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情报战的科技化变革,如同为寒川的情报系统更换了全新的血脉,使其在阴影世界的角逐中,逐渐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然而,这场无声的战争,其核心较量,越来越聚焦于一个看似无形、却至关重要的领域——信息的加密与破译。随着双方接触的日益频繁和行动级别的提升,传统的暗语、藏头诗等简单密码,在对手系统性的分析面前,已如一层薄纸,不堪一击。一场围绕 “密码” 与 “反密码” 的尖端智力对抗,在寒川“暗影坊”与奥伦特情报机构之间,激烈地展开了。这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数学智慧与耐心的终极考验。

这场较量的白热化,始于一次险些酿成大祸的泄密事件。

寒川派驻在西部边境重镇“铁门关”的守将,按照惯例,使用情报司半年前下发的“改进版移位密码”向兵部发送一份关于边境异动和军需补充的例行密报。这份密报在传递途中,被皇甫嵩手下的巡逻队截获——并非来自敌方,而是发现传递密报的信使行为异常。经查,此信使已被奥伦特间谍策反,正准备将密报副本送往境外。万幸的是,密报本身因其加密而未被即时破译。

此事引起了皇甫嵩的高度警觉。他立即下令“暗影坊”对这套仍在广泛使用的“改进版移位密码”进行安全性重估。“暗影坊”密码组的负责人,那位年轻的算学天才墨玄,带领团队连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令人心惊:利用他们最新掌握的频率分析和暴力破解方法,这套密码在三天内就有被破译的可能!

“大人!”墨玄脸色苍白地向皇甫嵩汇报,“此密码体系,根基已朽!奥伦特方面若有精通算学之人,破译它只是时间问题!我边境布防、物资调配等机密,在其眼中恐已近乎透明!”

皇甫嵩倒吸一口凉气,立刻下令全军、全情报网络立即停用所有旧密码本,启用由‘暗影坊’最新研发的‘混沌密码’。同时,对信使叛变事件进行彻查,揪出了数名被渗透的底层官员,情报司内部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

这次事件,如同一声惊雷,让寒川高层彻底认识到,密码绝非一劳永逸的摆设,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创新、动态对抗的生死线。林牧之在听取汇报后,严肃地对皇甫嵩和陈烁说:“密码者,犹如大军之号令,号令若泄,全军覆没。此事,绝不可再犯!‘暗影坊’需将密码研发与破译,视为头等要务!”

压力来到了“暗影坊”密码组,尤其是墨玄的身上。他深知,“混沌密码”虽比旧密码复杂数倍,但本质上仍是基于替换和移位的单表或多表密码,只要对手掌握足够多的密文样本,并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被破译仍是迟早的事。必须研发出一种原理上更难以破解,甚至理论上不可破译的全新密码体系。

与此同时,寒川情报司也加大了对奥伦特通信的截获和破译力度。他们发现,奥伦特人使用的密码也极其复杂,其密文呈现出某种独特的数学规律,显然也融入了高等算学知识。双方在密码的迷雾中,互相摸索,试图找到对方的那把钥匙。

突破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偶然。墨玄在翻阅格致学院收藏的一些前朝孤本算经时,看到了一种名为“鬼谷算”的古代剩余定理的应用记载,其思想深邃,涉及同余运算。他脑中灵光一闪:能否将信息(明文)通过一种复杂的数学变换,映射成一串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密文),而只有掌握特定“密钥”(一种逆变换参数)的人,才能将其还原? 这种变换的复杂性,应基于某种数学难题,使得即使对手截获密文,若无密钥,在有限时间内也无法完成逆运算。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意味着密码学将从“技巧”层面,跃升到“数学难题”层面。墨玄立即召集团队,废寝忘食地投入研究。他们以“鬼谷算”思想为基,结合西域传入的代数符号体系,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大数分解和模幂运算的新型密码体制。过程极其艰难,大量的演算草稿堆满了房间,失败的次数数不胜数。有人质疑这是异想天开,但墨玄坚信这是正确的方向。

就在墨玄团队苦苦攻关之际,寒川情报司再次截获了一份级别极高的奥伦特密电。这份密电使用的密码前所未见,其密文结构让“暗影坊”的破译专家们一筹莫展。皇甫嵩将密文交给墨玄,沉声道:“此乃敌之新锁,限尔等半月之内,找到开锁之匙!此役,关乎国运!”

这份压力,反而加速了墨玄的突破。在试图破译对方密码的过程中,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构想。终于,在第十天的深夜,墨玄在凌乱的草稿中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狂喜的光芒:“成了!‘同余密码’!理论模型成了!”

他提出的“同余密码”核心思想是:选取两个极大的质数p和q,其乘积n作为公钥的一部分;明文信息通过编码转换为数字m,然后计算 m^e mod n = c(c为密文),其中e是另一个与(p-1)(q-1)互质的数;解密时,需要找到一个数d,使得 (c^d) mod n = m。而已知n和e,想要推导出d,其计算量在现有条件下是天文数字,近乎不可能!除非能分解出p和q,但对于足够大的n,分解亦是极其困难。

(注:此处描述的是RSA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核心思想,小说中进行了符合时代背景的简化与命名。)

当墨玄将这套理论模型和简化后的演示实例呈报给皇甫嵩和陈烁时,两人虽不能完全理解深奥的数学原理,但听到“已知加密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也无法破解”的结论时,都震惊不已。

陈烁惊叹道:“此乃……此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加密之道!妙极!若真能实现,我之通信,将固若金汤!”

皇甫嵩当即拍板:“立即集中所有算学精英,完善此术,制作密码表!同时,全力破译奥伦特那份密电,看看他们是否也掌握了类似的神技!”

在“同余密码”的理论鼓舞下,破译组调整思路,不再纠结于整体规律,而是尝试寻找奥伦特密码中可能存在的数学结构弱点。终于,一位细心的成员发现,密文中某些数字序列的出现频率,与某种素数分布规律有微弱关联。顺着这个线索,他们大胆推测奥伦特可能使用了一种基于线性同余生成器的流密码(一种相对简单的伪随机数加密),并成功反推出了其参数,最终破译了密电!

密电内容令皇甫嵩脊背发凉:奥伦特方面已注意到寒川密码系统的升级,正指令其潜伏在寒川工造司附近的一名高级间谍“夜莺”,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火龙炮”的最终试射数据,并提到了一个可能的接头地点和时间。

“好险!”皇甫嵩冷汗直流,“若非及时破译,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布下天罗地网,在接头地点成功抓获了“夜莺”。

这次胜利,是密码与反密码战争的里程碑。寒川不仅在被动防御中成功破译了对手的新密码,避免了重大损失,更在主动创新上,找到了通往下一代密码体系的道路。

墨玄因其卓越贡献,被林牧之特旨嘉奖,破格提拔。“暗影坊”密码组士气大振,全力投入到“同余密码”的实用化研究中。

林牧之对皇甫嵩和陈烁感慨道:“今日方知,这小小密码,实乃国之盾牌,亦是无锋之剑。墨玄一介书生,其智谋之功,可抵十万雄兵!未来之争,可见一斑。”

密码与反密码的较量,让寒川的决策者们深刻认识到,在科技兴邦的宏图下,基础科学(如数学)的研究,其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件犀利的兵器。这场发生在纸笔与算筹之间的无声战争,其激烈与关键程度,已然超越了传统的刀光剑影,成为决定帝国命运的重要战场。寒川,在这条新的赛道上,终于开始展现出引领时代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