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清卷KPI > 第143章 孕中记事与惊蛰雷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孕中记事与惊蛰雷鸣

胎动初显,如同在苏荔与雍正之间架起了一道无形的桥梁.

那日之后,雍正来澹怀堂时,虽依旧神色冷峻,公事公办,但目光偶尔扫过她腹部时,会多停留一瞬,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微光,泄露了这位冷面帝王不为人知的柔软。

他甚至会看似随意地问起:“今日……他可还安分?” 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关切。

苏荔会垂眸,手轻轻覆上小腹,唇角微扬:“回皇上,今日倒是安静,想是知道皇阿玛要来,不敢造次。” 或是,“午后动得欢实,许是在里面伸胳膊伸腿呢。”

这类带着家常气息的对话,短暂地驱散了宫廷的森严。

雍正有时会哼一声,不予置评,但紧绷的唇角会略微松弛。一次,他竟破天荒地带来一小碟御膳房新制的、酸甜可口的山楂糕,淡淡道:“孙太医说,孕中或喜酸食,尝尝看。”

虽只是小事,却让苏荔心头泛暖,也让她更加确信,这个孩子,是她在这深宫中最坚实的护身符。

然而,温情之下,是愈发绷紧的弦。

孕程过半,腹部隆起已十分明显,行动日渐不便,腰酸背痛、腿脚抽筋愈发频繁。

苏荔的“孕期项目管理”也进入了更精细的阶段。那本《养胎起居注》越来越厚,记录已不仅限于身体反应和饮食用药。

她开始增加“心理状态”一栏,简要记录每日情绪起伏、睡眠质量、甚至所做的梦。

她发现,每当听闻前朝有关于年羹尧或隆科多的不利消息(这些消息总会通过各种渠道隐约传来),或是感知到后宫某种异常氛围时,她夜间必多梦,胎动也会变得焦躁。

她便有意识地在这些日子,让云珠多点安神香,或请孙太医加重安神药的剂量,并记录效果。

她还绘制了简单的“胎动频率图”,横轴为时辰,纵轴为胎动次数,用朱笔标记。

她发现小家伙通常在晨起、午后和戌时较为活跃,若超出常态,或过于沉寂,她便格外警惕,立刻请脉。

饮食上,她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御膳房的安排。

她凭借模糊的营养学知识,向孙太医“请教”:“太医,奴婢听闻民间有‘吃鱼聪明’、‘核桃补脑’之说,不知于龙胎可有益处?又听闻有些食材性寒滑利,是否需规避?”

她将现代营养观念包装成民间常识,引导太医调整食谱。

于是,餐桌上出现了更多清蒸鱼、核桃酪,而蟹、鳖等物则被严格禁止。孙太医只当她心思细腻,博闻强记,并未深究。

行动方面,她坚持每日在庭院中缓行半个时辰,但路线固定,且有侍卫远远清场守护。

她甚至让内务府特制了一个带有柔软靠背和扶手的美人榻,以便她斜靠批阅文书时,能减轻腰部压力。

这些举措,在旁人看来是“娇气”和“古怪”,但雍正知晓后,非但未斥责,反而吩咐内务府“悉听懿嫔安排”,认可她这种将“科学养胎”贯彻到极致的做法。

这日午后,春雷乍响,惊蛰已至。

苏荔正靠在榻上小憩,被滚滚雷声惊醒。

窗外天色阴沉,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她心中莫名有些不安,这种天气总让她想起那个雷击之夜。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苏培盛冒着细雨匆匆而来,神色凝重:“娘娘,皇上让奴才来传句话,请您务必静心,勿要惊扰。”

苏荔心下一沉:“出了何事?”

苏培盛压低声音:“方才……齐妃娘娘宫里的一个小太监,失足跌入太液池……殁了。”

苏荔瞳孔微缩!齐妃宫里的人?失足落水?在这风雨欲来的时节?这未免太过巧合!

“可查清了?真是意外?”她追问。

“眼下……只能按意外论处。”苏培盛语焉不详,但眼神意味深长,“皇上已下令严查各宫近水台榭的防护,并申饬内务府疏于管理。

皇上让奴才告诉娘娘,风雨将至,紧闭门户,安心养胎便是,外面的事,有皇上。”

苏荔明白了。

这绝非意外!是警告?是灭口?还是新一轮阴谋的开端?齐妃李氏,性子急躁张扬,是三阿哥弘时的生母,向来与年贵妃不和,也曾对苏荔得宠多有微词。

这次的事,是针对齐妃?还是借齐妃的事,敲山震虎,目标仍是自己腹中的胎儿?

她感到一阵寒意,手下意识地护住肚子。

孩子似乎也感知到母亲的不安,轻轻踢动了一下。

“本宫知道了。有劳公公回禀皇上,奴婢一切安好,定不负圣意。”苏荔稳住心神,平静道。

送走苏培盛,殿外已是风雨大作。

豆大的雨点砸在琉璃瓦上,噼啪作响,伴随着阵阵雷鸣。苏荔独坐殿中,听着风雨声,心中波澜起伏。齐妃宫里的太监落水,雍正迅速定性为“意外”,并加强各宫防范,这是在稳定局面,避免打草惊蛇,也是在变相保护她,避免她因探听消息而卷入是非。

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山,为她挡去了明枪暗箭,但山影之下的暗流,却需要她自己警惕。她拿起那本起居注,在今日的日期下,用力写下一行字:

“惊蛰日,雨,雷鸣。齐妃宫监坠太液池殁。谕:静养。”

寥寥数字,记录下的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她知道,真正的风雨,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她和雍正之间,因这共同面对的危机,那根无形的纽带,也缠绕得越来越紧。

夜幕降临,雨势渐歇。雍正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再次来到澹怀堂。他肩头带着湿气,眉宇间有掩饰不住的疲惫,但看到苏荔安然坐在灯下,神色便缓和了些。

“没吓着吧?”他问,语气是难得的直接。

“有皇上在,奴婢不怕。”苏荔抬头看他,烛光下,他的脸庞显得有些柔和。

雍正走到榻边,目光落在她显怀的腹部,停留片刻,忽然道:“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他竟然主动问她的看法!苏荔心中微震,斟酌道:“奴婢愚见,事出反常必有妖。

只是……眼下确需以稳为主。皇上处置得极是。”

“稳?”雍正冷哼一声,眼中锐光一闪,“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些人,是安稳日子过得太久了。”他话中透出的杀意,让苏荔心中一凛。

他不再多说,转而问起她今日的饮食和胎动。

苏荔一一答了,并拿出那本厚厚的起居注,指给他看近日胎动的规律和一些饮食调整后的效果。

雍正看得很仔细,偶尔会问一两句细节。

当他看到“心理状态”一栏中,记录着“闻前朝事,夜寐多梦”时,他沉默了一下,然后道:“日后,无关紧要的闲话,不必入耳。

朕已吩咐下去,澹怀堂内外,不许妄议朝政宫闱。”

这是在为她营造一个纯粹的信息茧房,隔绝外界的纷扰。苏荔心中感激,低声道:“谢皇上体恤。”

这一夜,雍正没有久留,但离开时,他站在殿门口,回头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复杂难辨,有关切,有决绝,还有一丝……托付的意味。

“好生待着。”他最后说了这么一句,便转身融入夜色中。

苏荔知道,宫外的风雨并未停歇,甚至更加猛烈。

而她能做的,就是守好这座“城池”,平安诞下皇嗣。这不仅是她生存的希望,或许……也是雍正破局的关键。

她抚着肚子,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活力,低声呢喃:“孩子,再坚持一下,额娘一定会护你周全。”

惊蛰的雷声,预示着蛰伏的万物开始苏醒。

而深宫中的暗战,也随着这声春雷,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