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414章 山雨“欲”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4章 山雨“欲”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冬至刚过,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沫,抽打着平安县低矮的城墙和街巷。往日这个时节,县内应是一派准备年货的熙攘景象,如今却异样地沉寂。一种无形却无比沉重的压力,如同天际越积越厚的铅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市井间,交头接耳的议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相遇时匆匆一瞥中交换的忧虑与警惕。茶楼酒肆中,偶有外地口音的商旅低声谈论着京中动向,只言片语间,总能听到“国库空虚”、“边饷吃紧”、“朝议汹汹”等字眼,而这些消息,总会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入县衙杜明远的耳中。

红姑手下的“暗卫”如幽魂般活动,带来的消息愈发令人不安。省城至京师的官道上,驿马奔驰格外频繁;邻县驻军似乎有异常调动的迹象;更有几拨形迹可疑、看似商贾实则眼神锐利的外乡人,近日在平安县境周边徘徊,试图打探银矿产量、织坊运营乃至县内仓廪储备的详情。这一切迹象,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风暴正在迫近。杜明远站在县衙二楼的望楼上,极目远眺,灰蒙蒙的天际线下,平安县仿佛成了惊涛骇浪中一座孤悬的岛屿。他想起李贺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此刻才真正体味到其中所描绘的大军压境、危城欲倒的窒息感。这“黑云”,并非真实的军队,而是来自更高权力层面的、无法抗拒的政治压力。

县衙内,烛火通明。核心几人再度聚首,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钱多多呈上的最新账目显示,即便竭尽全力,若要突然承担数倍于往年的税负,县库存银也支撑不过三个月。孙老倔禀报,境内治安虽暂稳,但外来眼线的增多已引起百姓不安。李火火摩挲着刀柄,眼中布满血丝,矿厂戒备已提升至最高,但他心知肚明,若真是朝廷经制官兵前来,护矿队这数百乡勇,无异于螳臂当车。“杜大人,”李火火嗓音沙哑,“俺们不怕死,可这刀……该朝向谁?” 这个问题,无人能答。对抗朝廷,是死路;坐以待毙,亦是死路。

石磐默默立于杜明远身侧,怀中那枚蟠龙玉佩冰凉刺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风暴的根源,远不止于钱粮税赋。平安县的“异数”表现,杜明远的“强项”名声,乃至他自己那讳莫如深的身世,都可能成为敌人攻击的靶子。曹如意的那封密信,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是最后的通牒——他这“靠山”自身难保,平安县必须独自面对这场劫难。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席卷一切的“狂风”,已然吹彻了平安县的每一寸土地,预示着局势即将有重大变化。

杜明远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事已至此,避无可避。传令下去,即日起,平安县进入‘临战’状态。然此‘战’,非刀兵之战,而是存亡之战。火火,护矿队及乡勇,严加戒备,但无我手令,绝不可先行挑衅,哪怕受人辱骂,也需忍耐!”李火火重重抱拳:“喏!”

“钱先生,孙先生,柳娘子,小丫,”杜明远继续吩咐,“稳住县内民生,安抚百姓情绪,各家各户,储备粮草,尤其是老弱妇孺,需得妥善安置。狗蛋,义学暂时停课,将蒙童疏散回家,由父母看顾。”众人齐声领命。

“石头,”杜明远看向石磐,眼神复杂,“你我需做好最坏的打算。或许……需得有人,进京一趟。” 石磐心中一凛,进京?此刻进京,无异于自投罗网,但或许也是唯一能窥探上意、寻得一线生机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平安县这座小城,在巨大的压力下,如同一张缓缓拉开的弓,弦已绷紧至极限。家家户户悄然储备着干粮清水,妇孺开始缝制厚实的冬衣,青壮则在完成自家活计后,自发加入到巡逻的队伍中。没有喧嚣,没有慌乱,只有一种悲壮的、与家园共存亡的默契在无声地流淌。黑云压城,山雨满楼,风暴的第一道闪电,将击中何处?是县衙?是银矿?还是某个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无人知晓,但每个人都明白,雷霆一击,随时可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