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清晨,朝阳刚刚跃上山头,林家村围屋前的空地上已经聚满了村民。

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相互交头接耳,猜测着今日大会的内容。

老村长在林子豪的搀扶下,缓步走上祠堂前的石阶。

村长环视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乡亲们,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商议一件关乎咱们村未来发展的大事。

底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村长身上。

下面,就让小薇给大家详细说说。老村长侧身让开位置。

林小薇走上前来,晨风吹动她的发梢。她展开手中的图纸,声音清脆有力:乡亲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咱们村的日子越过越好。但要想让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咱们还得再加把劲。

她将图纸高高举起,让前排的村民都能看清:我计划对咱们山谷进行全面改造。首先,要把围屋所有的地面,还有围屋四周的主路,全部铺上混凝土。

底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王姓村人不解地问:混凝土是啥?

林小薇耐心解释:这是一种用石灰、沙子和石子混合制成的材料,干了之后比石头还硬。修成这样的路,马车行驶平稳,下雨天也不会泥泞难行。

她接着说道:还要把芦苇荡的码头地面也铺上混凝土,这样以后装卸货物就方便多了。

老村长适时接过话头:这还只是开始。小薇还计划重修山上的水渠,用混凝土加固,让清水长流不断。还要修通从山谷到老村子的路,把山洞的进出口扩大……

随着老村长娓娓道来,底下村民们的眼睛越来越亮。王老伯激动地拄着拐杖站起来: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我们愿意干!林大金第一个响应。

对!我们愿意!村民们纷纷附和,个个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见群情激昂,林小薇开始详细分配任务。

她将全村一百多名壮劳力分成四队,每队都指定了负责人。

第一队由林大江带领,负责围屋地面和主路的改造,以及码头地面的平整。林小薇特别交代:爹,铺地面时要先夯实基础,混凝土要拌得均匀,厚度要一致。

第二队由林子盛负责,主管水渠改造和山路修建。要先断水,放空水池,林小薇叮嘱道,修水渠时要注意坡度,保证水流畅通。

第三队的队长是王铁柱,任务是开辟通往林家村旧址的道路。这条路最长,工程最大,林小薇指着图纸说,遇到山坡要绕行,遇到溪流要架桥。

第四队由林大金指挥,负责山洞改造和辅路修建。扩大山洞时要一点点凿,注意安全。修辅路时要尽量选择平坦的路线。

任务分配完毕,林小薇又提议恢复大锅饭制度。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苏荷被推举为炊事班班长,带着二十多名妇女负责全村人的伙食。

剩下的妇女负责照看地里的庄稼,林小薇安排道,老人们就帮忙照看孩子。

最后,她特别嘱咐林大根:大根叔,您带着那些俘虏专门制作混凝土。要按照我教的比例,石灰、沙子、石子要拌匀。

一切安排妥当,山谷改造的号角正式吹响。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整个山谷就沸腾起来了。

围屋院子里,林大江带着第一队的队员们忙着清理地面。

锄头起落间,旧土被翻开,石块被捡出。那边,林大根已经带人建起了混凝土搅拌场,俘虏们在监督下按比例调配材料。

沙子再多些!林大根高声指挥着,对,就这样,搅拌均匀!

妇女们在临时搭建的灶台间忙碌着。苏荷系着围裙,指挥若定:这锅米饭可以焖上了,那锅菜再多加些油水。干活的人辛苦,得吃好些。

孩子们在老人的照看下,远远地看着大人们劳作。

有些半大的孩子也想来帮忙,被大人们笑着赶开:去去去,别在这儿添乱。

最热闹的要数水渠工地。林子盛带着第二队的队员们先是在上游筑起临时水坝,接着放空了围屋的水池。男人们赤脚踩在泥泞的渠底,用铁锹清理着水池的淤泥。

这儿有个裂缝!有人喊道。

林子盛连忙过去查看:记下来,待会儿用混凝土补上。

王铁柱带着第三队已经开始了勘测工作。他们拿着林小薇制作的简易测量工具,在山林间穿梭,用红布条标记出最佳路线。

从这里绕过去,王铁柱指着前方的山坡,虽然远些,但坡度平缓,修路容易。

林大金的第四队则开始了山洞的扩建工作。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在山谷间回荡,工人们轮流作业,一点点扩大着洞口。

半个月后,围屋的改造率先完成。崭新的混凝土地面平整光滑,村民们欣喜地在上面走来走去。

这下可好了,桂花婶子笑着说,下雨天再也不用踩一脚泥了。

码头的地面已经扩大平整,工人们正在修建护栏。林大山抹着汗说:等全部修好,咱们的商队往来就方便多了。

现在,全村正全力投入到水渠改造和道路修建中。

每天清晨,山谷里都会响起嘹亮的号角声,那是开工的信号。

傍晚,当收工的号角响起,疲惫但满足的村民们会聚在围屋里,享用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讨论着一天的进展。

林小薇穿梭在各个工地之间,时而指导混凝土的配比,时而查看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