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在芦苇荡开荒时捡了很多青壳鸭蛋,还有十多只懵懂的野鸭,被苏荷剪了飞羽,在鸭舍里摇摆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家。
“开荒还能有这意外收获!”
三小只每天都要来鸭舍看看小鸭子们,现在河里的河蚌不能捡了。三小只便摸了很多螺狮来喂鸡鸭,鸡鸭长得油润水灵。
这段日子里,林家餐桌上顿顿都有鸭蛋的身影。
炒鸭蛋金黄鲜嫩,蒸蛋羹滑如凝脂,鸭蛋汤清香扑鼻……吃得小乔撅着小嘴嘟囔:“娘,咱家能不能换个菜呀?我都吃腻了。”
林小薇正在院里翻晒黄精,闻言笑着对苏荷说:“娘,这么多鸭蛋一时也吃不完,不如做成咸鸭蛋?腌好了能存放小半年,那流油的咸蛋黄更是美味。特别是用来做糕点,那才叫一绝呢!”
说到糕点,林小薇突然拍了下额头,快步走进屋里翻找起来:“瞧我这记性!烤面包窑的图纸早画好了,竟忘了请大根叔帮忙。”
林小薇从箱笼里翻出一张精心绘制的图纸,上面画着个圆滚滚的奇特造型——这是她依照记忆中皮卡丘的模样设计的,两只尖耳朵格外可爱。
林小薇匆匆找到正在窑场烧石灰的林大根:“大根叔,您这几日得空吗?想请您帮我家砌个烤窑。”说着递过图纸。
林大根放下手中的铁钳,接过图纸仔细端详,浓眉微挑:“这是个啥造型?圆头圆脑的,怪可爱的。”
林小薇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随便想的,让大根叔见笑了。”
谈好工钱,定下三日后开工,林小薇这才安心回家。
刚进院门,就见苏荷急匆匆迎上来:“薇丫头,咱家的蚕种孵出蚁蚕了,该放蚕了!”
林小薇扶额轻笑:“这春耕的活儿真是一桩接一桩。”
林小薇理了理思绪说,“娘去村里问问,若是各家的蚕种都孵化了,咱们就统一安排放蚕。”
这一问才知道,全村人家的蚕种都已孵化完毕,就等着林小薇带头放蚕呢。
选了个晴好的日子,全村老少齐聚青岗林。王姓村民也被请帮忙,同时也是来观摩学习。
林间空地上,几口大锅正咕嘟咕嘟地煮着老青岗叶,浓郁的草木香在空气中弥漫。男人们忙着在树枝上绑煮过的老叶,女人们则用羽毛轻轻把蚁蚕挑到叶子上。
“要轻些,再轻些。”林小薇示范着动作,“蚁蚕娇嫩得很,伤着了就长不好了。”
由于去年在附近的山里又发现了几片青岗林,今年要在新发现的几片青岗林同时放蚕,全村人忙活了整整七八天才完成。
虽然个个累得腰酸背痛,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林小薇站在青岗林边,望着夕阳下连绵的树林,忽然灵光一现。
林小薇快步找到正在整理农具的林大山:“爹,咱家菌房里不是还有不少木耳和银耳菌包吗?我想着砍些青岗木腐木来做菌棒,试试人工养殖。”
林大山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锄头:“这主意好!野生木耳难得,要是能人工培育,可是条好出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大山就带着林子轩上山选材。青岗林里露水未干,父子俩仔细挑选着合适的腐木。
“小薇说,要选这么粗的,”林大山用手比划着,“树皮要完整,不能有虫蛀的。”
林子轩挥舞柴刀,刀刃精准地落在树干底部:“爹,这样斜着砍对吗?”
“对,小薇说切口要光滑,这样不易腐坏。”
父子俩精挑细选,砍了二十多根粗细均匀的青岗木,用板车吱吱呀呀地运回家中。
林小薇早已在院子里准备好工具:手摇钻、特制的接种钩、消毒用的石灰水,还有从菌房取来的菌种。
小乔和子杰好奇地围在旁边,看着爹爹和哥哥把一根根圆木卸下车。
“首先要给木头钻孔。”林小薇取出手摇钻,在钻头上用布条做了标记,“深度要一致,大概一指深。行距三指,孔距两指,要交错着打孔。”
林子轩接过手摇钻,试着在木头上钻了几个孔,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钻头嗡嗡作响,木屑飞扬,一个个整齐的孔洞在圆木上排列开来。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接种环节。”
林小薇取出一块长满白色菌丝的菌种,小心地掰成小块,“要用消毒过的钩子取菌种,快速放进孔里,不能沾上杂菌。”
苏荷也来帮忙,她细心地将菌种塞满每个孔洞,再用和好的黄泥仔细封口。
小乔和小花也学着苏荷的样子,用小手捧着黄泥,认真地抹在圆木上,弄得满手都是泥巴,惹得大家忍俊不禁。
全部接种完成后,林大山在院角选了处背阴通风的地方,将接好种的圆木堆成井字型。
“要盖上稻草保湿,”林小薇一边铺稻草一边解释,“每隔七天要翻堆,让菌丝均匀生长。等到菌丝长满木头,就能立起来出耳了。”
忙碌了整整三天,所有的青岗木都接种完毕。林小薇特意在每根圆木上系了不同颜色的布条做标记:“红色是木耳,黄色是银耳,这样以后管理起来方便。”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薇每天都要来检查菌棒的温度和湿度。
清晨露水未干时,她要掀开稻草让菌棒透气;正午日头毒辣时,又要给菌棒遮阴。她教家人如何判断菌丝生长情况:“用手轻轻敲击木头,声音沉闷说明菌丝长得好。要是发现绿霉要立即处理。”
林小薇一直精心呵护这些菌棒……
林大根如期来林小薇家,制作面包烤窑。
“小薇,我给你砌烤窑来了!”
只见林大根推着一车青砖走进院子,看见满院的菌棒,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你们家这是又琢磨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林小薇笑着迎上去:“大根叔!这是我们家新研究的人工种植木耳菌棒。”
“这……这山里的菌子也能人工培育。没听说过有人种菌的。”
“大根叔,我们家也只是刚开始研究成不成也不知道?”
林大根开始给林小薇家砌烤炉。没几天做好了。
林小薇家种菌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天都有人上门看菌棒……
连祁老也来参观,直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