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和四年(884年)正月,春雨淅淅沥沥地落在润州城头,钱镠站在城楼眺望,目光所及之处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成及这个润州长史做的不错,他除了加固城防,关注扬州动,还要安抚民众,现在润州各县复苏,田间可见农人忙碌身影;而远方的杭州睦州,秋天抢收的秋粮根本不够当地消耗,还需要从苏州调粮,随处可见荒芜田亩,炊烟稀疏。

“主公,众将已在府内等候。”亲卫统领钱辰上前低声道。

钱镠点头,最后望了一眼远方。自去年全据浙西,加上通过裴枢控制的宣歙三州,他手中已有九州之地。然而这九州情况迥异,治理需因地制宜。

润州刺史府邸内(节度使府用来安置周宝),二十余位文武官员已齐聚议事厅。钱镠大步走入时,众人齐齐起身。

“都坐吧。”钱镠挥手示意,自己率先在主位落座。

掌书记周繇率先开口:“主公,今日召集众人,是为商议今后三年大计。如今我军虽据九州,然各州情况殊异。新得的杭、睦二州因先前董昌横征暴敛,民生凋敝;润、常二州经一年休养,略有起色;而苏、湖二州连年丰收,经济充盈;宣歙三州自给尚可;总体来看,民生多艰,还需休养生息。”

钱镠颔首:“掌书记分析得透彻。地盘大了,情况复杂了,治理需有区分。诸位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窗外雨声淅沥。

王荣率先打破沉默:“主公,末将以为当务之急仍是扩军。中原大乱,秦宗权与黄巢围攻陈州,淮南高骈闭门修仙,此乃天赐良机。苏湖既富,正当提取钱粮,扩军备战。”

观察支使罗隐立即反驳:“王将军勇武可嘉,然未免急功近利。苏湖虽富,亦需持续发展。杭睦二州民生困顿,饥馑蔓延,尚需镇府扶持。”

“罗支使言过其实了!”王荣提高声音,“乱世当用重典,杭睦之民既已贫困,让他们从军吃粮便是解决之道。”

“那田亩谁人来种?桑麻谁人来织?”罗隐不甘示弱,“兵无粮自散,民无食必乱。王将军可知道如今杭州户数不足战前六成?可知睦州户数更少不足战前三成?”

钱镠抬手制止了争论:“数字我看了。杭州原有户十万,现仅存六万;睦州原有四万,现余不足一万。”他顿了顿,声音沉重,“这些不是数字,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苏湖五年来得以发展,全赖安定环境,如今该是反哺之时了。”

厅内再度沉默。

这时,新任杭州刺史皮日休起身道:“主公,属下刚从杭睦巡查归来,情况确比想象中严峻。董昌为攻浙东,不仅加重赋税,还强征壮丁,致使田地荒芜,村落空虚。若不紧急救助,春荒之后必有大疫。”

钱镠眉头紧锁:“皮刺史有何建议?”

“当务之急是从苏湖调粮救济,同时减免赋税,提供粮种农具,鼓励流民返乡复耕。”

罗隐补充道:“主公,我建议实行‘以丰补歉’之策。苏湖二州连年丰收,仓廪充实,可调拨二十万石粮食支援杭睦。同时,润常二州经一年恢复,已可自给,不必再补助。”

钱镠微微一笑:“王将军,你观高骈如何?”

“高骈?虽称名将,如今沉迷修仙,政事荒废,淮南军心离散。”

“正是。”钱镠目光深远,“高骈据淮南富庶之地,本可大有作为,却因急功近利,先后用兵不利,转而求仙问道。我等反其道而行之,根基稳固后再图发展,岂不更妥?”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春雨随风而入:“治国如春雨,绵绵密密,方能滋养万物。我意已决,实行‘休养三年策’,但因州施策,各有侧重。”

钱镠回到主位,声音斩钉截铁:“第一,苏湖二州继续发展工商,市税减半,促进流通,但其财政盈余主要用于支援杭睦恢复。第三,杭睦二州全免赋税一年,官府提供粮种农具,鼓励垦荒。第三,润常二州赋税减半一年,继续恢复民生。”

罗隐眼前一亮:“主公高明!若是促进苏湖工商,虽市税减半,但交易增多,总额未必少。且苏湖物资可流通至杭睦,平抑物价。”

钱镠点头:“还有第四,兴修水利。我在杭州时见西湖淤塞,若加疏浚,可溉田千顷,此乃百年大计。今年杭州的重点就是以工代赈,招募杭睦流民修水利,付给粮钱。皮刺史先行准备,随后我会南下督导。”

议事厅内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着各项细节。

会议持续到黄昏时分,各项政策大致议定。众官员告辞离去,各自忙碌。

钱镠独留周繇,二人对坐弈棋(臭棋篓子一个,周繇也开始学会奉承了)。

“主公今日之决断,实出我意料。”周繇落下一子,“因地制宜,分而治之,实为上策。”

钱镠盯着棋盘:“九州如棋局,各子位置不同,用处亦不同。苏湖是腹地,需保持富裕;杭睦是伤处,需精心调养;润常是正在愈合的创口,需小心呵护;宣歙秀是边防,需加强守备。”

周繇默然片刻:“主公英明。”

“不是英明,是务实。”钱镠叹道,“我年少贩盐,走遍浙西各州,知各地风土人情迥异,治理岂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