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锦堂春深锦绣山河 > 第155章 明暗交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兆尹衙门那张看似客气、实则暗藏机锋的名帖,如同投入陆府这潭深水的一块巨石,表面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恐慌如同无形的瘟疫,迅速在仆役间蔓延。李妈妈虽按沈清弦的吩咐,遣了得力之人前去衙门周旋回话,但眉宇间的忧色却一日重过一日,往来慈安堂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显然是将这突如其来的风波禀报给了病中的老夫人。

沈清弦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清明。老夫人绝不会坐视陆府陷入危机,尤其是在陆明轩离京的这个当口。她必然会有所动作,或是暗中联系陆明轩的旧部,或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打探消息。而这,正是沈清弦想要看到的——水越浑,她才越好摸鱼。

她并未阻止李妈妈,反而在理事厅处理庶务时,刻意流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忧虑与力不从心,仿佛真的被这“外间事务”搅得心神不宁。这副姿态,既符合她“内宅妇人”的身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暗处的眼睛。

然而,在她沉静示弱的表象之下,真正的布局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她以“核对往年生丝采买旧例,为明年筹备参考”为由,再次秘密召见了韩副管事。

如今的韩副管事,因着之前传递账册和兼任采买的差事,俨然成了沈清弦在外院最得用的耳目。他深知自己已与这位沈姨娘绑在了一条船上,行事愈发谨慎,也愈发卖力。

“京兆尹衙门之事,你可知晓?”沈清弦屏退左右,开门见山。

韩副管事面色凝重地点头:“小人已听闻。姨娘,此事恐怕来者不善。”

“那边……可有什么话传回来?”沈清弦问的是萧执。

韩副管事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昨日小人借口核查一批颜料账目去了‘凝彩斋’,东家让小人转告姨娘:‘风已过墙,静观其变,依计而行。’”

风已过墙,静观其变,依计而行!沈清弦心中默念。萧执这是在告诉她,他已经开始动作(风已过墙),让她不要自乱阵脚(静观其变),按照他们之前(或许是通过账册传递达成的)默契计划行事(依计而行)!

这简短的十二个字,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她纷乱的心绪安定了不少。萧执果然没有让她失望,他已然接招,并且成竹在胸。

“我明白了。”沈清弦微微颔首,“如今府外风波已起,府内更需安稳。外院一应采买往来,尤其是与各衙门有接触的,你需格外留心,有任何异常,立刻来报。”

“是,小人明白。”

送走韩副管事,沈清弦独坐灯下,将萧执传来的信息反复咀嚼。“依计而行”……他们所谋之“计”,究竟是何计?是打算在京兆尹衙门的问话中,让她抛出部分线索,引蛇出洞?还是另有更深层的布局?

她走到那个存放着“封存档”的书架前,指尖拂过那看似寻常的木匣。里面不仅有着王夫人小产的铁证,还有她誊抄的、账册中关于“褚”姓往来的关键页,以及那半截诡异的私章拓印。这些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

现在,需要决定,先亮出哪一件?

直接抛出王夫人小产的证据,固然能立刻在陆府内部掀起滔天巨浪,甚至可能牵扯出陆明轩,但时机不对。陆明轩远在河东道,一旦事发,他完全可以遥控切割,甚至将罪名全部推给老夫人或已成弃子的王夫人。而且,此举必然引来老夫人疯狂的报复,她未必能承受得住。

那么,唯一的切入点,还是“青面狼”案。从此案入手,看似在配合官府调查,实则步步为营,将线索引向陆明轩与褚文渊的军械、漕运勾结,最终再抛出那本蓝皮账册,给予致命一击。这想必就是萧执所谓的“计”。

思路渐渐清晰。三日后京兆尹衙门之行,她不能怯场,也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她需要扮演好一个“尽力配合却所知有限”的内宅暂管者角色,在不引起怀疑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无意间”透露一些无关紧要、却又隐约指向某些方向的信息,让官府自己去顺藤摸瓜。

理清头绪,沈清弦心中稍安。她铺开纸张,开始梳理三日后可能被问及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应答。哪些该如实说,哪些该模糊处理,哪些该引导追问……她必须预先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陆府沉寂在一片不安的静谧中。慈安堂方向依旧灯火通明,想必老夫人与她信任的灵芝、李妈妈等人,也正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商讨对策。

明处,暗处,各方势力都在悄然涌动。

沈清弦搁下笔,吹熄了灯,隐入黑暗中。只有那双在夜色里依旧清亮的眸子,闪烁着冷静而坚定的光芒。

潜龙在渊,风雨满楼。明枪暗箭已然交织成网,而她,既是网中的猎物,也是执网的猎手。三日后,京兆尹衙门,便是她踏上真正战场的第一步。她必须赢下这第一阵,才能为后续更惨烈的搏杀,赢得宝贵的先机与空间。

长夜漫漫,杀机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