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史诗终章”的盛况,为《寒川铁血》第二卷“科技兴邦”画上了一个辉煌而充满希望的休止符。大成展的万民欢腾与象征性的权力交接,彰显了寒川科技事业的深厚根基与蓬勃生机。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因庆典而停歇。当展览的彩旗落下,当人群的欢呼散去,寒川的最高决策层,必须从成功的喜悦中冷静下来,直面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抉择:积累了雄厚科技实力的寒川,下一步,究竟该走向何方?
这一抉择,并非在欢庆后凭空产生,而是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极具象征意义的边境危机,它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可能滋生的自满,迫使寒川直面自身力量所带来的全新挑战与责任。
危机发生在寒川东南沿海新建立的、用于试验“龙吟”级战舰远航能力的“望海港”。一艘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寒川侦查快船“海燕号”,在距港百余里的公海区域,发现了一支正在围攻一艘大型商船的海盗船队。这本是海上常事,但“海燕号”船长,一位年轻而果敢的、毕业于新成立的海事学堂的军官赵海平,凭借船上装配的远望镜和新型旗语系统,敏锐地识别出那艘被围攻的商船悬挂的竟是琉渊城邦的旗帜,而海盗船中竟混有疑似北方萧铁心部风格的快艇!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北方的陆上死敌,其触角竟已伸至东南海域,并与海盗勾结,开始袭扰重要的海上商路! 这不仅威胁寒川未来的海上利益,更意味着周边势力对寒川的遏制,已从陆地对峙转向了更复杂的海陆联动。若置之不理,寒川将永无宁日;若贸然介入,则可能同时与海盗、萧铁心残余势力甚至可能误解寒川意图的琉渊城邦发生冲突。
“海燕号”冒险靠近,以旗语警告海盗,并发射一枚警示火箭。海盗见状,分出一艘快艇向“海燕号”扑来。赵海平当机立断,利用船速和射程优势,以装备的小型“破军铳”进行精准射击,击伤敌艇,驱散了海盗,救下了岌岌可危的琉渊商船。
消息传回望海港,再以八百里加急送至寒川主城,朝野震动。这已不是简单的剿匪,而是一次小规模的、涉及多方的准军事冲突,是寒川力量首次在传统势力范围之外展现锋芒。
朝堂之上,争论再起。
以大将军郑知远为首的强硬派群情激昂:“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北狄狼子野心,竟敢犯我海疆!当立即派遣‘龙吟’舰队,扫荡海盗,并以此为由,陈兵海上,震慑宵小,将海上威胁扼杀于萌芽!我寒川利器,正当用于此时!”
而以户部尚书王玄策为首的谨慎派则深感忧虑:“陛下,海上局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水师初成,远洋作战经验不足。贸然大军出动,若与琉渊产生误会,或陷入海盗与北狄的纠缠,恐将使我寒川陷入长期消耗,拖累国内建设。当以交涉斡旋为主,谨慎使用武力。”
双方各有道理,僵持不下。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牧之。
林牧之没有立即表态。他独自登上观星阁最高处,屏退左右,远眺东南方向那片蔚蓝的、承载着无限可能也隐藏着无尽风险的大海。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大成展上那艘雄伟的“龙吟”战舰模型,浮现出禽滑略交付玄铁规尺时殷切的目光,浮现出万千学子在《科技精神训》碑前宣誓的场景。他意识到,“海燕号”事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寒川已经成长到这样一个阶段:它无法再仅仅满足于守护家门,它的力量,它的利益,乃至它的责任,已经将其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回避冲突,不等于拥有和平;隐藏实力,反而会招致更多的试探与挑衅。
深夜,他召见了核心重臣——包括病情好转但仍需静养的禽滑略(特许乘舆入宫)、华棠、王玄策、郑知远,以及新一代的代表陈烁、云苓,甚至特意召见了那位引发事件的“海燕号”船长赵海平。
林牧之让赵海平详细讲述了事件经过。年轻的船长虽有些紧张,但叙述清晰,分析冷静,尤其指出海盗与北狄勾结对长远海上安全的致命威胁。他的汇报,让老臣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新一代军人的素质与视野。
听完汇报,林牧之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决绝:
“诸公,‘海燕号’之事,非偶然也。此乃大势所趋!我寒川积十余年之功,科技兴邦,非为偏安一隅,自得其乐。今日之寒川,犹如雏鹰羽翼已丰,终须离巢,搏击长空;亦如利剑淬火已成,岂能永藏于匣?”
“郑卿欲战,王卿欲和,皆为国谋。然,朕观今日之势,战与和,已非截然对立之选项。”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寰宇图前,手指划过寒川的海岸线:
“我寒川之未来,在于海洋,在于联通四海之商路,在于与天下文明之交融。闭关锁国,唯有衰亡;积极进取,方有生机!”
“然,进取非为穷兵黩武。我寒川之强,强在体系,强在道义!故,朕决意:”
“第一,寒川水师,即日起建立常态化远洋巡逻制度,其职责,不仅是保卫海疆,更要维护周边公海商路之安全,彰显我寒川维护秩序之责任与能力。 对海盗及一切破坏航行自由之势力,坚决打击!”
“第二,主动开展海上外交。 派遣特使,携‘海燕号’事件之详情与证据,访问琉渊城邦,阐明我立场,消除误会,探讨共同维护航道安全之可能。对其它沿海势力,亦示好通商。”
“第三,加速‘龙吟’级战舰的批量建造与配套港口建设,将水师建设提升至与陆军同等之战略高度。”
“此策,朕称之为 ‘以武止戈,以和促通’ 。我要让天下知晓,寒川之剑,可为守护和平与繁荣而出鞘;寒川之门,愿为友谊与合作而敞开!”
这一战略抉择,清晰地表明寒川的国策,正式从侧重于内部建设的“科技兴邦”,转向了在强大实力基础上,积极介入外部事务、塑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铁血争霸”新阶段。这“铁血”,并非单纯的军事征服,而是包含实力威慑、外交运筹、经济合作、文明传播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博弈。
禽滑略闻言,挣扎着从肩舆上起身,老泪纵横,激动道:“陛下圣明!老臣……老臣终能见到,我寒川科技之力,化为劈波斩浪之巨舰,护卫我文明之火种,走向深蓝!此生无憾矣!” 华棠、王玄策等人亦深感振奋,意识到这是一条更具挑战却也更具前途的道路。
林牧之上前扶住禽滑略,郑重道:“滑略安心,你与我等开创之基业,必将在这更广阔的天地间,发扬光大!”
翌日,林牧之在太极殿颁布《寒川涉海令》,正式宣告了上述战略转向。同时,他做出一系列人事安排:晋升赵海平为巡海都尉,表彰其功绩与胆识;任命陈烁全面负责新一代战舰的优化与量产;指令王玄策制定鼓励海上贸易的新政策;要求皇甫嵩加强对海上情报的搜集与分析。
“海燕号”事件,如同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寒川迈向海洋时代的引擎。寒川这艘巨轮,在完成了内部的精心锻造后,终于调整航向,满载着科技赋予的力量与自信,义无反顾地驶向了波涛汹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广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