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 > 第157章 煤铁复合体的雏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力驱动的成功,为寒川的工坊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锻锤的轰鸣、钻床的嘶吼、磨盘的旋转,日夜不息,极大地提升了军工生产的效率。然而,这股由寒溪赐予的动力,却如同一位食量惊人的巨兽,很快暴露出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足以制约寒川工业命脉的危机——燃料。

以往小规模生产,依靠砍伐周边山林木材,烧制木炭,尚可勉强维持。但随着水力机械的普及和标准化生产对零件热处理(淬火、回火)要求的提高,对高质量、持续稳定燃料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寒川周边的山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光秃,木材的砍伐和运输距离越来越远,成本急剧攀升。更致命的是,木炭的火力温度有限,且燃烧时间短,难以满足大规模炼钢和精密零件热处理的苛刻要求。

“主公…照此速度,不出两月,工坊将…无柴可烧!”苏婉清捧着几乎见底的燃料库存册,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没有燃料,炉火将熄,所有的水力机械都将成为一堆无用的废铁,寒川刚刚起步的工业化进程将瞬间被打回原形,甚至更为糟糕。

工坊区内,虽然机械仍在运转,但一种无形的焦虑已悄然蔓延。工匠们看着日渐缩小的柴堆,手下操作也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急躁。禽滑略整日围着炉膛打转,尝试用劣质煤矸石混合木炭,结果不是火力不足,就是硫磺杂质毁了一炉好钢,急得嘴角起泡。

“必须找到新的、储量巨大且火力更强的燃料!”林牧之在军议上,斩钉截铁地定下目标,“否则,水力之利,终是空中楼阁!”

新的勘探行动再次展开。这一次,目标明确:寻找煤炭或类似的高能矿物燃料。根据古籍记载和零散的地理知识,勘探队将目光投向了寒川西北方向,那片更为荒凉、人迹罕至的丘陵地带。传说那里有“黑石可燃”,但具体位置不明,开采难度极大。

勘探过程充满艰辛与危险。勘探队员需要穿越野兽出没的荒原,应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更要时刻警惕可能遭遇的小股敌军或土匪。伤亡,时有发生。

就在燃料库存即将告罄,人心惶惶之际,一支由老矿工后代带领的勘探小队,付出了数人伤亡的代价,终于传回了石破天惊的消息!在距离寒川主城约三十里的一处荒谷深处,他们发现了一条裸露的煤层!初步探查,储量惊人,绵延数里,且埋藏较浅,易于开采!

消息传回,整个寒川高层为之震动!

“天不亡我寒川!”王玄策激动得老泪纵横。

“煤炭!竟是煤炭!火力远胜木炭,燃烧持久!”禽滑略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无数炉火熊熊燃烧的景象。

然而,喜悦之后,是更为严峻的现实挑战。发现煤矿只是第一步,如何安全开采、如何高效运输、如何去除杂质(尤其是硫份,以免影响钢铁质量)、如何将其与现有的钢铁生产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才是真正的难题。这远非简单的挖煤烧火那么简单。

林牧之深知,这又是一场硬仗。他立刻做出部署:

“一、 成立‘煤铁司’:由禽滑略总揽技术,抽调精干吏员及工匠,专司煤矿开采、煤炭利用及与钢铁工坊的衔接。”

“二、 修筑‘煤道’:郑知远将军,派兵保护并参与,不惜代价,开辟一条从煤矿通往寒川主城及工坊区的运输通道!遇山开山,遇谷架桥!”

“三、 攻关煤炭利用技术:禽滑略先生,首要解决煤炭的洗选(去杂质)和焦化(炼制焦炭,用于高炉炼钢)技术!可借鉴古籍,大胆试验!”

“四、 调整工坊布局:在煤矿附近,择地建立初步的洗煤、炼焦作坊,减少运输压力。在寒川本城工坊区,规划新建以焦炭为燃料的高炉炼钢区和利用煤炭热能的专用热处理工坊!”

一场围绕“黑色金子”的大会战,在西北荒谷打响。

开采是第一个难关。没有现代机械,全靠镐刨锹挖,矿井支护、通风、排水,每一步都充满风险。塌方、瓦斯泄露、渗水事故接连发生,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寒川人凭借顽强的意志,硬是在山壁上开凿出了初步的矿洞,黑色的煤块被一筐筐地运出地面。

运输是第二个难关。三十里山路,崎岖难行。最初依靠人背马驮,效率极低。林牧之下令,利用寒川初步掌握的木材加工和标准件技术,赶制了大量坚固的板车,并抽调部分缴获的战马组成运输队,日夜不停地往返于煤道之上。这条路,后来被寒川人称为“黑血之路”,承载着寒川工业起飞的希望。

技术攻关是核心难关。禽滑略带领工坊骨干,在煤矿附近搭建起简陋的试验场。他们尝试用水流冲刷煤炭以去除泥沙(简易洗煤),建造土法炼焦窑,通过高温干馏将煤炭转化为孔隙更多、火力更强、杂质更少的焦炭。过程同样充满失败,焦炭要么没炼成,要么质量不稳定。但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下,合格的焦炭终于被炼制出来!

当第一炉使用焦炭作为燃料、配合水力鼓风的新型高炉点燃时,冲天的烈焰和远超以往的温度,让所有在场的工匠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炼出的钢水,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利用煤炭直接燃烧提供稳定高温的热处理工坊也建立起来,专门用于寒川铳枪管的热处理和标准零件的淬火回火,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如同给寒川的工业心脏接上了一条强劲的大动脉。源源不断的黑色燃料,通过“黑血之路”输入工坊区,驱动着高炉燃烧,驱动着热处理炉轰鸣。钢铁的产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军工生产的瓶颈被彻底打破。

一个以寒川本地煤矿为能源基础、以标准化和水力驱动为生产手段、以钢铁和军工产品为核心产出的、极其简陋却意义非凡的煤铁复合体,终于初具雏形!

林牧之站在新建的高炉前,感受着那灼人的热浪,看着通红的钢水奔流而出,心中豪情万丈。他对身旁的众臣道:

“昔日,我等为一块铁、一斤炭而绞尽脑汁。今日,寒川之地,煤铁相连,自成一系!此乃立足之本,强盛之基!”

“自此,我寒川军工,可不再完全受制于外部资源!假以时日,以此为基础,何愁利器不丰?何愁强敌不破?”

煤铁复合体的形成,标志着寒川的工业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仅解决了眼前的燃料危机,更为寒川未来的扩张和争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兴邦的宏图,因这地底涌出的黑色火焰,变得更加真实和炽热。寒川,这条北境的潜龙,终于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足以支撑其翱翔九天的筋骨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