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清卷KPI > 第123章 钟粹宫新贵与六宫暗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钟粹宫新贵与六宫暗涌

“苏贵人,钟粹宫到了。”

引路太监尖细的嗓音将苏荔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她抬首,眼前是一座规整却略显清冷的宫苑。朱漆宫门上方悬着“钟粹宫”的匾额,字迹端正,却无甚生气。院内古柏苍劲,积雪未消,几个穿着青色宫装的太监宫女垂手侍立廊下,神色恭谨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审视与好奇。

这就是她今后在紫禁城的安身之所了。从雍亲王府的“特殊宫女”到正六品贵人,身份骤变,如同一步登天,却也一步踏入了更深的龙潭虎穴。苏荔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头的悸动,挺直脊背,迈过高高的门槛。从现在起,她是苏贵人,是这后宫三千佳丽中的一员,是雍正皇帝潜邸旧人,更是无数双眼睛盯着的“新贵”。

“奴才(奴婢)给苏贵人请安,贵人万福金安!”院内宫人齐刷刷跪倒一片。

“都起来吧。”苏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温和,“往后在钟粹宫当差,还需诸位尽心。”

“谨遵贵人教诲!”众人应声,态度恭顺,但眼神中的探究却未减分毫。谁不知道这位苏贵人出身低微,却在新帝登基之初便获封号,赐居一宫主位,圣眷之浓,令人侧目。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掌事太监姓赵,是个四十岁上下、面容白净、眼神活络的太监,上前一步,躬身道:“贵人一路辛苦,寝殿已收拾妥当,请贵人先歇息。一应份例,内务府稍后便会送来。贵人若有任何吩咐,尽管示下。”

苏荔点点头,在赵太监的引路下步入正殿。殿内陈设清雅,器具半新,虽不奢华,却也整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驱散了些许寒意。她挥退众人,只留赵太监问话。

“钟粹宫如今有几位主子居住?日常用度、人员配置如何?”她需要尽快了解自己的“家底”。

赵太监忙回道:“回贵人,钟粹宫如今只您一位主子。东西配殿皆空着。宫内现有首领太监一名,便是奴才;掌事宫女一名,名唤云珠,此刻在盯着小厨房备膳;粗使太监四名,宫女六名。份例按贵人位份,月例银子、绸缎、炭火等,皆由内务府按时发放。”

独居一宫?苏荔心中微动。这待遇,对于一个新晋贵人而言,似乎过于优渥了。是雍正的特殊关照,还是……将她置于风口浪尖?

“宫中其他主位……可都安好?按礼,我是否需去拜见皇后娘娘及各宫主位?”她试探着问。后宫等级森严,皇后乌拉那拉氏(如今是孝敬宪皇后)、贵妃年氏、齐妃李氏等,皆是资历深厚、背景强硬之人,她这个“空降”的贵人,不知会引来多少妒恨。

赵太监神色略显谨慎,低声道:“贵人初封,按制需先静养几日,熟悉宫规。皇后娘娘处,待娘娘召见或逢重大节庆,再去请安不迟。至于其他主位……”他顿了顿,“年贵妃娘娘圣眷正浓,齐妃娘娘育有皇子,性子……爽利,贵人日后若遇见,谨守本分,恭敬些总是没错的。”

话虽委婉,苏荔却听出了其中的刀光剑影。年贵妃的盛宠,齐妃的资历与可能存在的敌意,都是潜在的麻烦。她这个毫无根基的贵人,在这深宫之中,宛如一叶浮萍。

接下来的几日,苏荔深居简出,专心“熟悉宫规”。她让掌事宫女云珠找来宫规册子,仔细研读。云珠二十出头,模样清秀,行事稳重,话不多,但眼神通透,似是个明白人。苏荔暗中观察,觉得此人或可一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苏贵人获封独居一宫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六宫。好奇、嫉妒、猜疑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请安首日,苏荔按品大妆,前往皇后所在的永寿宫。

永寿宫内,香气馥郁,暖意融融。皇后乌拉那拉氏端坐上位,身着明黄朝服,仪态端庄,面容温和,眼神却深邃难测。下首坐着年贵妃,艳光四射,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气;齐妃李氏坐在另一侧,容貌英气,目光在苏荔身上扫过,带着明显的审视。其余嫔妃按位份依次而坐。

苏荔跪拜行礼,姿态恭谨。皇后温言勉励了几句,无非是“恪守宫规”、“和睦姐妹”之类的套话。年贵妃只淡淡瞥了她一眼,未发一言。齐妃却笑着开口道:“哟,这就是新晋的苏妹妹吧?果然好模样,好气度。听说妹妹是皇上潜邸时的旧人,往日倒是不曾多见,想必是皇上藏在身边的可心人儿呢?”

这话夹枪带棒,暗指苏荔来历不明,靠非常手段上位。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荔身上。

苏荔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顺,垂首道:“齐妃娘娘谬赞了。奴婢微末之人,蒙皇上不弃,赐予名分,唯有战战兢兢,恪尽职守,以报天恩,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她将姿态放得极低,避开了齐妃的锋芒。皇后适时开口圆场:“好了,苏贵人初来,不必过于拘礼。日后大家都是姐妹,当以和睦为要。” 一场风波,暂时化解。

但苏荔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回到钟粹宫,她开始真正思考自己在这后宫中的立足之道。仅凭皇帝的些许旧情和愧疚(如果真有的话),绝非长久之计。后宫与前朝盘根错节,她无家世背景,无子嗣依靠,唯一的“资本”,或许就是她那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管理思维”和……那个不能宣之于口的惊天秘密。

几天后,机会来了。内务府送来一批份例绸缎,颜色晦暗,质地普通,甚至有几匹带有明显瑕疵。掌事太监赵太监面露难色:“贵人,这……往年虽说份例如此,但今年这批货色实在……怕是内务府那帮奴才看人下菜碟儿。”

若在以往,苏荔或许只能忍气吞声。但此刻,她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个试探水深、也是展现能力的机会。她没有立刻发作,而是让云珠将绸缎按种类、颜色、瑕疵程度一一登记在册,形成一份清晰的清单。

然后,她带着清单,亲自去了一趟内务府管辖的缎库。她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找到负责此事的司库太监,平静地出示清单,询问道:“公公,我初入宫闱,于份例规矩不甚明了。敢问今年贵人位份的绸缎份例,标准便是如此吗?若有成例可循,我也好心中有数,以免日后出错。”

她语气温和,却有理有据,手中的清单数据清晰,让对方无法搪塞。那司库太监没料到这位新贵人如此“较真”,且手段如此“新颖”,一时语塞,支吾半天,最后只得承认是库房疏忽,答应更换。

此事虽小,却在惯会逢高踩低的内务府传开。众人意识到,这位苏贵人不似表面那般柔弱可欺,做事颇有章法,不好糊弄。钟粹宫的用度份例,此后明显顺畅了不少。

初战小胜,苏荔并未得意。她深知,要在后宫立足,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她想起雍正登基之初,百废待兴,最头疼的莫过于整顿吏治、清理积弊。而这后宫,何尝不是一个微缩的“衙门”?人员冗杂,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中饱私囊之事恐不在少数。若她能帮他将这后宫打理得清清爽爽,岂不是最能体现她的“价值”?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她开始利用管理钟粹宫的机会,进行“小范围试点”。她将宫人的职责明确划分,建立了简单的值班和事务记录制度,要求对物品领取、银钱支出进行详细登记,定期核查。她甚至绘制了钟粹宫的简易平面图,标注各处用途和负责人。这些举措,在习惯于模糊管理、凭资历和关系说话的后宫,显得格外“异类”。

起初,宫人们私下抱怨,觉得贵人“事儿多”、“穷讲究”。但很快,他们发现,职责清晰后,推诿少了;记录在案,贪墨难了;凡事有据可查,是非分明。钟粹宫的运行竟意外地变得井井有条,连内务府来办事的人都觉得省心不少。

这些变化,自然没有逃过雍正的眼睛。粘杆处的密报,定期会送到他的御案前。当他看到关于钟粹宫“建立档册、明晰职责、物耗有据”的描述时,冷硬的嘴角再次勾起那抹几不可察的弧度。这丫头,竟把王府那一套,搬到宫里来了。虽然稚嫩,却方向没错。这后宫,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某日,雍正翻看敬事房记录的嫔妃用度开支,发现钟粹宫的账目格外清晰简练,每一项支出都有缘由、有经手人,与某些宫殿混乱含糊的账册形成鲜明对比。他沉吟片刻,朱笔在钟粹宫的记录上轻轻点了一下。

不久,一道口谕传到钟粹宫:“皇上念苏贵人谨肃宫闱,治下有方,特赐内造妆花缎两匹,湖笔十管,徽墨两锭。”

赏赐不重,却意义非凡。这是皇帝对她“管理能力”的首次公开肯定!消息传出,六宫哗然。年贵妃摔碎了一只茶盏,齐妃冷笑连连。这位苏贵人,竟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也成为了后宫众人眼中一个必须正视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苏荔跪接赏赐,心中并无多少欢喜,反而压力倍增。她知道,自己已被推到了台前。接下来的路,步步惊心。但她也更加明确,在这紫禁城中,唯有展现出无可替代的“效用”,才能搏得一线生机。而将后宫事务“数据化”、“流程化”的念头,如同野草,在她心中疯狂滋长。

或许,是时候将“绩效考核”的温和版,引入这千年帝苑了?只是,这其中的阻力,恐怕会比她想象的,大上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