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122章 帝王的悔意与对马岛的黑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帝王的悔意与对马岛的黑帆

崇祯元年(天启七年),九月初一。京师,乾清宫。

秋雨连绵,将紫禁城的红墙冲刷得格外猩红。 这座刚刚换了主人的宫殿,并未因为新君的登基而显得朝气蓬勃,反而笼罩着一层更加压抑的阴霾。

**朱由检(崇祯)**坐在御案后,身上穿着素服(守丧期)。 他比天启皇帝勤勉得多。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他已经连续三天批阅至深夜。 但此时,他的手却在微微颤抖,朱笔悬在半空,迟迟落下不去。

在他面前,跪着刚从天津卫赶回来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骆思恭的官帽摘在一旁,额头贴在金砖上,声音沙哑: “陛下……走了。都走了。” “天津大沽口船厂,空了。”

“空了?” 崇祯的声音干涩,像是在问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 “朕的五千吨船坞呢?朕的京师机器局匠人呢?还有……神机营的第一师?”

“回陛下。” 骆思恭不敢抬头,冷汗顺着鼻尖滴落: “李……李苏带走了所有的核心工匠,共计三千八百人,连带家眷一万余口。还有那个叫宋应星的,把所有的图纸、模具,甚至连造了一半的蒸汽机床,都拆散装船运走了。” “至于神机营……除了孙得胜带走的三千精锐,剩下的被遣散或编入京营,但……但枪里的撞针和火帽,都被拆走了。”

“啪!” 崇祯猛地将手中的朱笔折断,墨汁溅了一手,如同鲜血。

“他是贼!是窃国大盗!” 崇祯从龙椅上跳起来,在殿内焦躁地踱步,眼中布满血丝: “朕只是革了他的职,只是断了他的饷!朕没杀他!朕甚至还保留了他‘镇海王’的爵位!他怎么敢……怎么敢把朕的家底都搬空?!”

一旁的王承恩(司礼监秉笔太监)连忙递上热茶,小声劝道: “皇爷息怒。那李苏虽走,但也留了一封奏疏。”

“念!”

王承恩展开那封留在大沽口帅案上的信,念道: “臣李苏顿首:陛下初登大宝,不仅需以此立威,更需以此安抚文官之心。臣在,则党争不休;臣去,则朝局可安。今臣率部远征,非为私利,实为大明开疆拓土,寻万世之财源。待臣归来之日,必以此身,再补天裂。”

大殿内一片死寂。

崇祯听完,颓然坐回椅子上。 他是个聪明人,聪明得过头了。 他当然知道李苏带走那些东西是为了什么。没有钱,没有粮,李苏那支舰队在海上就是死路一条。李苏必须带走工匠和图纸,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安抚文官之心……” 崇祯惨笑一声,看着御案上那些堆积如山的、弹劾魏忠贤和李苏的奏折。 东林党的“众正盈朝”即将到来。 但他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

以前,他恨魏忠贤擅权,恨李苏跋扈。 可现在,当那把最锋利的刀(李苏)真的离开了,当那个最听话的恶犬(魏忠贤)即将被清算。 谁来替他挡住建奴的铁骑? 谁来替他压制这些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结党营私的文官?

“皇爷……”骆思恭小心翼翼地问道,“要派水师去追吗?”

“追?” 崇祯看了一眼窗外的秋雨,眼中闪过一丝无力: “拿什么追?拿那些几百年没修过的烂木头船,去追他的飞剪快船?还是拿那几门生锈的土炮,去对轰他的线膛炮?”

“罢了。” 崇祯闭上眼睛,挥了挥手: “让他走吧。” “朕倒要看看,没有了大明的供养,他那几条船,能在海上翻出什么浪花!”

……

九月初九。对马海峡。

当京师的皇帝还在为权术而纠结时,李苏的舰队已经切入了这片连接日本与朝鲜的咽喉水道。

海风凛冽。 十五艘飞剪船(铁骨木壳)挂满白帆,利用流线型的船体和优秀的纵帆索具,在侧逆风中走出了惊人的十二节航速。 而在它们周围,是郑芝龙麾下的五十艘经过挑选的武装福船。

李苏站在旗舰**“昆仑号”的艉楼上。 虽然因为没有橡胶密封圈,这艘巨舰还没装上蒸汽机,但它那两千吨的庞大身躯和钢铁龙骨,依然让它在波涛中稳如泰山。 船舷两侧,每侧二十门后装线膛加农炮**,如同猛兽的獠牙,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王爷,前面就是对马岛(tsushima)。” 郑芝龙指着前方海雾中隐约可见的岛屿轮廓,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这是倭国通往朝鲜和辽东的跳板,也是宗氏家族(宗义智后代)的领地。这帮倭人,平日里靠着给幕府和朝鲜当中间商,赚得流油。” “我们要去石见银山,这里是必经之路。”

“宗氏?” 李苏放下手中的海图,神色淡漠: “我记得万历援朝时,就是这帮人给丰臣秀吉带的路吧?”

“正是!”郑芝龙嘿嘿一笑,“这帮两面三刀的家伙,早就该收拾了。”

“传令。” 李苏整理了一下被海风吹乱的大衣领口,声音平静得像是在点菜: “舰队展开战列线。” “不接受投降,不接受谈判。” “先轰平他们的港口,再说话。”

……

对马岛,严原港。

这里是宗氏的大本营,也是一个繁华的贸易港。 港口内停泊着几十艘安宅船和关船。这些日本战船看起来高大威猛,船身围着厚厚的木板盾牌,上面开着箭孔和枪眼。 在码头上,几名佩戴双刀的武士正按着刀柄,警惕地注视着海面。

“纳尼?那是什……” 一名足轻(下级士兵)指着海面,嘴巴张得老大。

只见海平面上,一支庞大得令人窒息的舰队,正以此前从未见过的速度,破浪而来。 那高耸的桅杆,那黑色的船身,还有那面迎风招展的、绣着日月图案的血红旗帜。

“敌袭!敌袭!” 警钟狂乱地敲响。 对马藩主宗义成从府邸中冲出来,看着海面上那支恐怖的舰队,脸色瞬间煞白。 “明国的水师?他们怎么会来这里?难道是……再次援朝?”

“快!升帆!迎战!” 宗义成拔出太刀,嘶吼道,“为了幕府!为了武士的荣耀!”

几十艘安宅船笨拙地驶出港口,试图排成传统的“鹤翼阵”迎敌。日本水军依然停留在战国时代的战术——靠接舷战,靠武士的个人勇武跳帮杀敌。 他们甚至还在船头架起了火绳枪(铁炮),准备在五十步内射击。

然而,时代变了。

“距离一千五百步(约2公里)。” **“昆仑号”**上,孙元化亲自测距,冷冷地报出数据。 在这个距离上,日本人的铁炮连个响都听不见。

“侧舷齐射。高爆弹。” 李苏下令。

“轰!轰!轰!”

昆仑号的一侧,二十门火炮同时喷出橘红色的怒火。 紧接着,后续的飞剪船也依次开火。 上百枚装填了颗粒火药的开花弹,划过一道道优雅的抛物线,越过一公里的海面,精准地砸进了日本水军的阵型中。

“轰隆——!!!”

第一艘中弹的安宅船,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清,就在一声巨响中化为了碎片。 木板盾牌在爆炸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爆炸引燃了船上的火药和油脂,整艘船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船上的武士们甚至来不及拔刀,就被气浪震碎了内脏,或者被弹片削掉了脑袋。

“八嘎!这是什么妖术?!” 宗义成看着前方海面上腾起的火柱,整个人都懵了。 这么远?还会爆炸?

“冲上去!只要近身我们就赢了!” 一名悍勇的家老指挥着旗舰,试图全速冲锋。

但他面对的是飞剪船。 大明舰队并没有给他们近身的机会。利用风帆的优势,舰队灵活地转舵,始终保持在t字头的有利位置,像放风筝一样吊着日本水军打。

第二轮齐射。 第三轮齐射。

短短半个时辰。 严原港外的海面上,已经没有一艘完整的日本船了。 到处是燃烧的残骸,到处是漂浮的尸体。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在工业火炮的远程打击下,甚至连一次拔刀的机会都没有,就憋屈地死在了海里。

李苏放下望远镜,看着那座已经失去保护的港口城市。

“郑提督。” 李苏对身边早已看得热血沸腾的郑芝龙说道: “登陆吧。” “告诉你的弟兄们,我不想要俘虏。” “但我需要向导。找几个能带我们去石见银山的活口。”

“得令!” 郑芝龙狞笑一声,拔出腰刀,跳上了冲锋的小艇: “弟兄们!抢钱去!”

……

夕阳西下。 对马岛上升起了浓烟。 这座连接日本与大陆的桥头堡,在大明舰队的第一轮打击下,彻底易主。 而这,仅仅是**“东瀛折刀”**计划的开始。 李苏的目光,已经越过了对马海峡,投向了那个更庞大、更富庶的目标——本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