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164章 人民币的"诞生前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人民币的"诞生前夕"

1948年深秋的北平,中央办公厅的灯光亮到深夜。

沈逸风站在会议桌前,面前摊着十几张货币设计稿。

设计师老李搓着手,声音带着激动:沈行长,您看这版——正面是天安门,背面是拖拉机,象征工业和农业并举;还有这版,炼钢炉、水电站,体现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沈逸风的手指在这些设计稿上轻轻抚过,货币不只是交易工具,是国家形象的名片。要让老百姓拿到手,就能感受到——这是我们自己的钱,是新中国的气象!

会议室里,几位中央领导轮流翻看设计稿。

周副主席指着天安门图案:这个好,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意义。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货币。

半个月后,石家庄印钞厂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中透着庄严。

设计师老李捧着刚印出的样票,双手微微发抖:沈行长,您看——这油墨是特制的,防伪水印在阳光下能看见天安门的轮廓;这纸张,比进口的道林纸还结实!

沈逸风接过样票,指尖轻轻抚过票面上的天安门城楼。

阳光透过车间窗户照进来,票面上的金色油墨闪闪发光,拖拉机的轮廓清晰有力,炼钢炉的火焰仿佛在跳动。

这不只是张纸。他的声音很轻,却很重,这是新中国的经济主权,是老百姓对未来的信心。

印钞机开始运转,一张张崭新的人民币从滚筒上滑落。

工人们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钞票码放整齐。

老工人王师傅摸着刚印好的钞票,眼眶湿润:我印了一辈子钞票,从国民党的法币到解放区的边币,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激动——这是咱中国人自己的钱!

傍晚,沈逸风带着样票返回北平。

中央会议室里,领导们围坐在桌前,仔细审视着刚送来的样票。

当看到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天安门图案时,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就这么定!周副主席一锤定音,下周开始,先在华北、中原试点发行。要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用上自己的新货币。

深夜,沈逸风站在印钞厂的车间外。

月光下,新印的人民币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像座银色的小山。

他想起白天老李说的话:这钱,要让老百姓觉得踏实,觉得有奔头。

是啊,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币。

它是天安门的庄严承诺,是拖拉机的耕耘希望,是炼钢炉的工业梦想。

它是新中国对人民的交代,是沈逸风和所有金融人,用无数个日夜守护的理想。

小郑捧着刚收到的电报进来:先生!各大区都发来贺电,说人民币设计体现了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三大特点!

沈逸风接过电报,望着窗外的星空。

天安门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座指引方向的灯塔。

他知道,从明天开始,这张带着天安门图案的纸币,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新中国最坚实的经济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