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铜锅里的清水咕嘟作响,羊上脑在沸水中翻卷两下,裹满芝麻酱送进嘴里,鲜嫩的肉汁混着醇厚的酱香,瞬间征服了味蕾。白晴晴一边往嘴里塞着冻豆腐,一边含糊地问:“贺大哥,你怎么知道那么多老物件的知识啊?连瓷片的年代都能看出来。”

贺礼夹起一筷子粉丝放进锅里,笑着开口:“之前跟着家里长辈学过一点,后来又自己看了些书,慢慢就懂了。其实老物件里藏着的都是历史,比如咱们吃火锅用的铜锅,最早能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叫‘铜鬲’,是用来煮肉的,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涮锅,算下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话一出,白晴晴顿时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战国时期就有火锅了?”上官雪也放下筷子,眼里满是好奇,等着他继续说。

贺礼点点头,顺着话头往下聊:“不仅有,而且那时候的‘铜鬲’还分大小,王公贵族用的纹饰复杂,平民用的就简单些。到了宋朝,涮火锅更流行了,那时候叫‘拨霞供’,文人墨客还会写诗词称赞,说‘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把涮肉的场景写得跟画一样。”

他越说越顺,从铜锅的历史聊到北京涮羊肉的起源,又从饮食文化绕到人文历史——讲元大都的城市布局,说“胡同”二字其实是蒙古语“井”的音译;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把“八股文”的格式用通俗的话拆解开来;甚至说到人类起源,从北京猿人讲到山顶洞人,连不同时期的石器工具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些话,一半是他从历史系课本上学的,一半是后世刷短视频、看纪录片积累的知识,此刻混在一起说出来,竟显得条理清晰、无所不知。白晴晴听得眼睛都直了,嘴里的肉都忘了嚼,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上官雪也听得入了迷,眼神亮晶晶地看着贺礼,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贺礼都能对答如流。

“贺大哥,你也太厉害了吧!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白晴晴放下筷子,一脸崇拜,“比我们历史老师讲得还有意思!”

贺礼心里暗笑——这要是把后世的互联网知识搬出来,还不得把她们惊着?嘴上却谦虚地说:“就是平时看得多了,瞎琢磨而已,算不上厉害。”

上官雪看着他,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能把这么多知识记下来,还讲得这么清楚,已经很厉害了。我之前听历史课总觉得枯燥,今天听你一说,倒觉得历史挺有意思的。”

贺礼心里一动,借着话题说:“其实历史就藏在生活里,比如咱们今天逛的潘家园,那些老物件背后都有故事;再比如这火锅,也藏着老祖宗的智慧。以后要是你们想听,我还能给你们讲更多。”

白晴晴立刻拍手:“好啊好啊!下次咱们去逛璃璃厂吧,你再给我们讲历史!”

上官雪也轻轻点头,眼里带着期待。铜锅里的热气氤氲开来,模糊了三人的身影,却掩不住空气中的热闹与欢喜。贺礼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满足——能把后世的知识化作谈资,逗得两位姑娘开心,这顿“认输”的火锅,吃得比捡到大漏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