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251章 银行的“田埂课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1章 银行的“田埂课堂”

2035年春耕季的赣州石城县,油菜花田翻涌着金浪,空气里浮动着湿润的泥土香。

种粮大户王二牛蹲在田埂上,粗粝的手掌反复摩挲着手机壳,额头上的汗滴进泥土里。

“这手机银行能查补贴,可为啥买化肥点半天都没反应?”他对着田边的农技员老周嘟囔,“小年轻教两句就跑,我这老把式哪搞得懂?”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沈逸风跟着县农业农村局的同志下乡,越野车碾过田埂时颠出一串泥点。

他隔着车窗望见王二牛佝偻的背影,忽然让司机停车:“走,去看看。”

沈逸风踩着松软的泥土走到王二牛身边,蹲下来看他的手机屏幕。

界面停在“惠农商城”入口,加载条卡在37%不动。

“王叔,试试切换4G网络。”农商行客户经理小林从背包里掏出便携wi-Fi,蹲在旁边调试,“您看,现在能进了。”

王二牛眯着眼睛戳屏幕,手指抖得厉害:“这按钮咋这么小?我上次点‘充值’,差点把钱转去游戏里!”

周围几个干活的村民围过来,有人笑着起哄:“二牛叔,你这是要当‘数字新农民’喽!”

沈逸风翻开随身的“金融需求本”——封皮磨得发毛,里面记满了农户的诉求:“不会查医保缴费”“怕手机支付被骗”“想贷款买农机但看不懂合同”……

最上面一页,是小林昨天刚记的:“王二牛,62岁,种粮30亩,需指导手机银行购肥、识别假币。”

“小林,”沈逸风合上本子,“我们不能等问题上门,得把服务送到田埂上。”

三天后,石城县12个行政村的村口都挂起了红横幅:“金融助农轻骑兵,田埂课堂开讲啦!”

农商行的流动服务车扎着彩绸,载着移动终端、方言版《防骗手册》和一摞摞“金融明白卡”。

小林穿着印有“助农轻骑兵”的蓝马甲,举着喇叭喊:“乡亲们!今天教大家用手机买化肥、查补贴,还有防诈骗顺口溜!”

王二牛攥着“明白卡”挤在最前面。

小林蹲在他身边,指着手机屏幕:“叔,您看这个‘惠农商城’,点进去选‘化肥专区’,选好品牌和数量,用‘惠农账户’支付,钱直接到合作社账上,明天就能送到地里。”

王二牛的手指在屏幕上戳了戳,忽然抬头:“这字太小!我戴老花镜都看不清。”

“我们有方言大字版!”小林从包里掏出一沓打印纸,上面是放大的操作步骤,用赣南方言标注:“点这里(戳屏幕)→选化肥(拣肥料)→输数量(写个数)→确认付(按确定)。”

周围村民哄笑起来。

有人举着手机喊:“小林,我家孙子教我用微信支付,总怕点错!你给讲讲咋防骗!”

小林立刻切换课件,投影幕布上跳出“陌生链接莫要点,熟人借钱先视频”的顺口溜,用当地方言念得抑扬顿挫:“转账之前问三句——是不是本人?是不是急用?是不是诈骗?”

王二牛听得入神,掏出皱巴巴的小本子记笔记:“陌生电话……先挂……问子女……”

半个月后,沈逸风再次来到石城县。

油菜花田边,王二牛正蹲在田埂上,教邻村的李大爷用手机银行:“叔,你点这个‘惠农商城’,选复合肥,输入你要的50袋……对,输完点‘支付’,钱从你那‘惠农账户’出,合作社明天送货上门。”

李大爷颤巍巍地操作,王二牛凑过去看:“哎,成了!你看,订单号都出来了!”

不远处,小林带着“轻骑兵”队员在村头广播站,用方言录防骗顺口溜:“电信诈骗像妖怪,骗你转账别理睬;陌生链接是陷阱,熟人借钱视频来……”

录音通过大喇叭传遍全村,连在田里插秧的妇女都跟着哼。

沈逸风翻开更新后的“金融需求本”,新增的诉求里有一条:“希望银行多派‘轻骑兵’,教我们用手机交电费、查天气预报。”

他笑着在旁边批注:“把‘金融课堂’变成‘生活课堂’,才是真的‘接地气’。”

傍晚,沈逸风坐在王二牛家的土灶前,喝着新泡的野茶。

“沈领导,”王二牛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刚收到的化肥到货通知,“我今天教了五个老伙计用手机买化肥,他们都夸‘比赶大集还方便’!”

小林插话说:“我们统计过,‘轻骑兵’进村后,全县60岁以上农户的手机银行使用率从18%涨到了45%,电信诈骗受骗率下降了30%。”

沈逸风望着窗外的油菜花田,想起年初在办公室翻看的那本旧日记——二十岁时在银行做柜员,他记过:“今天帮老大娘存了五百块,她摸着存折说‘这钱比枕头底下还安全’。”

“金融的根,终究在土地里。”他轻声说,“我们做的不是‘教农民用手机’,是把金融的温度,揉进他们的日常里——查补贴更方便,买化肥更省心,防骗更有底气。这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

离开时,王二牛塞给他一把新晒的干菜:“沈领导,下次来尝尝我种的辣椒!用手机银行买的化肥,长得可壮实了!”

沈逸风接过干菜,闻到阳光的味道。

车窗外,流动服务车的彩绸在风里飘,像一条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

他知道,“银行的田埂课堂”不会停——

明天,可能是教留守妇女用手机交医保;

后天,可能是帮种橘户识别假农药;

大后天,可能是给返乡青年讲如何用数字工具管农场……

这些琐碎的、具体的、带着泥土气的“小事”,

才是金融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