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 > 第155章 枣栗镇双医破冰,湿热痹缠情未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枣栗镇双医破冰,湿热痹缠情未定

枣栗镇的晨雾是裹着甜腥的胶 —— 林薇独自抵达时,暗红色的枣雾正从镇外的枣林漫上来,沾在衣襟上凝成黏腻的小珠,一捏就能挤出带着枣香的湿液;未过午时,栗燥风突然从镇西的栗林卷来,卷着栗壳的碎末扑在脸上,又干又扎,刚被雾水浸软的皮肤瞬间紧绷,嘴唇裂得发疼,连马车上的枣木栏杆都被风刮得泛出一层薄盐。林薇提着自己的诊疗包,包带勒得肩膀发疼,里面阿桃栗的病例记录被她折得边角发毛,指尖碰到那页 “隐性先心病” 的批注时,还是会忍不住颤一下。

“大夫!快救救俺家阿枣栗!他浑身水疱,烂得流脓了!” 个穿枣红布衫的妇人抱着孩子跌跌撞撞跑过来,裙角沾着枣泥和栗叶,怀里的男孩浑身裹着破布,露出的胳膊腿上满是透亮的水疱,有的已经破溃,黄色的脓液混着血珠往下淌,孩子脸色蜡黄,嘴唇泛紫,每喘一口气都要缩一下肩膀,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干枣,嘴角挂着带血的呕吐物。

妇人是枣栗镇的果农阿枣栗娘,怀里的阿枣栗刚六岁,昨天跟着她在枣林摘枣,清晨沾了雾、中午晒了燥、傍晚受了露,夜里就起了水疱,今早水疱蔓延到胸口,还拉了三次带血的稀便,关节肿得像刚成熟的枣核,一碰就哭,镇里的祭官枣栗伯已经准备搞 “枣栗祭”,要把孩子放进枣树下的石坑里 “浸湿热”。

林薇跟着阿枣栗娘往镇东跑,脚下的路一会儿是滑腻的枣泥,踩下去陷半寸,鞋帮挂着烂枣肉;一会儿是撒满栗壳的干路,硌得鞋底发疼,栗壳碎钻进鞋缝,磨得脚后跟渗血。阿枣栗家的土坯房矮得压着雾,屋里的土炕上堆着干枣叶,阿枣栗躺在上面,眼睛半睁着,肚子胀得硬邦邦的,阿枣栗娘一提起他的腿,孩子就疼得蜷成一团:“娘…… 痒…… 肚疼……”

林薇先打开诊疗包,拿出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小心翼翼地清洗阿枣栗破溃的水疱 —— 脓液呈黄绿色,涂片后用随身携带的简易显微镜看,能看到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湿热合并细菌感染!” 她又用听诊器听阿枣栗的心肺,心率 110 次 \/ 分,呼吸 25 次 \/ 分,还好没有奔马律,“先排查隐性疾病,做个简单的心脏听诊和腹部触诊,排除先心病和肠套叠。” 她一边说,一边用拇指捏起阿枣栗胳膊上的皮肤 —— 捏起来像泡软的枣皮,松开后六秒才回弹,“中度脱水,皮肤屏障受损严重。”

“大夫,那咋治啊?枣栗伯说再不浸湿热,阿枣栗就没救了!” 阿枣栗娘急得直哭。林薇刚要开口,屋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个穿浅褐布裙的姑娘提着草药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新鲜的枣叶、栗壳,还有些深绿色的草药,发间别着颗红枣,眉眼间带着几分温和:“俺是镇上的枣栗,懂治湿热痹的法子,俺家传的‘枣栗祛湿膏’,涂在水疱上能快些结痂,还能防感染。”

枣栗走到炕边,没等林薇开口,就用手指轻轻碰了碰阿枣栗的水疱,语气笃定:“这是枣湿栗燥毒,得先祛湿再抗炎!俺的药膏里有枣叶粉、栗壳炭,还加了少量氧化锌,能保护皮肤,再配合枣叶煮水喝,祛湿又润燥!” 她说着,从篮子里拿出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是淡绿色的药膏,飘着股枣香混着药味。

林薇愣了愣 —— 氧化锌是现代皮肤科常用的保护剂,没想到这个本地姑娘的方子会用到,她接过药膏闻了闻,没有刺激性气味,“你这药膏里的氧化锌比例是多少?会不会太稠,影响皮肤透气?” 枣栗笑了笑,递过一张纸:“俺按比例配的,氧化锌占 15%,加了少量凡士林,既能保护皮肤,又能透气,您要是不信,俺可以先涂一点在阿枣栗的胳膊上。”

两人正说着,院门口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林薇!” 林薇回头,只见沈知远背着诊疗包站在门口,头发上沾着枣粉,脸上满是疲惫,手里还握着她落在桃栗镇的枣木杖:“我跟了你一路,枣栗镇的病复杂,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林薇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她转过身,继续给阿枣栗涂药膏,声音平淡:“我能应付,你回去吧,阿桃栗的家人还需要你交代。” 沈知远走进来,把枣木杖放在炕边,语气带着愧疚:“我已经跟阿桃栗的家人道歉了,也帮他们处理了后事,枣栗伯也理解了是隐性先心病的问题…… 林薇,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固执用附子,不该急功近利,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

“机会?” 林薇抬起头,眼里满是冰冷,“阿桃栗的命能回来吗?我再给你机会,万一再出人命,我承担不起。” 枣栗站在旁边,看着两人的僵局,小声说:“两位大夫,阿枣栗还等着治病呢,咱们先一起救娃,有话慢慢说,好不好?”

沈知远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打开诊疗包,拿出头孢克洛粉末(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和口服补液盐:“我带了抗生素和补液盐,阿枣栗有细菌感染,得先控制感染,再补电解质,避免脱水加重。” 林薇没反对,只是把药膏递给枣栗:“你帮阿枣栗涂剩下的水疱,我来喂药。”

三人分工合作,没一会儿就处理好了阿枣栗的伤口和用药。可没等他们松口气,阿枣栗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着咳着就吐了,吐出来的黄痰里裹着血丝,水疱破溃处的脓液也多了些。“不好!感染加重,可能累及肺部!” 林薇赶紧用听诊器听阿枣栗的肺,“有湿啰音,是肺炎前兆!”

沈知远立刻说:“得加用氨溴索化痰,再用雾化器雾化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帮助排出!” 枣栗却皱起眉:“雾化会不会太凉,刺激阿枣栗的肺?俺们镇上的娃得了肺炎,都是用枣叶栗壳煮水熏鼻,温和又有效,要不试试?”

林薇犹豫了 —— 雾化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方法,但阿枣栗体质弱,确实可能怕凉;可枣叶栗壳煮水熏鼻的效果不确定,万一耽误病情怎么办?沈知远看出了她的犹豫,开口说:“可以一起用,雾化时把生理盐水加热到 37 度左右,避免刺激,再配合熏鼻,双管齐下,既安全又有效。”

林薇看了他一眼,没反对。沈知远赶紧找出发热杯,把生理盐水加热,然后用简易雾化器给阿枣栗雾化;枣栗则煮了枣叶栗壳水,用小勺子慢慢往阿枣栗鼻子底下送热气;林薇则守在旁边,随时观察阿枣栗的呼吸和心率,确保没有异常。

没一会儿,阿枣栗的咳嗽就轻了些,能小声说 “渴” 了。林薇喂他喝了点补液盐,沈知远则用温毛巾擦了擦阿枣栗的额头,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了孩子。枣栗站在旁边,看着两人的默契,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还是笑着说:“两位大夫配合得真好,阿枣栗肯定能很快好起来。”

当天下午,阿枣栗的病情稳定了,水疱没再扩散,脓液也少了些,体温降到了 37.8 度。枣栗伯来看的时候,看到阿枣栗精神好转的样子,也服了:“林大夫、沈大夫,你们的法子比祭神管用,以后枣栗祭再也不搞了!” 他召集村民,站在老枣树下宣布:“以后按林大夫的法子,晒枣叶、栗壳,用氧化锌药膏涂水疱,用头孢药治感染!”

阿枣栗娘把晒干的枣叶、栗壳装了一大袋,塞进林薇的诊疗包:“谢谢两位大夫救了俺家娃,这些你带着,路上用。” 枣栗也递来一包自己配的祛湿膏:“林大夫,这药膏你带着,以后遇到湿热痹的病人,能用得上。” 她递药膏的时候,顺便给沈知远递了块枣糕:“沈大夫,你跑了一路,肯定饿了,吃块枣糕补补力气。” 沈知远接过枣糕,说了声 “谢谢”,枣栗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别过了头。

林薇看在眼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她转身收拾诊疗包,声音平淡:“天黑了,咱们得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再出发。” 沈知远赶紧点头:“我已经跟镇上的客栈说了,订了两间房,你一间,我一间。” 枣栗笑着说:“俺家有空房,要是不嫌弃,两位大夫可以住俺家,还能随时观察阿枣栗的病情。”

林薇刚要拒绝,沈知远就先开口了:“那就麻烦枣栗姑娘了,我们确实得盯着阿枣栗的情况,避免夜里出意外。” 林薇没再说什么,只是提着诊疗包跟在后面。枣栗的家就在镇西,院子里种着棵老枣树,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她给林薇和沈知远各准备了一间房,还煮了枣栗粥:“两位大夫,喝点粥暖暖身子,这粥能祛湿,对你们的身子也好。”

吃饭的时候,枣栗不停地给沈知远夹菜,还问他之前在别的镇子治病的经历,沈知远耐心地回答,偶尔会看向林薇,眼神里带着恳求。林薇没说话,只是默默喝粥,心里却乱得像麻 —— 她能感觉到沈知远的改变,也能看到枣栗对他的好感,可阿桃栗的死像一道坎,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跨过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 是阿禾。他勒住马,手里拿着封信,走进院子:“林薇、知远,枣栗镇的病处理得怎么样了?我刚收到消息,杏栗镇派人来报,那里的杏子和栗子熟了,却闹起了‘杏栗寒湿痹’,好多人关节肿得像杏子,还咳白痰,有的甚至走不了路,你们得去看看。”

林薇接过信,和沈知远对视一眼,两人都没说话。枣栗笑着说:“杏栗镇离这里不远,俺可以跟你们一起去,俺懂点治寒湿痹的法子,说不定能帮上忙。” 沈知远看向林薇,语气带着询问:“林薇,你觉得呢?”

林薇合上信,语气平淡:“明天一早出发,一起去。” 她说完,站起身走进房间,关上了门。沈知远看着她的房门,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枣栗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说:“沈大夫,林大夫只是还没放下,你别着急,慢慢会好的。” 沈知远点了点头,却没说话 —— 他知道,这道坎,不是靠 “慢慢” 就能过去的。

夜色里,枣栗镇的风刮得越来越大,带着枣香和栗香,却吹不散林薇心里的阴霾,也吹不走沈知远的愧疚。林薇坐在窗前,翻开《治痹手记》,在 “枣栗湿热痹” 那页写下:“用头孢克洛抗感染 + 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 氨溴索化痰 + 口服补液盐补电解质,配合枣叶栗壳水熏鼻,忌浸湿热,需排查隐性疾病”,旁边贴了片干枣叶和栗壳,还画了个小雾化器,标注 “生理盐水加热至 37 度”。

她摸了摸那页被撕下来又粘回去的 “桃栗寒热错杂痹” 记录,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窗外,沈知远站在院子里,手里握着她的枣木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 杏栗镇的病,他一定要和林薇一起治好,一定要让她相信,他真的改了,他们还能回到以前的样子。而远处的杏栗镇,隐约能看到成片的杏林和栗林,那里的寒湿邪,正等着他们一起去解开,也等着他们一起,跨过高坎,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