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 > 第135章 网友议论,态度有转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网友议论,态度有转变

陈宇默盯着打印机刚吐出的那张纸,上面写着“某匿名账号连续发布十一条攻击言论,Ip归属地与此前多个黑评账号高度重合”。他没动,只是把纸拿起来,折了一下,放在主控台角落,和其他几份打印件摆在一起。

屏幕上的数据还在跳。小林已经回去休息,阿哲也走了,工作室只剩下他一个人。时间过了凌晨一点,窗外的车声稀了,楼下的便利店灯还亮着,但没人进出。

他重新打开舆情监控系统,输入关键词“陈宇默 广告”,筛选过去十二小时的评论。系统自动分出三类:高频重复账号、疑似水军、普通用户。他点开“普通用户”这一栏,开始一条条往下翻。

第一条是:“本来不信他的,觉得又是明星装穷卖惨。但看到他蹲在地上擦杯子那段,我改主意了。我爸以前修自行车也是这样,脏活累活都自己干,从不喊人帮忙。”

第二条:“他说话的时候没看镜头,一直在听老人讲。这种状态不像演的。”

第三条:“我查了拍摄地点,就是我家附近那条街。那天确实有剧组在拍东西,邻居说演员穿得很普通,跟工作人员一起搬设备。”

陈宇默往下拉,越来越多的留言提到“真实”“不像作秀”“愿意相信一次”。

他也看到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演得再像也是剧本,谁知道是不是团队策划好的苦情戏?”

还有人说:“收了品牌方的钱,当然要卖力表现,这叫职业素养,别当成道德标杆。”

这些话不多,但语气冷静,用词讲究,不像普通观众随手发的。他记下几个账号名,回头让系统查一下注册时间和活跃模式。

他调出弹幕记录,发现广告播出后的前十分钟,质疑声最多。有人刷“假模假样”“又是明星体验生活那一套”。但到了中段,弹幕风向变了。“他真的在学怎么检测密封性”“手都在抖,一点都不熟练”“老人笑得很自然,不像配合表演”。

最后一分钟,几乎全是“看哭了”“明天回家看爸妈”“给我爸买一个”。

他关掉弹幕回放,打开短视频平台。那个叫#原来他是认真的#的标签还在上升,播放量破千万了。首页推荐里,出现了好几条剪辑视频。

其中一个标题是:“陈宇默打翻杯子后做了什么?”画面里,他蹲在地上,把洒出来的杯子一个个捡起来,用袖子擦干净。背景音是老人笑着说:“年轻人,做事别急。”视频结尾打了行字:“真正尊重别人的人,不会嫌脏。”

底下评论说:“就这一幕,我信了。”

另一个视频只截了三十秒。是他站在街口回头挥手,阳光照过来,脸上没有表情,但眼神有点晃。配文是:“他不是在看镜头,是在看记忆里的某个人。”

陈宇默看着这些视频一条条刷过,手指慢慢松开了鼠标。

他知道,有些人开始愿意看了。

不再是被迫看热搜,也不是被推到面前的负面新闻,而是因为一段画面,一句话,一个动作,主动停下来看。

他点开自己的微博账号,私信列表里多了几十条新消息。大部分是祝福,也有道歉。

有个Id叫“路人丙”的写道:“之前转过你说私生活混乱的帖,现在删了。广告我看了三遍,如果你是装的,那这演技比影帝还厉害。”

还有一个说:“我不懂娱乐圈,但我看得出一个人是不是心虚。你讲话的时候不怕对视,也不抢话,这就够了。”

他一条条看完,没回复,也没截图。只是把手机扣在桌上,转头看向主屏幕。

实时评论云图上,“真实”“走心”“没想到”依然是前三关键词。攻击性词汇如“虚伪”“炒作”出现频率明显下降,而且集中在几个固定账号。

他调出这些账号的历史发言记录,发现它们大多在广告上线前两小时集中冒头,内容高度相似,都在强调“剧本”“收钱”“洗白”。发布时间间隔均匀,像是定时发布。

他记下Ip段,标记为“可疑集群”。

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又有新评论被识别为高影响力内容。

他点开,是个粉丝不到五百的小号,发了一张截图。是某个论坛的帖子,标题写着:“陈宇默的新马甲?这支广告根本就是苦情剧本。”

楼里有人回:“演得再真也是演,谁知道是不是收了钱哭穷。”

但这条回复下面,已经被顶下去了。最新的一条说:“你能不能别总想着背后有阴谋?有些人就是想做好一件事,不行吗?”

再往下,有人贴出拍摄当天的现场照片。陈宇默穿着旧夹克,蹲在路边帮老人整理摊位,旁边站着导演组,没人围着他。照片像素不高,但从角度能看出,这不是摆拍。

发帖人说:“我当时在买早餐,看见他们拍了五六遍才过。他手都磨红了,还在试怎么正确安装杯盖。”

陈宇默把这张图保存下来,拖进证据文件夹。

他重新打开监控面板,把正面情绪曲线和负面言论数量做成对比图。过去六小时,正面增长平稳,负面波动剧烈但总量递减。尤其是最近一小时,攻击性发言几乎归零。

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又睁开。

不是所有人都信了,也不会所有人都信。但他知道,风向变了。

那些曾经一边倒骂他的人,现在沉默了。有些删了旧帖,有些换了头像,有些干脆退出了话题讨论。

而原本无感的人,开始愿意多看一眼。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站起身,走到打印机前,又打了一份汇总报告。这次只保留普通用户的典型留言、短视频传播路径、以及异常账号的行为模式分析。

做完这些,他坐回位置,打开一个新的文档。

光标闪了几下,他敲下标题:《回应声明草稿》。

但他没写内容。

只是盯着那行字,脑子里过着各种说法。解释?感谢?还是什么都不说?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有些事,必须等足够多的人自己看清楚。

他关掉文档,最小化所有窗口,只留下后台数据自动记录界面。屏幕上,绿色曲线稳稳压过灰色线,并继续上扬。

他起身去茶水间倒了杯温水,回来时顺手关了顶灯。房间暗了些,只有屏幕发光。他坐在原位,喝了一口,水有点凉。

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远处高架桥上有车流划出光带。楼下便利店的灯突然灭了,应该是打烊了。

他放下杯子,目光回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来看,是一条平台推送:您的视频已进入“今日热门推荐”列表,预计曝光量将再次提升。

他没点开,也没关掉。

只是把手机轻轻放在键盘旁边,重新打开评论区,随机点开一条新留言。

Id叫“打工的晓峰”,内容很短:“我刚加完班,在地铁上看完广告。我想起我妈了。她一直说我太冷漠,不懂关心人。明天我请她吃饭。”

陈宇默看完,手指停在屏幕上。

他没有回复,也没有做任何标记。

只是把这条评论复制下来,粘贴进那个未命名的文档里。

文档第一行只有一句话:

“有人因为这个广告,决定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