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295章 小石头“当”助教,童声童语讲大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小石头“当”助教,童声童语讲大学

杜明远观察了几日,越发觉得让小石头尝试“助教”是个可行的法子。他先私下找小石头谈了谈,小石头虽然话少,但听到能帮小伙伴们听懂书,眼睛亮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接着,杜明远又硬着头皮去跟王老夫子商量。

一听要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来“辅助”自己教学,王老夫子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荒唐!荒谬!成何体统! 师道尊严何在?岂有弟子为先生解惑之理?此乃牝鸡司晨,颠倒伦常!万万不可!”

杜明远费尽口舌,解释道并非让小石头取代先生,只是在他讲解完一段后,由小石头用更浅白的话复述一遍,帮助理解,相当于“学长”带“学弟”。并再三强调,主讲的权威仍在王老夫子。最后,杜明远甚至搬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圣人之训,王老夫子才勉强答应试上一课,但脸色依旧不太好看。

第二天,学堂里的气氛有些微妙。王老夫子板着脸照常讲课,今天讲的是《大学》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娃娃们依旧眼神呆滞,如听天书。

讲完一段,王老夫子不情不愿地清了清嗓子,按照约定,指了指坐在前排的小石头:“嗯……咳咳……石生,汝……可将方才所言,为诸生……浅释之。” 语气僵硬,带着明显的不信任。

所有娃娃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小石头身上。小石头站起身,走到讲台旁(并未上台,以示对先生的尊重),他看着下面一张张迷茫的小脸,想了想,用清脆的童声,开口说道:

“先生刚才讲的,俺是这么想的。” 他指着黑板上的字,“这个‘大学’,不是说咱们现在这个学堂,是说长大了要学的大道理。这大道理是啥呢?第一,要把自己心里头好的、亮堂的东西擦亮了,让它发光(明明德)。第二,要用这光亮去照亮别人,帮助别人,让大伙儿都变好(亲民)。第三,做这些好事,要一直做,做到最好最好,不能停(止于至善)。就像……就像咱们点灯,灯亮了,不光自己能看清路,也能让旁边的人借个光,大家都不摔跤。”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擦亮”、“照亮”的动作,语言全是娃娃们日常能听懂的大白话,还用了“点灯”这样形象的比喻。

娃娃们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原来那些弯弯绕绕的字,是这么个意思!这么一说,好像……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比干巴巴地念好玩多了!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像点灯!俺懂了!”

“石头哥讲得真明白!”

台下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不再是之前的死气沉沉。

王老夫子起初还捻着胡子,斜眼看着,准备挑刺。可听着听着,他脸上的表情从不屑慢慢变成了惊讶,最后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没想到,这娃娃不仅理解了文意,还能用如此贴切、生动的比喻讲出来,深入浅出,连他听着都觉得比自己的讲解更通透!尤其是“点灯”的比喻,虽质朴,却暗合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推己及人思想,可谓抓住了精髓!

一节课下来,有小石头在一旁用“娃娃话”注解,娃娃们听得津津有味,连最调皮的孩子都安静了许多。下课钟响,娃娃们还意犹未尽,围着小石头问东问西。

王老夫子独自坐在讲台后,看着被孩子们簇拥的小石头,又看看自己面前摊开的、注释密密麻麻的经书,第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他喃喃自语:“莫非……圣贤道理,真需如此……方能入童子之心?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小石头这“娃娃先生”一炮打响!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为娃娃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圣贤之道的小窗。

王老夫子看似受到了冲击,但这冲击,是坏事吗?

这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会给平安义学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小石头身上这份远超年龄的悟性,再次让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