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178章 跨境结算的"人民币试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章 跨境结算的"人民币试水"

1960年秋末的上海,联合银行总行的落地钟刚敲过十点,沈逸风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桌上摊着几内亚贸易的结算报表,红笔圈着的“人民币支付占比100%”格外刺眼。

他拨通外贸部的电话:“老陈,既然几内亚的人民币结算走通了,东南亚为何不试试?泰国、新加坡的华商多,贸易额大,让他们先用起来!”

电话那头的外贸部长陈默声音发亮:“沈行长,我正想汇报——泰国米商已经找上门,想用人民币买咱们的化肥!”

清晨的曼谷米市像个蒸笼,热浪裹着稻米的香气钻进衣领。

中国外贸业务员小周攥着化肥样品,额角的汗滴在合同上。

对面穿花布衫的泰国米商阿南,盯着“人民币结算”的条款咬嘴唇:“这钱……香港能兑吗?你们银行担保不?”

小周掏出联合银行的“跨境结算信用证”,指了指上面的“人民币全额兑付”公章:“阿南先生,我们有香港分行做清算,您卖米得的钱,随时能换成港币或实物!”

阿南犹豫了半天,终于从怀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人民币——那是他昨天找华商朋友换的。

他把钱拍在桌上:“行!就信你们银行的招牌!这化肥,我要十船!”

小周接过钱,指尖碰到阿南掌心的温度,忽然笑了:“阿南先生,您是第一个用人民币买中国化肥的东南亚商人!”

同一时刻,香港中环的“福兴钱庄”里,老伙计阿福正眯着眼睛清点汇票。

一张盖着“联合银行跨境结算”章的人民币汇票摊在柜台,收款人是新加坡的橡胶商陈先生。

阿福捏着汇票,指腹蹭过“人民币”三个字,抬头问年轻的伙计:“仔仔,这钱是真的?新加坡都能用?”

伙计翻开账本,认真记录:“阿叔,陈先生说,他在上海买的丝绸,卖家用人民币结的账——这钱比英镑还稳当!”

阿福把汇票锁进保险柜,对着门外喊:“给联合银行回电!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我们福兴钱庄接了!”

傍晚,沈逸风收到两份加急电报:

曼谷:泰国米商阿南首单用人民币支付10船化肥款,合计20万人民币,已清算至联合银行香港分行;

香港:福兴钱庄完成首笔人民币跨境汇票兑付,收款方为新加坡橡胶商,金额5万人民币。

他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东南亚的海岸线——从曼谷到新加坡,再到香港,一条看不见的“人民币脉络”正在悄然延伸。

秘书小郑进来,手里捧着泰国的芒果:“先生,阿南先生寄来的谢礼,说‘人民币好用,下次还用来买化肥’!”

沈逸风接过芒果,剥了一瓣放进嘴里,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贸易结算,是人民币第一次“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扎下了根。

深夜,他在笔记本上写:“人民币试水东南亚,流通性获认可。但要走得远,得让国内金融体系更稳——下一章,该精耕国内的‘金融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