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梦泽“沧龙级”战舰的模糊身影与古象国新型合金的传闻,如同两记沉重的警钟,在寒川看似固若金汤的科技壁垒上敲响了裂音。对手不再满足于拙劣的模仿,而是开始了有组织、有方向的系统性追赶,这一现实让寒川的最高决策层从“一览众山小”的自信中惊醒。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了每一位重臣的心头。保持领先,不再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是一项需要倾尽全力、甚至需要自我革新的艰巨任务。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战略会议都要凝重。林牧之端坐主位,面色沉静,但指尖无意识敲击御案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户部尚书王玄策、大将军郑知远、情报司主官皇甫嵩分列两侧,人人眉头紧锁。

皇甫嵩率先呈上最新的密报,声音低沉:“陛下,诸公。云梦泽的‘澜江格物院’规模仍在扩大,其通过海贸,正不惜重金从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度招揽精通算学、格物的人才。古象国则在其境内发现了新的高品位矿脉,冶炼技术亦有提升。据报,两国工匠正在秘密尝试仿制我‘破军铳’的击发机构,虽屡次失败,但其钻研之执着,远超以往。”

陈烁紧接着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焦虑:“陛下,臣近日督造新一代‘火龙炮’时,深感压力。以往,我之创新,多基于自身积累,循序渐进。然如今,每设计一新部件,每推进一步工艺,臣都不禁自问:云梦泽、古象国是否已窥得门径?我之领先,还能维持多久?昔日是我等引领潮流,如今却似有人在身后紧追不舍,稍有懈怠,便可能被其赶上! 这种……这种被追赶的压力,令人窒息。”

郑知远重重哼了一声:“陈大人何必长他人志气!我寒川根基深厚,岂是宵小之辈十年八年就能撼动的?加紧研发便是!若有异动,老夫的铁骑锐炮,正好一试锋芒!”

王玄策则忧心忡忡地摇头:“郑将军,军威固然重要,然此压力,非仅来自战场。云梦泽、古象国若能仿得我六七分技术,其产品成本必将远低于我。长此以往,我技术贸易区的优势将受冲击,国库收入亦会受影响。经济上的追赶,有时比军事上的威胁更为致命。 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国库压力巨大啊。”

众人的争论,凸显了问题的复杂性:技术领先的维护,需要持续的、巨量的资源投入,涉及军事、经济、人才、情报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可能导致优势的流失。

林牧之静静聆听着臣子的忧虑与争论,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巨幅寒川疆域图,以及旁边那幅标注着周边势力动向的态势图。他看到了陈烁眼中的紧迫,王玄策眉间的忧虑,郑知远脸上的不服,以及皇甫嵩目光深处的警惕。他明白,寒川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满足于现有优势,步步为营,还是敢于突破自我,寻求跨越式的发展,以甩开追赶者?

良久,林牧之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寰宇图前,手指轻轻点向寒川的核心区域,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房间内的压抑:

“诸卿之虑,皆在情理之中。被人追赶的滋味,确实不好受。然,朕想问诸位一句:我寒川立国之本,是什么?”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是现有的‘雷龙炮’?是‘龙吟’战舰?还是那些令对手垂涎的技术图纸?不!这些皆是果,而非因!”

“我寒川真正的根基,在于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在于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在于将格物致知奉为圭臬的举国意志!”

“云梦泽、古象国,乃至天下诸国,今日可学我之器,明日或可仿我之制,然,其能否拥有我寒川这般不断自我革新、勇攀高峰的‘魂’?”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故而,应对眼下之压力,墨守成规、小修小补,绝不可行!必须以攻为守,再次实现跨越式的领先!朕决定,即刻启动陈烁爱卿此前提及的 ‘跃迁计划’ !”

“跃迁计划?”几位重臣精神一振,目光都聚焦到林牧之身上。

“不错!”林牧之重重一掌拍在地图上寒川的位置,“此计划,将举全国之力,聚焦于几个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领域,力求在五到十年内,取得足以再次拉开代差的突破性成果!让追赶者,望尘莫及!”

他转向陈烁,目光灼灼:“陈爱卿,你曾与朕密谈,提及格致学院在‘蒸汽之力’ 的利用上已有初步构想,在‘光学镜片’ 的研磨上亦有突破,对‘电光火石’ 之现象亦有探究。这些,是否便是‘跃迁’之方向?”

陈烁激动得脸色微红,出列躬身:“陛下圣明!正是!臣与同僚们认为,蒸汽之力若能可控利用,或可驱动远超畜力、水力的机械;光学镜片若臻至精妙,或可造出‘千里眼’、‘洞察微毫之镜’,极大拓展我认知边界;而那电光火石,虽尚属玄奇,然其中蕴含之能量,或远超火药!此三者,任一取得突破,都将彻底改变战争、生产乃至生活之方式!”

“好!”林牧之断然道,“即以此三方向,为‘跃迁计划’之核心!陈烁,朕命你全权负责,工造总局、格致学院、乃至天下能工巧匠,任你调遣!所需资源,朕予你优先之权!王爱卿,户部需全力保障资金,即便缩衣节食,亦要确保‘跃迁计划’之需!”

王玄策深吸一口气,郑重领命:“臣,遵旨!必当竭尽全力,保障供给!”

林牧之又看向郑知远和皇甫嵩:“郑卿,皇甫卿,跃迁计划关乎国运,其安保与保密,乃重中之重!凡参与此计划之人员、工坊、资料,皆列为最高机密,由你二人共同负责,万无一失!”

“臣等领旨!”郑知远和皇甫嵩齐声应道,他们也意识到,这已非寻常的军工竞赛,而是一场关乎未来国运的科技冲刺。

“跃迁计划”如同一声惊雷,在寒川的科技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格致学院内,以往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陡然增添了几分紧张与使命感的色彩。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天才遴选悄然展开,最优秀的年轻学子、最有经验的老匠师被征召,组成数个高度保密的核心研发团队。

在远离主城、戒备森严的“天工苑”(跃迁计划核心基地)内,灯火彻夜不熄。巨大的工棚里,工匠们围绕着粗笨的蒸汽原型机,反复调试着阀门和气缸,汗水与油污混合;洁净的实验室中,学者们通过简陋的透镜组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微观世界,记录下惊人的发现;甚至还有专门的团队,在雷雨天气冒着风险,尝试捕捉和储存那神秘的电光……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蒸汽锅炉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精密镜片的研磨成功率极低,对电的研究更是如同盲人摸象,进展缓慢。失败、挫折、甚至伤亡,考验着每一个参与者的神经和毅力。

陈烁几乎住在了天工苑,眼窝深陷,但目光却越来越亮。他时常对疲惫的团队成员们打气:“诸位!我辈今日之艰辛,乃是为寒川开创百年之基业!想想看,若蒸汽之力得以驾驭,我寒川巨舰将不惧风浪,日行千里!若洞察微毫之镜成功,病菌无处遁形,药材效力倍增!此等伟业,值得我等呕心沥血!”

压力,化为了动力。整个寒川的科技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数月后,一场小范围的高度机密演示在皇帝林牧之的亲临下进行。虽然距离真正成功尚远,但蒸汽机原型已经可以持续运转一小段时间;复合显微镜下,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首次清晰地展现在寒川统治者眼前;而电火花实验也展示了其瞬间的巨大能量。

林牧之观看完毕,久久不语。最终,他拍了拍陈烁的肩膀,只说了一句:“陈爱卿,寒川之未来,系于尔等之手。压力再大,也要顶住!”

走出天工苑,仰望星空,林牧之心中明了:保持领先的压力,将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高悬。但寒川别无选择,唯有在这条充满荆棘的创新之路上,不断加速,不断突破,才能将那些追赶的身影,永远地甩在身后。这场没有终点的赛跑,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意志与远见。寒川的“科技兴邦”史诗,由此翻开了更具挑战性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