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姐!您终于醒了!”碧桃听到动静,连忙端着一碗一直温着的参汤进来,看到林嫣然虽然疲惫,但眼神清亮有神,不再是之前那种死气沉沉的灰败,顿时喜上眉梢,“您这次入定,都快一整天了!吓死奴婢了!”

“没事,感觉……好多了。”林嫣然接过参汤,小口喝着,温热的液体下肚,滋养着干涸的经脉。她感受着体内那九缕微小的火种,心中充满了振奋。

照这个速度,只要资源跟得上,坚持不懈地修炼《薪火锻神诀》,她或许真的能在韩霆大军压境之前,恢复部分自保之力,甚至……有所精进!

就在这时,周铮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急促:“林姑娘,您醒了吗?有紧急军情!”

林嫣然神色一凛:“进来。”

周铮推门而入,脸色凝重:“姑娘,刚接到前方哨探飞鸽传书,韩霆的先锋骑兵五千人,已抵达西疆边境‘落鹰峡’,距我砺石堡只剩不到十日的路程!而且……探子回报,在先锋军中,看到了公孙少监的身影!他果然没死,还和韩霆汇合了!”

来得太快了!而且公孙少监的出现,意味着二皇子对遗迹的搜寻绝不会停止,甚至可能借助大军的力量,更加肆无忌惮!

压力骤增!

林嫣然握紧了手中的汤碗,指节微微发白。但她眼中已无慌乱,只有冷静的算计和愈发坚定的意志。

“王将军那边如何?”

“王将军已连夜派出信使,联络各方。但目前回应者寥寥,大多还在观望……”周铮语气沉重。

意料之中。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知道了。”林嫣然放下汤碗,目光扫过膝上那幅《薪火锻神诀》的图谱,又感受了一下体内那九缕微弱的火种。

“告诉王将军,按计划备战。堡垒防御,物资调配,民众疏散预案,一切都要加快。”

“另外,”她看向周铮,眼神锐利,“从军中、匠作坊、甚至是留下的青壮中,秘密筛选一批心志坚定、对‘工巧之术’或‘气感’有天赋的年轻人。人数不必多,但要绝对可靠。”

周铮一怔:“姑娘这是要……”

“薪火,不能只靠我一个人燃烧。”林嫣然轻声道,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图谱上那些复杂的纹路,“我们需要更多能理解、能运用这种力量的人。哪怕一开始,他们只能制作‘清心铃’,只能看懂最简单的能量纹路……未来的路,需要更多的人一起走。”

她要将知识,将《薪火锻神诀》的基础,谨慎地传播出去。这或许很冒险,但在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面前,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

周铮明白了她的意图,肃然起敬:“末将明白!这就去办!”

周铮离去后,房间内再次安静下来。

林嫣然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戈壁地平线上最后一抹残阳。落鹰峡的方向,隐没在沉沉的暮色之中。

十天。

她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

要恢复力量,要整合资源,要培养新人,要应对大军压境,要防备遗迹异动……

每一件事都艰难无比。

但她的心中,那九缕新生的“心源火种”在轻轻跃动,与怀中银色碎片的平稳脉动交相呼应。

她不再是一个人。

她的身后,有砺石堡的军民;她的体内,有了新生的力量;她的手中,握着知识的火种与沉睡的希望。

“来吧……”

她对着即将被黑夜吞噬的远方,轻声说道,眼中燃烧着平静却炽烈的火焰。

“让我看看,这场命运的风暴,究竟能猛烈到何种程度。”

“而我……必将在这风暴中,燃起属于自己的,燎原之火。”

十天。这个数字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砺石堡的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焦灼。堡内军民在王贲的咆哮和周铮的奔走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加固城墙的号子声日夜不息,库房中的箭矢、滚木、雷石被清点、分配,妇孺老弱在有序组织下,开始向更深山的备用据点转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却也透着一股被逼到绝境后的狠厉。

而在这片备战的热潮之下,一股更加隐秘的暗流,在林嫣然所在的院落中悄然涌动。

被周铮秘密筛选出的十二名年轻人,此刻正忐忑不安地站在林嫣然面前。他们中有眼神锐利的年轻斥候,有手上还沾着油污的匠徒,有沉默寡言却气息沉稳的基层伍长,甚至还有两个心思灵巧、据说对草药气味异常敏感的医护学徒。年龄最大不过二十,最小的才十五六岁,共同点是眼神干净,背景可靠,最重要的是,都对林嫣然口中那玄之又玄的“新学问”抱有近乎本能的好奇与渴望。

林嫣然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椅子上,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眼睛扫过众人时,却带着一种洞彻人心的力量。她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拿起一根炭笔,在身后挂起的一块打磨光滑的黑石板(这是陈墨按她要求紧急赶制的)上,画下了一个极其简化的、代表着能量流转与汇聚的同心圆图案。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觉得,守城靠的是刀剑、是勇气、是城墙的高度。”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些很重要。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还有一种力量,它无形无质,却无处不在。它藏在风里,藏在火中,藏在你们敲打的每一块石头,熬制的每一罐药汤里。”

她指向那个简单的同心圆:“这叫‘能量场’。就像水往低处流,能量也会自然地从强处向弱处扩散,从无序向有序汇聚。而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它,甚至……引导它。”

她的话语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看着她平静而笃定的眼神,看着她身后黑板上那虽然简单却隐隐透着某种规律和美感的图案,没有人发出质疑。

林嫣然没有深入讲解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实际的开始。她让陈墨搬来几个制作“清心铃”的半成品,亲自演示如何通过调整内部铃舌的配重和悬挂的角度,让它在摇晃时发出特定频率的、能让人心神宁静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