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村里的空地上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几口大铁锅架在临时垒起的灶台上,锅底柴火噼啪作响,跳跃的火光映照着村民们期待的脸庞。

林小薇站在灶台前,仔细整理着昨日采收的白蜡和各式工具——竹筛、麻布、竹筒模具、灯芯草,一应俱全。

村民们围成半个圆圈,目光灼灼地望着林小薇。

老人们拄着拐杖坐在前排,妇人们挽着竹篮,男人们则帮忙添柴加火,孩子们在人群外围好奇地张望。

各位乡亲,林小薇清了清嗓子,举起一块色泽乳白的蜡块,今天,我们要把这些从山里采来的白蜡,变成能照亮漫漫长夜的蜡烛。

林小薇将蜡块轻轻放入锅中,耐心讲解:“首先是熔蜡。火候最是讲究,必须用文火慢熔。”

林小薇示意负责烧火的大金叔将柴火撤出一些,若是火太旺,蜡质会变黄,影响成色,燃烧时还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随着温度缓缓升高,蜡块渐渐融化,锅中泛起细密的金色气泡,一股特有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看,现在蜡块已经完全融化了。

林小薇用竹筛轻轻搅动蜡液,接下来是过滤。

林小薇示范着将熔化的蜡液舀起,缓缓倒入铺着细麻布的另一口锅中。

蜡液透过麻布细细的网眼,杂质则被留在布上,果然有很多虫子的尸体。

这一步千万不能省!

林小薇指着麻布上残留的黑色杂质和虫尸说,若是杂质不除净,蜡烛点燃时会噼啪作响,还容易冒黑烟,既浪费蜡,又不安全。

林大金的媳妇槐花婶子忍不住惊叹:原来做支蜡烛这么讲究!我原先还以为就是把蜡融了倒进模子就行呢。

林小薇微笑点头,继续演示下一步:过滤好的蜡液要稍微放凉,待表面结出一层薄薄的蜡皮,就可以浇注成型了。

她取来一截精心劈开的竹筒,内壁均匀地抹上薄薄的桐油,抹油是为了方便脱模,但油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蜡烛表面的光滑度。

她将温热的蜡液小心地倒入竹筒,动作轻柔而稳定:要顺着竹筒内壁缓缓倾倒,不能急,否则会产生气泡,做出来的蜡烛就会有空洞。

蜡液在竹筒中慢慢凝固,周围的村民都屏息凝神地看着,生怕打扰了这个神奇的过程。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安静下来,睁大眼睛注视着。

现在要插烛芯了。林小薇取来提前浸泡过盐水的灯芯草,用竹夹子夹起一根,垂直插入尚未完全凝固的蜡液中。她的动作精准而轻柔,烛芯不偏不倚地立在正中。

桂花婶子看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小薇,这烛芯为啥要泡盐水?直接用不行吗?

婶子问得好。林小薇耐心解释,盐水能让烛芯更紧实,燃烧时不会太快,也不会歪斜。要是直接用干灯芯,蜡烛烧着烧着就容易熄灭了,而且会产生太多烟灰。

就在说话间,第一支蜡烛已经成型。林小薇小心地剥开竹筒,一支乳白色的蜡烛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在初升的朝阳下,蜡烛通体晶莹,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表面光滑如瓷。

让我试试!林子盛第一个按捺不住,拿起一支空竹筒就开始模仿。其他村民也跃跃欲试,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

年轻人学得快,林子豪不一会儿就掌握了要领,做的蜡烛一支比一支周正。但上了年纪的村长爷爷手有些发抖,倒蜡液时总是洒出来。

林小薇见状,立即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耐心指导:村长爷爷,您这样扶着竹筒,对,手腕再放低一些......慢慢来......

孩子们也没闲着,在大人间穿梭忙碌。小乔提着小竹篮,仔细地收集着洒落的碎蜡,认真地说:这些都不能浪费,可以重新熔了再用。子杰和小花则负责传递工具,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到了午后,空地上已经摆满了新制成的蜡烛。村民们互相比较着各自的作品,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林大金举着一支蜡烛,满脸自豪:看我做的这支,多周正!一点气泡都没有!桂花婶子则略显遗憾:我这支也不错,就是烛芯有点歪。

没关系,林小薇安慰道,第一次做能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多练习几次就会越来越好的。其实稍微有点歪的烛芯,只要在蜡烛还没完全凝固时调整一下就好。

她说着,拿起一支烛芯微斜的蜡烛,轻轻用手扶正:看,这样就行了。大家记住,蜡液半凝固时最适合调整。

夕阳西下时,林小薇提议:咱们点几支蜡烛试试看吧?

随着一支支蜡烛被点燃,温暖的光芒在暮色中跳动,将每个人的笑脸都映照得格外明亮。

老人们眯着眼,欣慰地看着这景象;年轻人兴奋地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孩子们追逐着烛光投下的影子,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

真亮啊!林大山感叹道,声音有些哽咽,这可是咱们亲手做的蜡烛!以前在镇上见过富贵人家用蜡烛,没想到咱们林家村也能自己做出来了!

林小薇望着眼前温馨的场景,轻声说:以后咱们村不但能用上自己做的蜡烛,还能把多余的卖到城里去。我已经想好了,咱们可以做一些不同尺寸的蜡烛,粗的供富贵人家宴会用,细的寻常百姓家也买得起。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夜幕渐渐降临,但空地上的烛光却愈发温暖明亮。这一刻,每一支蜡烛都不再只是照明的工具,而是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象征。在这跳动的烛光中,林家示范村的未来,正如同这烛火一般,越来越明亮。

林小薇看着村民们围着烛光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林小薇知道,从今天起,这个小小的山村又将多一门致富的手艺。而这些跳动的烛光,必将照亮他们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