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364章 清河清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师徒两人骤闻异声,惊魂未定,猛地站起身子,身下的椅子应声而倒。

视线来回扫射,竟是一无所获,猛然转头,就发现书房中另一面墙壁的书架之前,正有一身穿天蓝色长衫的青年,手捧典籍,细细品味。

“你们不是想见我么?我来了。”

来人正是秦真,见两人终于发现自己,收起手中的书册,上前几步,站在两位朝廷栋梁身前,目露寒光。

在秦真隐含杀意的目光下,师徒二人直视良久,皆是毫无闪躲。秦真确信,两人虽不通武艺,亦是心性坚定之辈。

“哦?请坐。守衷,上茶。”

李敬意见来人没有痛下杀手,就知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当即请秦真入座详谈。

宋守衷让开身下唯二的座椅,添上一盏新茶后,站至恩师身侧,听候调遣。

秦真也不废话,双手齐出,轻轻一吸,就见翻倒在地的两把座椅,已是自行回归原位。

宋守衷满是惊叹,却见秦真当先坐下,丝毫没有顾及恩师的身份。足见其无君无父,无法无天。

李敬意面不改色,轻轻抚摸了一把座椅,在秦真面前坐定。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秦真。”

秦真说得干脆,反而让李敬意瞳孔微缩。

“老夫李敬意,忝为户部侍郎,兼枢密院转运使,圣上亲封赈灾大臣。这位是老夫的弟子,翰林院编修,清河州赈灾特使。”

“哦?二位莫不是以为,你们的身份,会让我投鼠忌器?”秦真冷漠,他倒想看看,这二人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自然不是。”宋守衷深知此刻危机四伏,大脑飞速转动,尽力寻找一线生机。李敬意反倒能秉持一颗平常心。

“老夫托大,称阁下一声秦少侠,不知可否?”

见秦真不语,李敬意也不恼怒。他身为户部侍郎,一生识人何止万千,早已胸有成竹。

“既然有幸得见秦少侠,老夫斗胆一问,一个月前,汴京城中的命案,可是少侠所为?”

“是。”

“为何?”

“他们该死。”

“这一点,老夫并不怀疑。可他们就算要死,也该由朝廷律法审判。”

“呵。老人家,本朝律法,刑不上大夫,谁人不知!!指望律法审判,那些人渣岂不是逃得一命,甚至有复起之机。”

“秦少侠,这一点老夫如何不知。可律法毕竟是律法,若不以律法为凭,全凭个人喜好判定他人生死,长此以往,世间秩序混乱,将有大祸。”

见李敬意有心论道,秦真也不怯场。武道宗师,自成一脉并非虚言,不只是武道,对于天地人间,自有认知。

“法有上法、下法。上法者,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下法者,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人有三六九等,法只是统治工具的一种。”

“圣天子代天巡狩,垂拱而治天下。士大夫以众星拱卫,自当与庶民有所不同。否则上下不别,尊卑不分,早晚为取祸之道。”

“什么天子,九五至尊,说说而已,老人家不会真信了吧。若是天子真有天助,那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死后,上天没有庇佑其幼子?”

秦真大胆出击,猛戳当朝建国之初的混乱之处。

“太祖皇帝开朝建国,还不是有‘烛影斧声’之秘?且太祖后裔相继凋零,天子之位这才在太宗一脉流传。若是天子真有天眷,天子之位就该回归太祖一脉。”

宋守衷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为什么恩师会说这些江湖人无法无天。肆意编排太祖太宗,果然胆大包天,心无挂碍。

李敬意眉头紧锁。秦真所言,正是本朝最大的软肋。无论是太祖立国不正,还是太宗和太祖一脉的恩怨情仇,一旦爆发,都足以摧垮本朝的稳定。

“往事已矣,一切都掩埋在岁月长河中。再计较这些,于事无补。”

“好,那就说现在。经过百年的重文轻武,军中战力已跌到谷底。去年边境一战,足以说明一切。朝中文官势力太过庞大,胆敢自行掘开黄河堤坝,不顾百姓安危,只为了消耗国库钱粮,不主动发起战争,妇孺一般藏头缩脑,自欺欺人。如此官员,死不足惜。”

“秦少侠,他们死不足惜。可你知道,若是暴露出他们被刺杀而亡的消息,朝中必定人人自危,影响朝事运行和地方行政。”

“哼!若是朝中官员真的人人自危,那说明朝中官员心里有鬼。到那时,这个朝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怎可如此激进?”

“那你说该如何?去年一战,已经暴露出军中虚实。如今大辽国运日渐颓势,往后,辽军南下的频率,会越发频繁。朝中有多少钱粮,能支撑其无穷无尽的索取。”

后面的话,秦真没说出口。但李敬意和宋守衷师徒皆已明悟。如此下去,改朝换代,逐鹿中原,遍地烽烟,将成为现实。

“太祖遗训与士大夫共天下,也是不得已。当年大唐灭亡,五代十国争相攻伐,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太祖立国,为防止军中节度使拥兵自重,杯酒释兵权,压制武将势力。本是应有之义。”

“你说的不错。可道随世移,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当年以文统武可行,可百年岁月,民间风气大变,尚武之风消散,朝野胆气尽丧。所谓居安思危,如今已是不得不变。”

“太晚了。经历过范文正公新政,以及刚刚结束不久的王相主持的变法,朝中变法的土壤,已近乎湮灭。”

“看来老先生故意诱我出现,不是为了拿我,反而是要与我合作。”秦真语气有些玩味。

“不错。老夫也知国家存亡在即,只有使用非凡的手段,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不对,没有这么简单。”秦真认真思索,结合方才偷听的师徒对论。“你是看中了我对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没有那么敬畏吧。”

“秦少侠果然不凡,老夫没找错人。”李敬意长叹,看着身侧的弟子,唏嘘不已。“老夫已经老了,思想陈旧,在维护朝廷威严、民间稳定上义不容辞,但对于救国之法,却有心无力。”

“我明白。你知道以杀止杀是当下最好的办法,此法却与你毕生信念相悖,只能假手于人。”

宋守衷已经吓傻了。他万万没想到,恩师身为户部侍郎,却对朝局绝望至此,甚至不惜寻求反贼相助。

“没用的。即使以杀止杀,只要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和越来越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依旧是无力回天。”

“老夫又岂会不知。但如今并未出现太祖那样的英雄豪杰,有能力再造乾坤。只能顺其自然,等待时机。”

“行!既然你有此心,那我入局又如何?往后你负责提供名单和证据,我来出手,大不了杀个天翻地覆。”

秦真话毕,拿起桌上的茶杯,双手合拢,揉搓数次之后,茶杯和茶水,被捏合为一个泥球,放在李敬意面前。

“不过你若是背离初心,利用我铲除异己、争权夺利,那……”

“放心,秦少侠,若真有那一天,你随时可以摘走老夫的头颅。”

“好说,那明日起,开仓放粮吧。”

“一言为定。”

……

秦真走后,宋守衷终于回过神来,看着面前的恩师。只觉得陌生,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恩师。您真的认为,亡国之兆已现,必须要走上这条路了?”

“是啊,老夫心意已决。回京后,守衷你尽量和老夫拉开距离,不要参与,否则,恐怕会有杀身之祸。”

“……”宋守衷一言不发,行礼退下。事关家族存亡,他必须慎之又慎。

一夜无话。

次日,清河城四门大开,开仓放粮。

半月后,第二波赈灾队伍赶到,带来越发充裕的粮食。

同时,在李敬意师徒的主持下,清河州治下,开始兴修水利,清理田地,搭建房屋,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