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总结军议的决议,如同投入滚烫铁水中的一块寒铁,瞬间在寒川这座巨大的熔炉中激起了剧烈的反应。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关乎未来的,便是林牧之力排众议、倾注全力推动的“军工研造院”的设立。此院后经王玄策提议,正式定名为“研造司”,取其“钻研技艺,制造利器”之意,地位与户政司、巡护司、律政司等平行,由禽滑厘总领司正,直接对林牧之负责。
命令一出,全城震动。工匠的地位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文武官吏并列,这在等级森严的当世,堪称惊世骇俗。然而,寒川军民早已习惯了林牧之的“离经叛道”,更深知工坊技艺乃寒川存续之本,故而虽有微词,却无人公开反对,反而充满了期待。
研造司的衙署并未设在城内繁华处,而是直接征用了军工坊旁一片被战火损毁、刚刚清理出来的废墟。林牧之的要求简单而苛刻:“就近工坊,便于试制;远离喧嚣,专心钻研;防卫严密,万无一失!”
禽滑厘领命,雷厉风行。他亲自设计草图,抽调精干工匠,日夜赶工。不过旬日,一片风格迥异于寒川其他建筑的院落便拔地而起。院墙高厚,以水泥混合碎石夯筑,仅开一扇包铁大门,有巡护队精锐日夜值守。院内并非亭台楼阁,而是一排排高大宽敞、通风极佳的工棚,按不同功能分区:冶铁工棚、木作工棚、火药工棚、组装工棚、以及最核心的——绘图试制堂。
堂内,以禽滑厘为首,汇聚了寒川所有技艺精湛的匠师,以及蒙学堂中选拔出的数十名聪慧过人、对格物之学有浓厚兴趣的年轻学子。墙上挂满了各类器械的草图、剖面图,地上堆放着各种模型、零件,空气中弥漫着松墨、金属与硝石混合的独特气味。
林牧之亲临揭牌,对禽滑厘及众匠师道:“此地,不问出身,只论技艺;不重资历,但看巧思!凡有建言,皆可直陈;凡有创想,皆可试制!所需物料人力,一应优先!尔等任务,非止步于仿造改良,更要大胆设想,勇于试错,创前人未有之器,解我军燃眉之急,筑寒川不败之基!”
一席话,点燃了所有匠人与学子的热血。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因匠户身份备受轻视,何曾有过如此被重视、被寄予厚望的时刻?
研造司甫一成立,便高速运转起来。禽滑厘根据战后总结的要点,将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分门别类,设立专项:
一、火炮攻坚组:专司改进现有雷火炮。目标:提升射速、射程与精度,降低炸膛风险。难点在于镗孔工艺、炮管材质与闭锁机构。
二、弹械革新组:专攻开花弹与震天雷。核心目标:解决引信可靠性问题,研发定时、碰炸等多种引信;增大威力,减轻重量,改善投掷方式(尝试设计抛射弩架)。
三、弩机精进组:负责强化寒川钢弩。方向:增大拉力,加快上弦速度,研制连发装置( even primitive repeating crossbow ideas),并尝试标准化零件,便于战时快速维修更换。
四、护甲工装组:研究改良军士铠甲与工坊防护。尝试用新法锻打更轻便坚韧的钢片,设计更合理的甲胄形制;为工匠研制防火防爆的皮围、面罩、手套。
五、奇巧探索组:由禽滑厘亲自带领少数精英,负责一些天马行空却可能改变战局的“奇技淫巧”。如:尝试利用水力或畜力驱动大型鼓风机、锻锤;研究林牧之模糊提及的“燧发”点火原理;甚至探索如何提纯硝石、硫磺,制造威力更大的炸药。
各组领了任务,立刻投入废寝忘食的研究之中。绘图堂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争论声、演算声、敲打声不绝于耳。失败是家常便饭,炸膛、哑火、断裂…时有发生,甚至造成数起伤亡。但林牧之从不责罚,只要求记录失败原因,改进再试。重赏之下,更有勇于探索之风。
然而,最大的瓶颈,很快凸显出来——资源!尤其是硝石、硫磺、精铁、以及用于试验的铜料,消耗速度惊人!寒川本地的储量迅速告急。
苏婉清面色凝重地向林牧之汇报:“主公,研造司近日所耗硝石、铁料,已是往日军工坊半月之量!照此下去,库存撑不过十日!且…精铁锻造需大量焦炭,附近山林已禁伐,炭源亦将断绝!”
林牧之眉头紧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造司是寒川的未来,绝不能断粮。
“白圭的商队到哪里了?”他问。
“已按计划前往西南夷州寻找硝石矿,但路途遥远,往返至少需两月…”
“两月太久了!”林牧之断然道,“必须另想办法!”
他目光扫过地图,最终落在北方:“黑山坳!那处被我们夺回又放弃的旧官矿!狄人仓促退走,未必能彻底破坏矿洞。那里有煤有铁!”
“郑知远!”
“末将在!”伤势渐愈的郑知远挺身而出。
“命你率猎骑队一营,辅以工兵,即刻出发,再探黑山坳!探查矿洞情况,若可恢复,不惜代价,占领并组织开采!建立前哨,保障运输线安全!”
“得令!”
“禽滑厘先生!”
“老夫在!”
“组织人手,研究如何就地取材,土法提纯硝石、冶炼生铁!哪怕效率低些,也要先解燃眉之急!”
“遵命!”
开源的同时,也需节流。林牧之下令研造司调整策略,优先攻关技术原理和制作小型样机,减少全尺寸实弹测试,以节省宝贵资源。
......
就在寒川为资源问题焦头烂额之际,城外的林承宗,通过细作隐约得知寒川成立了专司研发的“研造司”且资源短缺的消息,不由冷笑连连。
“垂死挣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硝石铁料,看你能研造出什么花样!”他对其幕僚道,“传令下去,加派游骑,封锁寒川通往各处的要道,尤其是南面与西面!绝不能让一丝一毫的物资流入寒川!我要困死他们!”
寒川的外部环境,愈发恶劣。
......
然而,困境往往催生创新。资源短缺的压力,反而激发了研造司匠师们的智慧。
这一日,奇巧探索组的一名年轻学子,在尝试土法提炼硝石时,无意中发现将某种草木灰(富含钾盐)与墙角析出的“地霜”(土硝)混合熬煮,竟能提高硝石的纯度与产量!虽远不如矿硝,却解了无米之炊的窘境!
禽滑厘大喜,立刻组织人手大规模试验,总结出一套“刮硝熬硝”的土法,虽效率低下,却暂时缓解了火药组的危机。
几乎同时,护甲工装组的一位老皮匠,在尝试鞣制防火皮革时,无意中将一种本地产的胶泥涂在皮革表面,阴干后竟异常坚硬耐火!经过反复试验,一种简陋却有效的“防火泥涂盾”被研制出来,虽然沉重,却能有效抵御火星和流矢,立刻装备给了城头守军和工坊工匠。
这些小创新,虽不足以改变大局,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证明了研造司的价值。
更大的突破,来自弹械革新组。一位沉默寡言、原为猎户的匠师,根据狩猎陷阱的灵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拉发绊索”式地雷设想!将震天雷埋于地下,以纤细坚韧的兽筋或铁丝做绊索,敌人绊上即触发机关,引爆炸药!此物无需投掷,隐蔽性强,用于防御战场,可谓利器!
禽滑厘亲自审核方案,认为可行,立刻抽调资源进行小批量试制。
......
然而,林承宗的“掘根”毒计,并未因寒川的内部革新而停止,反而更加紧锣密鼓地推进。
西羌巫者提供了数种无色无味、难以察觉的慢毒与破坏土壤水源的邪药。林承宗的“影卫”死士,则不断寻找着潜入寒川、实施破坏的机会。
这一夜,月黑风高。数条黑影,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潜至寒川城东南角的水源区——那里有数口供应全城用水的水泥深井。
巡护队刚刚巡逻过去。黑影们迅速接近井口,从怀中掏出密封的陶罐,便要向井中倾倒毒药!
千钧一发之际!
“咻!咻!咻!”
数支弩箭从暗处疾射而出!精准地钉在黑影们脚下的土地上!
“什么人?!”巡护队的厉喝声响起,火把瞬间燃起,照得四周如同白昼!埋伏的巡护队员从各处掩体后涌出,将几名黑影团团围住!
原来,皇甫嵩的情报处已提前截获了敌人可能对水源下手的模糊信息,虽不确切,却足以让林牧之下令加强所有要害区域的隐蔽警戒。这些死士,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一番短暂而激烈的搏斗,死士大部被歼,一人被生擒,所携毒药也被悉数缴获。
连夜突审,那死士熬不过刑,供出了部分计划:他们此次目标正是投毒,若不成,则备用计划是破坏连接井口的水渠闸门…
消息报至林牧之处,他面色冰冷:“果然贼心不死!传令:全城水源,加派双岗,实行军管!所有水渠闸门,加固防护!皇甫先生,情报处立功,重赏!继续深挖,务必找出城内接应之人!”
一次危机,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
次日,研造司传来好消息:经过无数次失败,火炮攻坚组在镗孔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改进了镗刀设计与水力驱动装置,使得炮管内壁更加光滑均匀,显着提升了气密性与射击精度!虽然射速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但已是可喜的进步。
林牧之亲往视察,当场重赏了攻关小组。望着工匠们疲惫却兴奋的面容,看着那些逐渐完善的图纸和样品,他心中稍感宽慰。
然而,当他走出研造司,看到街上依旧配给的口粮,听到苏婉清汇报日益减少的库存,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郑知远已出发数日,黑山坳情况未知。白圭商队杳无音信。林承宗的大军依旧围困。
寒川,就像一位技艺飞速成长的巨人,却被扼住了喉咙,饥饿与干渴,正一点点地消耗着他的力量。
设立研造司,是为寒川铸就更锋利的爪牙。但若找不到足够的肉食,再利的爪牙,也终将无力挥动。
技术革新与资源匮乏的矛盾,成为了寒川生存下去必须面对的最严峻挑战。林牧之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地图,投向了那些未知而危险的方向。必须找到破局之法,否则,一切雄心,终将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