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日一次的小朝会,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晨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亮了御阶下分列两班的文武重臣。嬴政虽未临朝,但那股无形的威压依旧笼罩着整个宣室殿。扶苏端坐于御阶之下的储君位,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众人。

待几项常规政务议毕,扶苏轻轻抬手,侍立一旁的郎官立刻将数卷写满字迹的秦纸分发给冯去疾、李斯、萧何等核心大臣。

“此乃孤近日所思,所拟《卫生律令草案》及《蒙学推广纲要》初议,诸位卿家可先览之。”扶苏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清晰可闻。

众人低头细看。那《卫生律令草案》条陈清晰,却字字惊心:

“一,城乡划定‘秽所’,集中处理粪溺、垃圾,远离水源井渠,违者罚徭。”

“二,官署、军营及倡导民间,饮水须以沸后饮用,以防疾疫。”

“三,军中设‘医护营’,专司伤病,其裹伤布、用具,需以沸水或烈酒擦拭。”

“四,地方官需招募稳婆,由太医署授以洁净接生之法,以减少婴孩夭折。”

“五,遇大疫,地方官有权即刻划定‘疫区’,阻绝人员往来,速报朝廷。”

……

而《蒙学推广纲要》则旨在各乡设“蒙馆”,授童子基础识字、算学及忠君爱国之理,打破学在官府的旧制。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竹简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旋即,一阵压抑的骚动如同水底暗流般涌起。

廷尉李斯率先出列,他手持草案,眉头紧锁,语气沉肃:“殿下!《卫生律令》诸条,其心可嘉,然其行未免苛繁扰民!粪溺各有所归,何须强令集中?饮水自古皆然,煮沸何其费薪?至于以烈酒擦拭伤具,更是奢靡无度!此等律令若行,恐徒增民怨,耗费官帑,于国无益,反招非议!臣以为,绝不可行!”他言辞犀利,直指核心,代表了法家对“劳民伤财”和偏离传统法制精神的深切担忧。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出言附和。

“殿下,民智未开,强行推行此等琐碎之令,必生抵触!”

“蒙学之设,固然能启民智,然耗费巨大,师资何来?且恐生愚民妄议朝政之心!”

“疫区隔离,更是闻所未闻,岂非坐视黎民自生自灭?有违仁政!”

反对之声一时甚嚣尘上。冯去疾持重,并未立刻表态,只是捻须沉思。萧何则仔细看着草案,尤其是其中关于减少婴孩夭折和应对大疫的条款,目光微动。

扶苏静听众人诘难,面色不变。待议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李廷尉言其苛繁扰民,孤试问,若因水源污秽,引发大疫,一村一镇之人十去五六,其耗费几何?其民怨何如?”

他目光转向那些反对的大臣:“军中将士,因伤口溃烂而亡者,远超战阵厮杀!若以沸水、烈酒稍作处理,便可多活无数精锐,此乃奢靡,还是保全国力?”

“蒙学启智,非为妄议朝政,乃为使民知礼、明法、晓数,便于耕作、匠作,更能理解朝廷政令!民智不开,新政如何推行?强国之基,在于民心,亦在于民智!”

“至于疫区隔离,看似冷酷,实乃阻断传播,保全更多性命之大仁!岂能因噎废食?”

他每一问,都让反对者脸色变幻,难以立刻反驳。扶苏并未引用任何超越时代的知识,仅仅是从最实际的利弊和已有的惨痛教训出发。

萧何此时出列,拱手道:“殿下,李廷尉与诸位同僚所虑,亦不无道理。此等新政,牵涉甚广,若骤然推行天下,恐力有未逮,反生乱象。臣以为,或可效仿商税、盐引之策,先行试点。譬如,《卫生律令》可先于北疆军中及咸阳城内试行,观其成效,再议推广。《蒙学纲要》亦可择数县先行。如此,既可验证其效,亦可减少震荡。”

冯去疾也终于开口:“老臣以为,萧内史之言,老成谋国。殿下所虑深远,确为强国固本之策。然法度推行,需虑及民力国情。试点而行,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扶苏看向李斯:“李卿以为如何?”

李斯沉吟片刻,萧何与冯去疾的提议,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他也无法直接反对。他拱了拱手:“若行试点,臣无异议。然试点期间之耗费,需严格核算,若成效不显,当立即废止。”

“准。”扶苏一锤定音,“即日起,《卫生律令》于北疆大营及咸阳城先行试点,由太医署会同地方官执行。《蒙学纲要》择河东、南阳两郡三县试行,所需钱粮师资,由萧何统筹。冯相总领协调,李廷尉负责律令细则核准。望诸位卿家,同心协力,务求实效。”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朝会散去,扶苏独自坐在殿中,并无轻松之感。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试点能否成功,关乎这些关乎帝国长远根基的政令能否真正推行下去。

李斯等人的反对并未消失,只是暂时被压制。他必须用试点成功的铁一般的事实,去堵住所有人的嘴,去真正改变这个时代。

律令之争,首战告捷,但北疆的军营,咸阳的街巷,即将成为他新政理念的第一个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