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三年(883年)七月,汴州城的清晨,雾气朦胧。在富商李让的宅邸后院,一个瘦削的青年正吃力地拖着两袋粮食往仓库走去。他就是高季昌,李让家的僮仆,今年二十六岁。。
“快点!磨蹭什么?”管家挥舞着鞭子,呵斥道,“今日有贵客临门,耽误了事情,小心你的皮!”
高季昌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他虽为奴仆,但眉宇间透着不凡的英气,眼神中藏着超乎身份的精明与野心。
与此同时,汴州城西的军营里,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士兵正在操练。王彦章挥舞着长枪,虎虎生风,引得同袍阵阵喝彩。然而教练官走过来,冷冷地说:“技艺不错,可惜没有门路,终究只是个普通兵卒。”
王彦章默不作声,手中长枪却舞得更急。他出身贫寒,虽有一身武艺,却因不愿巴结上司,始终得不到提拔。
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高季昌因遭人陷害,被迫跳汴河逃亡;而王彦章则因顶撞上司,被诬陷偷盗军粮,同样不得不逃离汴州。
月黑风高夜,高季昌沿着汴河岸边的芦苇丛悄悄前行。他浑身湿透,寒冷刺骨,却不敢生火。
突然,前方传来打斗声。高季昌警惕地蹲下身,透过芦苇缝隙望去。只见一个魁梧汉子正与十名追兵搏斗,手中长枪舞得密不透风。
“王彦章,束手就擒吧!回去向将军请罪,或可免你一死!”追兵头目喊道。
那汉子冷笑:“我无罪可请!尔等诬陷忠良,天理难容!”
高季昌心中一动:王彦章?莫非是军中传闻那个枪法如神却不得志的勇士?
眼见王彦章渐落下风,高季昌急中生智,拾起几块石头,向不同方向扔去,制造声响。
“有埋伏!”追兵一惊,攻势稍缓。
王彦章抓住机会,接连挑翻数人,突围而出。高季昌也从藏身处跃出,低声道:“随我来!”
二人一前一后,消失在夜色中。
跑到安全处,王彦章警惕地打量着高季昌:“你是何人?为何助我?”
高季昌苦笑:“同是天涯沦落人罢了。”遂将自己的遭遇简要说了一遍。
王彦章听后,神色稍缓:“原来如此。某家王彦章,多谢相助。”
二人决定结伴南下。高季昌精于算计,王彦章武艺高强,本是绝配。但起初,他们之间却充满误会。
王彦章觉得高季昌太过精明,处处算计,缺乏武者直率;高季昌则认为王彦章莽撞冲动,不懂变通。
一日,二人途经小镇,饥饿难耐。高季昌用仅剩的铜钱买来食物,却要王彦章先在镇外等候。
王彦章不悦:“为何鬼鬼祟祟?某家行事向来光明正大!”
高季昌叹道:“王兄武艺超群,自然无所畏惧。但如今你我都是逃身之人,谨慎些总无大错。”
果然,不久后一队官兵来到镇上搜查。因高季昌小心,二人得以避开。
又一日,二人遇土匪劫道。王彦章挺枪便要迎战,高季昌却拉住他,上前与土匪头目讨价还价,最终用少量财物买通道路。
王彦章不满:“区区毛贼,某家一枪一个,何必示弱?”
高季昌正色道:“王兄固然勇武,但若受伤,如何南下?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必争一时之气。”
王彦章虽不以为然,却也无法反驳。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雨夜。二人在破庙中避雨,高季昌因连日奔波,发起高烧。
王彦章本可独自离去,却选择留下照顾。习武之人还是懂的一些简单的治病方子,他冒雨采来草药,生火熬煎;又将唯一干燥的外衣盖在高季昌身上。
高季昌昏睡中喃喃自语,道出心中抱负:“若能遇明主...必展平生所学...整治财政...强兵富民...”
王彦章闻言,对这个看似唯利是图的“商人”有了新认识。
次日,高季昌病情稍愈,感激道:“王兄救命之恩,季昌没齿难忘。”
王彦章摆手:“患难与共,何必言谢。”
又数日,二人遇官兵盘查。王彦章因身材魁梧,被重点怀疑。危急时刻,高季昌急中生智,谎称王彦章是自己雇的保镖,并拿出之前藏匿的商队文书为证,化解了危机。
经此一事,王彦章彻底放下成见,感叹道:“高兄机敏,某家不及也。”
高季昌笑道:“王兄勇武,亦非常人可及。你我若能携手,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南下路上,高季昌常与王彦章讲述江南钱镠的传闻。
“听说钱公治下,苏州秩序井然,商贾云集。更难得的是,他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王彦章眼中闪过向往,却又叹道:“某家只会舞枪弄棒,恐难入方家法眼。”
高季昌正色道:“王兄何出此言?乱世之中,勇武之将正是明主所求。待到了苏州,我必向钱公举荐王兄。”
王彦章感激道:“若得如此,某家定不忘高兄知遇之恩。”
历经艰辛,二人终于抵达苏州。果然如传闻所说,城门秩序井然,市集繁华热闹。
通过往日结识的商队朋友引荐,高季昌得以见到留守苏州的判官刘杞。当时钱镠正与董昌合攻刘汉宏,苏州作为后方,军需供应压力巨大。
杜棱考较高季昌:“如今军需不足,你有何良策?”
高季昌从容应答,提出发展漕运、合理征税、设立官营作坊等一系列建议。
杜棱大为惊喜,又见王彦章身材魁梧,便问:“这位是?”
高季昌忙引荐:“这位是王彦章将军,枪法如神,勇武过人。途中多亏王将军保护,季昌方能安全抵达苏州。”
刘杞见王彦章身材魁梧、气度不凡,便请来驻军横冲都指挥使杜建徽一同考校。两人一见便如针尖对麦芒,当即抄起武器切磋起来。巧的是二人竟是同年所生(杜建徽改大了半岁),都是刚满二十的年纪,一时间枪来槊往难分高下。数十回合后,王彦章渐占上风,杜建徽亦暗叹其勇力非凡。
刘杞见二人武艺俱是出众,王彦章尤胜半筹,便亲自向钱镠举荐。钱镠闻讯亲来察看,当即安排高季昌随刘杞学习政务,王彦章则暂入亲军铁卫担任校尉。临了特意嘱咐:“近日整军备战,你二人随侍中军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