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诸天射雕:每年无敌功力翻一倍 > 第214章 生活品质的降维打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生活品质的降维打击。

“虚空生花”的震撼,如同冬日里的一盆冰水,将四合院里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暂时浇了个透心凉。一连几天,院里的人走路都绕着西厢房那棵老枣树,连大声说话都下意识地压低了嗓门,生怕一个不慎,惹恼了那位能“凭空变出花来”的陈先生。

陈御风乐得清静。他每日里或于树下品茗,或于屋内静坐,神游太虚,仿佛那日的惊世之举不过是拂去了一片落叶,未曾在他心中留下半分涟漪。

然而,他越是平静,院里某些人心里的好奇与窥探欲就越是像野草般滋生。明的不敢来,暗地里的打量和猜测却从未停止。

这日晌午,三大妈闫埠贵家的端着一个簸箕,假装在院里筛选米里的沙子,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西厢房那扇虚掩的房门。她心里跟猫抓似的痒痒:“这陈先生到底什么来头?屋里头是啥光景?总不能天天就喝那点‘野茶’吧?”

恰在此时,一阵极淡、却异常勾人食欲的香气从门缝里飘了出来。那香气不似傻柱做菜的油腻浓香,而是一种清新的米香混合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甘醇,闻之让人口舌生津,仿佛连肠胃都得到了抚慰。

“咕咚。”三大妈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她家中午吃的是棒子面窝头配咸菜疙瘩,这香气一对比,手里的窝头顿时如同嚼蜡。

又过了一会儿,陈御风推门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空了的白玉般的小碗(实则是低阶灵玉,蕴含微末灵气,在此界已是无价),准备去公用水槽边随意冲洗。

就在他开门、转身的刹那,离得最近的三大妈,以及恰好从中院过来的秦淮茹,目光都“唰”地一下投向了那扇门内。

就那惊鸿一瞥,却让两人瞬间愣在原地。

她们想象中的“家徒四壁”或者“奢华无比”都没有出现。屋内光线明亮柔和,陈设看似极其简单,一床、一桌、一椅而已。但就是这简单的陈设,却处处透着诡异。

那桌子,看着像是普通的木头,却泛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上面摆放的文房四宝,哪怕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一股古朴沉静的气息。墙上似乎挂着一幅画,看不清具体画了什么,只觉得云雾缭绕,看久了竟有些头晕目眩。最奇特的是,屋子内部的空间,似乎……远比从外面看的西厢房要大!明明只是一间房,却给人一种深邃、开阔的感觉,仿佛内藏乾坤。

这违背常理的一幕,让三大妈和秦淮茹的大脑几乎宕机。

陈御风对这两道窥视的目光恍若未觉,径直走到水槽边,拧开水龙头。清水冲刷着那只玉碗,水流划过碗壁,竟似有微光流转。他冲洗的动作随意而优雅,仿佛手中不是一件宝物,而是再寻常不过的餐具。

秦淮茹眼尖,看得更真切些。那碗质地细腻无比,毫无瑕疵,比她见过的任何瓷器都要好看百倍。她心里怦怦直跳,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这一个碗……得值多少钱啊?怕是够我们全家吃用一年……不,好几年!”

陈御风洗好碗,甩了甩水珠,转身回屋。自始至终,没有看旁边呆若木鸡的两人一眼。

等他关上门,三大妈才猛地回过神来,一把拉住还在发怔的秦淮茹,压低声音,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看……看见了没?淮茹!那屋、那碗!我的老天爷,这陈先生怕不是……怕是哪路神仙下凡了吧?那屋子里面,我看着怎么那么大呢?”

秦淮茹也是心潮起伏,她比三大妈想得更多。拥有这种神仙手段,用着这等无价之宝的人,手指缝里漏一点,都够普通人受用不尽了。之前那点因为被无视而产生的不快,早已被巨大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乃至贪婪所取代。

对比之下,贾家屋里传来的棒梗吵闹声、贾张氏哼哼唧唧的抱怨声,以及那永远散不去的、混合着尿骚和食物残渣的气味,显得格外刺鼻和难以忍受。秦淮茹第一次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一种清晰的“污浊”感。

与此同时,西厢房内。

陈御风将玉碗放回桌上。屋内空气清新,温度宜人,自成一方天地。窗外传来的嘈杂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过滤,变得遥远而模糊。他方才吃的,不过是用法力凝聚天地灵气烹制的最简单的灵米粥,用的碗也只是储物空间里最不起眼的一件器皿。

但对于门外那些还在为一口细粮、一寸生存空间而挣扎算计的凡人而言,他所展现的一切,已是他们想象力无法触及的云端。

这种生活品质上无声的、绝对的碾压,比任何言语的斥责或武力的威慑,都更能击溃这些市井小民的心里防线。它不伤人,却诛心。

三大妈回到自家,看着屋里拥挤的家具、斑驳的墙壁,再想想刚才那惊鸿一瞥看到的“神仙景象”,顿时觉得自家这算计来算计去的生活,索然无味。

秦淮茹回到贾家,看着满地狼藉和婆婆那张刻薄的脸,再想想陈御风那清冷出尘的身影和用的玉碗,心中第一次对“活着”和“生活”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感,让她感到窒息,也让她内心深处,对西厢房的那位,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念头。

陈御风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面镜子,无情地映照出这个院子里所有的贫穷、算计与不堪。而他,甚至连镜子本身都未曾在意过这些映照出的影像。

他只是在这方小院,暂借一隅,图个清静罢了。

可这“清静”,对院里其他人来说,已然成了一种无处不在、令人自惭形秽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