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 > 第310章 技术扩散的利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镇海堡”的龙旗在望归岛的上空猎猎飘扬,标志着寒川帝国成功迈出了海外拓殖的第一步,国威远播。然而,就在朝廷上下为这一战略突破而欢欣鼓舞,并将大量资源持续投向远洋舰队建设和海外据点巩固之时,一股潜藏已久的暗流,正随着寒川影响力的扩张和时间的推移,悄然加速涌动——这便是技术扩散。寒川赖以崛起的先进科技,如同堤坝中的流水,正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不可阻挡地向外渗透,其带来的影响,开始显露出复杂而深远的两面性。

这一日,一封来自西北互市堡技术贸易区的八百里加急奏报,被火速送入了内阁首辅王玄策的手中。奏报并非边关告急,而是由贸易区总办李瑾亲笔所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忧虑与愤懑。

“启禀王相:近日,边市出现数批来源不明之货物,经查,竟为仿制我‘破军铳’之外销型号之火铳!其工艺虽粗糙,射程与精度远逊正品,然结构原理与我铳无异,已可稳定击发!更有甚者,市面上流通之磺胺药粉,亦出现劣质仿冒品,价格低廉,然药效可疑,已有牧民使用后延误病情之例!下官严查之下,线索皆指向西凉沙城境内新设之几家地下工坊,其背后似有慕容家族残余势力及西域背景商人支持。此风若长,非但冲击我正品贸易,损害我国威,更恐……恐使我利器流散,遗患无穷!乞朝廷速定方略!”

王玄策览报,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立刻持折入宫,求见林牧之。与此同时,情报司主官皇甫嵩也几乎同时抵达,他带来的密报更为详尽,不仅证实了李瑾所言,更指出云梦泽邦联通过贿赂寒川边境低阶官吏,已获取了部分改良水车和织机的核心图纸,并开始在其境内推广,效果显着,极大提升了其农业和手工业效率。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王玄策将奏报呈上,痛心疾首:“陛下!昔日设立贸易区,本意为以技牟利,羁縻四方。然如今,利器外流,仿冒横行!长此以往,我寒川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臣请旨,立即收紧技术出口管制,严厉打击仿制行为,甚至……重新评估贸易区之存废!”

大将军郑知远闻讯赶来,闻言更是怒发冲冠:“陛下!王相所言极是!火铳乃军中利器,岂容宵小仿造?此风绝不可长!当立即发兵,剿灭西凉境内之地下工坊,以儆效尤!让天下人知道,觊觎我寒川利器之下场!”

然而,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沉吟片刻,出列奏道:“陛下,王尚书、郑将军所忧,臣深以为然。然,技术扩散,犹如大坝蓄水,堵之愈急,其势愈猛。我寒川货物行销四方,其形制、原理,有心人稍加钻研,仿制乃是必然。强力打压,或可收一时之效,然恐激起更强烈的反弹和更隐蔽的窃取。”

他话锋一转:“然,此事亦非全然是弊。陛下可曾想过,为何西凉、云梦泽,乃至更远之地,皆对我寒川技术趋之若鹜?正因我之器物,能提升其生产力,改善其民生!云梦泽用了我的水车,粮食增产,其民对寒川是怨是感?西凉牧民若能用上便宜(哪怕是劣质)的磺胺,救活牲畜,其对寒川是畏是亲?”

陈烁走到地图前,指向那些周边势力:“技术扩散,使我周边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我之技术体系,其生产工具、甚至部分武器装备,皆与我同源。此乃一种无形的捆绑与牵制。未来若起争端,其后勤补给、装备维护,能否完全脱离我之影响?此乃以技术为纽带,构建利益共同体之潜在可能。”

“再者,”陈烁眼中闪烁着技术人员的远见,“我寒川科技,并非静止不动。西凉仿制的,是我已列装多年的‘破军铳’外销版,而我工造司,‘火龙炮’已臻成熟,‘跃迁计划’更是日新月异。待其仿成,我已有更新、更利之器! 技术扩散,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在为我培养市场,并逼迫我自身不断迭代创新,保持代差优势!”

陈烁的剖析,从更长远和更宏观的角度,揭示了技术扩散的“利”的一面,但这并未消除眼前的隐患。

皇甫嵩阴恻恻地补充道:“陈大人所言,有其道理。然,弊端亦不容忽视。尤其是核心军工技术的扩散,直接威胁国家安全。且仿冒药物,败坏我寒川声誉,其害更烈。需区别对待,精准施策。”

一场关于如何应对技术扩散的激烈辩论,在御前展开。一方主张严密封锁,严厉打击,以维护眼前利益和安全;另一方则认为宜疏不宜堵,应利用扩散趋势,化弊为利,着眼于长远战略布局。

林牧之静听双方争论,目光深邃。他深知,这是一个无法简单用“好”或“坏”来判定的问题。技术扩散是寒川影响力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必须面对的挑战。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定下了基调:

“诸卿之论,朕已明了。技术扩散,确是一把双刃剑。然,我寒川既已走上科技兴邦之路,便当有驾驭此剑的智慧与气魄,而非因噎废食。”

他做出决断:

“一、核心技术,铁壁合围。 皇甫嵩听令:即日起,对涉及军工、关键材料、最新研究成果等核心机密,实行最严格的保密等级与管控措施。凡有泄密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对西凉等地仿制军工行为,发出最强硬外交照会,并辅以必要的小规模军事威慑,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外围技术,有序引导。 王玄策、陈烁听令:修订《技术出口与贸易管理条例》。对农具、医药(确保质量)、民用机械等非核心但能提升生产力、改善民生的技术,可继续通过贸易区进行有管理、有版本控制(如推出简化版、次代版)的输出。甚至可主动帮助友好势力建立一些示范性项目,将技术扩散纳入我可控轨道,使其感恩戴德,而非心怀怨恨。”

“三、持续创新,保持领先。 陈烁,此乃根本!工造司与格致学院需加速研发,确保我之技术迭代速度,远快于外界仿制吸收的速度。要让他们永远处于追赶状态!真正的安全,不在于藏匿,而在于奔跑的速度!”

“四、树立品牌,打击伪劣。 对磺胺等关乎人命的产品,建立官方认证与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劣质仿冒,维护我寒川货品的声誉。”

林牧之的决策,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平衡艺术,既坚守了底线,又展现了自信与远见。

旨意下达后,寒川迅速行动。西北边境,一支精干的寒川骑兵突袭并摧毁了西凉境内的几个大型仿制火铳工坊,擒获首脑,明正典刑,极大地震慑了宵小。同时,贸易区加强了对出口技术的审核,并推出了效果稍逊但价格更亲民的“惠民版”磺胺和农具,受到了周边部落的欢迎。

这场由技术扩散引发的风波,虽然带来了一阵混乱,但也促使寒川建立起了更加完善、更有弹性的技术管理体系。它让寒川的统治者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科技兴邦的道路上,如何管理知识的流动,与如何创造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课题。 技术扩散的利弊,如同潮汐,寒川这艘巨轮,需要学会的不是阻挡潮水,而是如何利用潮汐的力量,驶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