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46章 只有两文钱的温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的风,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热过。

不是天气的热,是人心的热。

阜成门外的货场已经被锦衣卫接管,像是一座巨大的黑金堡垒。一车车黑得发亮的优质无烟煤,正如同黑色的血液,沿着京城的血管——那一辆辆排成长龙的驴车、板车,输送到千家万户。

“两文钱!真的是两文钱一斤!”

“这煤耐烧!没烟!我的天爷,以前用的那种混着黄土的煤球还要十文钱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九城。对于在这个小冰河时期瑟瑟发抖的京城百姓来说,这一车车煤,就是救命的火种。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就是灭顶之灾。

……

京城,大栅栏,晋商会馆。

这里的气氛比外面的寒风还要冷。几个身穿绸缎、平时在京城跺跺脚地皮都颤三颤的煤炭铺掌柜,此刻正脸色惨白地围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的茶碗都在抖。

“完了……全完了。”

一个胖掌柜瘫在椅子上,满头虚汗,“那‘天启号’拉回来的十万斤煤一卸货,咱们囤在仓库里的三十万斤煤,眨眼就成了废土!两文钱……这连咱们的运费都不够啊!”

“这是要逼死人啊!”另一个掌柜咬牙切齿,眼里满是怨毒,“那个姓李的,这是在砸咱们的饭碗!他这是坏了行规!”

“行规?”

坐在首位的一位老者冷笑一声,他手里转着两个铁胆,发出咔咔的声响,“人家手里握着那种日行千里的钢铁怪兽,一次能拉十万斤!咱们靠骆驼拉、靠驴驮,一次才多少?几百斤!”

老者猛地将铁胆拍在桌上,震得茶杯乱跳:

“拿什么跟人家讲行规?在那个铁怪物面前,咱们就是骑着驴冲锋的傻子!这是降维打击!懂吗?!”

屋内一片死寂。

他们终于听懂了李苏在阜成门说的那句话——这是工业的锤子。

锤子落下了,他们就是那些被砸碎的核桃。

……

西便门外,小巷深处。

这一锤子砸下去,砸碎了财阀的暴利,却砸暖了苏婉那口即将见底的大铁锅。

天色已近黄昏。苏婉的小摊前,那个被李苏“撞”过的角落,如今已经修整一新。

那块李苏留下的一两碎银子,苏婉没敢乱花。她用它给奶奶抓了药,修了被撞坏的桌椅,剩下的大半,她原本打算像往年一样,买些劣质的煤球掺着柴火勉强过冬。

但今天,她用很少的钱,买回了一筐黑亮黑亮的“神煤”。

“姑娘,这煤可真好使!”

旁边卖油条的老汉羡慕地看着苏婉炉膛里红彤彤的火苗,“一点烟味都没有,火还硬!那铁龙拉来的东西,真神了。”

苏婉蹲在炉子旁,火光映红了她清瘦的脸庞。

她手里拿着大勺,轻轻搅动着锅里翻滚的卤汁。

因为火旺,今天的卤子熬得特别透,黄花菜和木耳的香气飘出了老远,比往日都要浓郁。

“是啊,真暖和。”苏婉轻声说道。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个绣着补丁的荷包,里面放着那块还没花完的碎银子。

那天那个满身是泥、眼神却亮得吓人的大官,把银子放在盘子里的样子,还有那句“赔你的卤子”,这几个月来总是时不时在她脑子里转悠。

他说第二天会来。

但他没来。

苏婉并不怨恨。人家是天上的云,造的是那种能撞碎石头的神物,自己只是地上的泥,守着这一锅豆腐脑。

或许,他早就忘了吧。

“老板,来碗豆腐脑。”

一个略显疲惫,却有些熟悉的声音突然在摊前响起。

苏婉搅动勺子的手猛地一僵。

她不可置信地抬起头。

暮色四合中,一个穿着便服、头发有些乱糟糟的男人正随手拉过一个小马扎,毫无形象地坐了下来。

他看起来很累,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那是和这炉子里燃烧的味道一样的味道。

是李苏。

他在轰动全城的庆功宴上露了个脸,就把那堆阿谀奉承的官员丢给了皇帝和魏忠贤,自己一个人溜了出来。

比起御膳房的山珍海味,他现在更想念这口热乎气。

“愣着干嘛?”

李苏抬起头,看着那个呆若木鸡的姑娘,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在朝堂上绝对不会有的放松笑容:

“我不是说了吗?多放点木耳和黄花菜。”

他指了指炉子下面正旺的火苗:

“看样子,这煤用着还顺手?”

苏婉的眼圈“唰”地一下就红了。

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踏实感。

那个驾驶着钢铁巨兽撞碎旧时代的男人,那个让全城权贵闻风丧胆的“李大人”。

此刻,就坐在她的小摊前,等着喝她那一碗两文钱的豆腐脑。

“哎!”

苏婉慌乱地用围裙擦了擦手,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的欢喜:

“马上好!这就给您盛!多放!都给您放进去!”

大勺舀起,热气腾腾。

白色的豆腐脑,浇上浓郁的褐色卤汁,撒上翠绿的香菜和蒜汁。

这一碗人间烟火,在工业革命隆隆的战车声旁,显得格外温柔。

李苏接过碗,深深吸了一口气。真香。这才是他要守护的大明烟火气。

吃完最后一口,李苏放下碗,从怀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并未嫌弃她脸上的煤灰,而是轻轻替她擦了擦。 苏婉僵住了,脸红得像炉子里的炭火。

“苏姑娘。”李苏看着她的眼睛,神色变得郑重: “这煤虽然暖和,但这个冬天会很长,也会很乱。我那里……缺人。”

“缺人?”苏婉愣愣地问。

“对。铁路通了,会有几万个工人要吃饭,会有几十个货场要管理。那些大老爷们只知道干活,不懂怎么把一文钱掰成两瓣花,更不懂怎么让大家吃饱还要省钱。” 李苏指了指这井井有条的小摊: “你有这个本事。”

他伸出手,发出了邀请: “别摆摊了。我缺一个管后勤、管福利的大总管。这个家,你来帮我当,好吗?”

苏婉看着他,又看了看这漫天的风雪。她从那双眼睛里看到了信任,那是她这辈子从未得到过的尊重。 她咬了咬嘴唇,眼神逐渐坚定,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只要大人不嫌弃……我帮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