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288章 孙慢慢“写”县志,老倔头口述当年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8章 孙慢慢“写”县志,老倔头口述当年勇

平安县的日子步入正轨,杜明远觉得,是时候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下来,修撰新的《平安县志》了。这事儿,自然落到了学识最渊博、性子也最“稳当”的孙慢慢头上。他在县衙僻静处腾了间屋子,搬来一摞摞旧县志、档案文书,备好笔墨纸砚,准备埋头苦干。

可这修志的清净,没保持两天就被打破了。打破这清净的不是别人,正是咱的孙老倔!

自打捐地盖书馆、又经历了东厂风波后,孙老倔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只蹲在门口抽旱烟、啥事都爱拧着来的倔老头了。他觉得自己是“有功之臣”,是见证了平安县由乱到治的“老资格”,这新县志里头,说啥也得有他老倔头一笔!尤其是他那“深明大义捐祖产”和“智勇双全护萝卜”(在他心里,抵抗勘探队踩萝卜地就是英勇行为)的光辉事迹!

于是,孙老倔成了孙慢慢“办公室”的常客。他也不管孙慢慢正写到关键处,背着手就溜达进来,往旁边板凳上一坐,旱烟袋一磕,就开始“指导工作”:

“慢慢啊,写到哪儿啦?俺跟你说,这县志开头,得先写写咱平安县的山川地貌!就以后山那黑风岭为例,那地势,险!当年俺太爷爷那辈儿,就在那儿打过土匪,一杆红缨枪耍得……”

孙慢慢刚提起笔,蘸饱了墨,准备落笔,被他一打岔,只好放下笔,慢悠悠地应着:“……老……倔……兄………………此……乃………………地……理………………篇………………当………………缓………………图………………之………………”

“啥缓不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现在就得记上!”孙老倔不乐意了,凑到案前,指着空白纸张,“还有,后面写到咱县里人物,别忘了把俺捐地那段写详细点!多大一块地?紧挨着祖坟!俺那是为了全县的娃娃们!这叫深明大义!你得用上这词儿!”

孙慢慢额头有点见汗,只好拿过一张草纸,慢吞吞地记下“孙老倔捐地事略”。

这还没完,孙老倔吸了口烟,眯着眼回忆,越说越来劲:“对了!还有那年,京城来的啥勘探队,毛头小子踩俺家萝卜地那回!俺当时就火了,抡起锄头……咳咳,是据理力争!杜大人来了都给俺评理!这说明了啥?说明了咱平安县百姓不畏权贵,爱护家园!这精神,得在县志里大书特书!”

孙慢慢听得直咧嘴。萝卜地风波……这往县志里写?写成“护菜传奇”?他支吾着:“……此……等………………细……枝………………末……节………………恐………………难………………登………………大………………雅………………之………………堂………………”

“啥细枝末节?”孙老倔眼一瞪,倔劲儿上来了,“这事小吗?它体现了咱屯里人的气节!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强多了!你必须给俺写上!就写‘某年某月,有司勘矿,误践乡耆孙老倔圃中之蔬,倔据理力陈,县令杜明远公断,遂息争端,民皆称快’!就这么写!”

孙慢慢被逼得没法,看着孙老倔那副“你不写俺就不走”的架势,只好又抽出一张草纸,磨磨蹭蹭地开始斟酌词句,既要符合史实,又不能太离谱,急得他后脖颈子都冒汗了。这县志修的,比查前朝秘案还累心!

孙老倔这“口述历史”,可把孙慢慢给难住了。

这萝卜地风波,到底该不该记入青史?

要是记了,后世子孙看了,是该夸咱祖辈有风骨,还是该笑话咱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