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71章 灰色的长城与将军的质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灰色的长城与将军的质疑

天启四年,正月十六。辽西走廊,宁远城外。

凛冽的北风如同一把钝刀,在辽西走廊的荒原上肆意刮擦,卷起漫天的雪粉,将天地间染成一片肃杀的惨白。这里是关内外的咽喉,是兵家必争的死地。

然而,在这片白茫茫的雪原上,却突兀地横亘着一道灰黑色的防线。

它不像大明传统的边关城墙那样高耸巍峨、包砖整齐,也没有旌旗招展的城楼。相反,它看起来丑陋、低矮,甚至有些狰狞。它像是一条趴在冻土上的灰蛇,蜿蜒曲折,由无数个向外突出的尖角和向内凹陷的死角组成。墙体表面粗糙不堪,没有垛口,只有一个个黑洞洞的射击孔,像怪兽的眼睛,死死盯着北方那片灰暗的天空。

这就是李苏为皇太极准备的礼物——棱堡(bastion Fort)。

宁远总兵府,前沿指挥所。

大帐内,炭火虽然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凝固般的压抑。 李苏身穿那件标志性的黑色海军呢大衣,虽然没有穿甲,但这身深沉的黑色在满屋子的亮银甲、黄铜盔中显得格外扎眼。他手里拿着一根教鞭,站在巨大的沙盘前。他的脸上带着长途奔袭的风霜,但眼神比腰间的尚方宝剑还要锐利。

在他面前,站着辽东的一众悍将:祖大寿、满桂、赵率教。 这些平日里桀骜不驯、在死人堆里打滚的边关猛将,此刻却一个个面色凝重,眼神中闪烁着不安,甚至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怒气。

“督师大人!” 满桂是个直肠子,终于忍不住了,把头盔往桌上一顿,发出“哐”的一声巨响: “您让孙元化修的这叫什么玩意儿?这也能叫城墙?不到两丈高(约6米),还是斜坡!建奴的马只要一冲,顺着坡就能爬上来!咱们放着好好的宁远坚城不守,非要全军出城,去守这个……这个趴在地上的土坟包?”

满桂指着帐外,唾沫星子横飞: “咱们弟兄不怕死,但不能死得这么窝囊!那皇太极这次可是带了红衣大炮来的!那种重炮,一炮下去,宁远的砖墙都能轰个对穿。您这用灰泥(水泥)糊的矮墙,看着还没俺家后院的猪圈结实,能顶得住吗?这是拿几万弟兄的命开玩笑啊!”

大帐内一片死寂,所有将领都看着李苏。虽然李苏有尚方宝剑,但在战场上,这帮骄兵悍将只认谁能带他们活下来。在传统武将的观念里,城墙越高越好,护城河越宽越好。这种反常识的工事,让他们本能地感到恐惧。

李苏没有生气。 他看着这些代表着旧时代军事巅峰的将领,淡淡一笑,走到沙盘旁。

“满将军,祖将军。你们觉得墙高就安全?” 李苏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讲课: “错。在高耸的垂直墙面面前,重炮的实心弹就是攻城锤。墙越高,受力面越平,它就塌得越快。宁远的城墙再厚,也是砖包土,扛不住二十门红衣大炮的轮番轰击。”

“但我这墙……” 李苏从桌上拿起一枚实心铁弹,轻轻扔在沙盘上那个棱堡模型的斜面上。 铁弹顺着斜坡滚落,并没有造成破坏。

“这是斜面装甲。” 李苏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炮弹打上去,不会垂直撞击,而是会滑开,或者是跳弹。除非皇太极能把大炮架到天上去打,否则,他轰不塌我的墙。” “至于这‘灰泥’结不结实……” 李苏冷笑一声: “那里面掺了鹅卵石,埋了手指粗的锰钢筋。它比花岗岩还硬,比生铁还韧。”

“至于你说的骑兵冲锋……” 李苏手中的教鞭点在了棱堡那一个个诡异的凹角处: “你们看这里。” “无论敌人进攻哪一面墙,都会同时暴露在两到三个侧射火力的覆盖下。这就是**‘死亡交叉’**。”

李苏抬起头,目光冷冽地扫视全场: “我不需要墙高。因为我没打算让他们活着走到墙根下。” “这道灰墙,不是用来躲的,是用来杀人的。” “这就是给努尔哈赤修的坟墓。”

“祖将军。”李苏看向祖大寿,“把你的关宁铁骑藏在棱堡后面的反斜面里。” “等他们被这道灰色的墙撞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的时候。” “就是你们出击收割人头的时候。”

祖大寿看着李苏那自信到近乎狂妄的侧脸,心中的疑虑虽然未消,但一股寒意却从脚底升起。 这个文官出身的尚书大人,谈起杀人来,比他们这些武夫还要专业,还要冷血。这种冷血不是嗜杀,而是一种将战争视为精密计算的理智。

“报——!!!” 凄厉的警报声突然打断了众人的谈话。 一名浑身是雪的夜不收骑着快马冲进防线,滚鞍落马: “禀报督师!建奴前锋已过觉华岛!皇太极亲率正黄旗压阵!距离防线不足十里!” “他们推着……推着二十门巨大的红衣大炮!光是运炮的牛车就有上百辆!”

大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那是真正的黑云压城。

李苏扔掉手中的教鞭,戴上护目镜,整理了一下衣领,率先向外走去。 他的背影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挺拔。

“走吧,各位将军。” “去看看咱们的‘土坟包’,能不能崩掉皇太极的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