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103章 商会的“信任投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商会的“信任投票”

上海总商会的会客厅,空气里弥漫着上等雪茄和紧张的味道。

沈逸风将那份“粮银挂钩”协议推到长桌尽头。

对面,上海商会会长李鸿声正用戴着翡翠戒指的手指,一遍遍敲着桌面。

这位在商海沉浮了三十年的老人,此刻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沈先生,我敬你是金融奇才。但一张纸,如何当银元用?万一你卫国钱庄撑不住,我们几百号商号的本钱,岂不打了水漂?”

他的质疑,代表了在场所有商界大佬的心声。

庄票是新事物,是战时的权宜之计,可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个“万一”。

沈逸风没有争辩。

他平静地从文件夹里抽出另一份文件,推了过去:“李会长,这不是‘万一’的问题。我们赌的,是‘万一’之后,我们有没有兜底的本钱。”

李鸿声疑惑地拿起文件。

标题是《卫国粮券与地方粮行联合承兑协议》。

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卫国钱庄发行的每一张庄票,均可按当日牌价,在指定粮行兑换成平价大米。

而这份协议的担保方,除了卫国钱庄,还有上海最大的三家粮行。

更重要的是,沈逸风个人的私章,就盖在最下方。

“这是什么意思?”李鸿声抬起眼,眼神里依然带着审视。

“意思很简单,”沈逸风的声音沉稳如钟,“庄票的价值,不在我手里,不在银行里,它在老百姓的粮仓里。只要大后方的米缸是满的,庄票就永远值钱。如果出了问题,我沈逸风,还有这三家粮行,会倾家荡产,按市价赔偿各位的本金。”

他将协议轻轻往前一推:“我个人的信誉,加上这三家百年粮行的招牌,够不够您投这一票?”

沉默。

会客厅里只剩下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李鸿声脸上。

这位老人摘下老花镜,用绒布仔细擦着镜片,仿佛在擦拭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良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重新戴上眼镜,拿起笔。

“我信你。”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沈逸风,“我更信‘卫国’这两个字。这票子,我投了!”

他第一个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其他商号代表也纷纷拿起笔。

一笔一划,签下的不仅是名字,更是对战时金融体系的一次“信任投票”。

同一时间,楼下的大厅里,气氛截然不同。

五百块“卫国庄票”的崭新票样,被整齐地码放在铺着红布的长桌上。

第一批响应号召的商号掌柜们围在桌边,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从今天起,我们‘福来米行’,接受卫国庄票购粮!”掌柜老王举起手里的庄票,声音洪亮。

“我们‘恒源布庄’也一样!”

“算我一个!”

楼下挂出的“接受卫国庄票”的招牌,像一面面小旗子,迅速在上海市中心蔓延开来。

街头巷尾,变化在悄然发生。

主妇们攥着庄票,在米摊前熟练地挑选着糙米;

黄包车夫用一张庄票,换来了满满一袋子能让他跑一整天的力气;

就连街角的乞丐,也知道向人乞讨时,要指着庄票上的“耕者有其田”图案,比划着要一张“能换馒头的票子”。

小豆子站在商会大楼的台阶下,怀里抱着一摞印制精美的庄票传单。

传单上印着庄票的图案,还有一行大字:“你的每一张票,都在为前线输送弹药!”

几个放学的小孩围着他,好奇地伸手要:“小豆子哥哥,给我看看那个带画的票子!”

沈逸风走出商会大门时,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抬头望去,只见整条南京路,仿佛一夜之间,被无数“接受卫国庄票”的招牌点亮。

那些招牌汇成一条光的河流,流淌在战火纷飞的上海,明亮而温暖。

李鸿声会长跟了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先生,你赢了。不是赢在庄票,是赢在人心。有了这股子信任,别说鬼子,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撑过去!”

沈逸风笑了。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信任投票”。

这是民心向背的宣言,是“金融为民”最朴素也最坚实的注脚。

有了这份信任,

庄票就不再是纸,

而是千家万户的米缸,

是战士手中的钢枪,

是这座城市,

永不屈服的,

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