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的军工产能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钢铁洪流奔涌,利器源源产出,整个工坊区日夜轰鸣,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然而,在这令人振奋的成就背后,林牧之与核心层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潜藏的、足以动摇根基的危机——人心,尤其是工匠之心。

产能的提升,是无数工匠、学徒在禽滑略的带领下,历经无数次失败、煎熬、乃至流血牺牲,用智慧和汗水硬生生拼杀出来的。他们长期处于极度疲惫、高压的状态,工作环境艰苦,伤亡风险高。尽管有“计件赏格”等激励,但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根深蒂固,工匠的地位依然低下,被视为“奇技淫巧”之徒,其付出与获得的尊重严重不符。疲惫、怨言、甚至消极怠工的情绪,开始在工匠群体中悄然滋生。

“主公,近日工坊中,有工匠抱怨,言‘终日与铁石烟火为伍,纵有功勋,亦不如阵前一刀一枪来得荣耀’。”王玄策忧心忡忡地禀报,“长此以往,恐寒了匠人之心,动摇我寒川强盛之基啊!”

苏婉清也补充道:“优秀学徒流失,有年轻匠人宁愿去军中当一小卒,也不愿留在工坊。老师傅们虽技艺精湛,却也对子弟未来担忧。”

林牧之闻言,沉默良久。他深知,寒川的崛起,科技是翅膀,但锻造这双翅膀的,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若不能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荣耀,寒川的工业奇迹,终将是昙花一现。

“功勋,岂独在战场?”林牧之目光锐利,斩钉截铁,“寒川之剑,乃工匠所铸!寒川之盾,乃工匠所锻!今日之强盛,工匠当居首功!”

“荣耀,不应只归于阵前斩将夺旗者,更应归于这些幕后铸剑之人!”

“传令!三日之后,于校场,举行寒川首届‘工匠授勋大典’!我要让全城军民都看到,工匠之荣光!”

此令一出,举城皆惊。专为工匠举行如此隆重的大典?这在等级森严的时代,简直是破天荒之举!军中部分将领起初颇有微词,认为过于抬举“匠户”。但林牧之态度坚决,力排众议。

大典的筹备紧锣密鼓地展开。不再是简单的犒赏银钱,而是一套完整的、旨在提升工匠社会地位和荣誉感的体系。

一、 制定工匠勋爵体系:

林牧之亲自拟定,设立“寒川工匠勋位”,分天工、地巧、人杰三等九级,对应不同待遇、礼遇和参政议政权限。最高“天工”勋位,地位等同军中偏将、府中司马!

制定《工匠授勋条例》,明确以技术革新、生产效率、传授技艺、重大贡献等为授勋标准,使其有章可循。

二、 准备隆重的仪式与象征物:

大典会场按最高规格布置,旌旗招展。

特制工匠勋章,以精钢为底,镶嵌不同色泽的宝石(或珐琅),镌刻工匠姓名与功绩。

赶制荣誉袍服,区别于军服与官服,独具匠心特色。

准备丰厚的实物奖励:金银、布帛、甚至…授予功勋田!让工匠也能拥有土地,光宗耀祖。

三、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宣教署全力开动,编写《工匠颂》、《巧圣传》等故事,在军中、民间宣讲,宣扬“一技之长,亦可兴邦”的理念。

将近期重大技术突破(如寒川铳、水力机械、焦炭炼钢)的功劳,明确归于具体工匠团队,广而告之。

三日转瞬即逝。校场之上,人山人海。全军将士、各级官吏、城中百姓代表尽数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吉时已到,林牧之身着戎装,亲临主持。禽滑略、华棠等工造总局核心,以及从各工坊推选出的近百名有功工匠,身着崭新的荣誉袍服,列队于台下,激动而又忐忑。

“鸣炮!”司仪高呼。

轰!轰!轰!—— 新铸的礼炮轰鸣,声震全城。

林牧之登上高台,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最终落在那群略显拘谨却眼含期待的工匠身上。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的皮喇叭,清晰地传遍全场:

“寒川军民们!今日,我等在此,非为庆战功,非为贺政绩,而是为了一群…我寒川真正的脊梁,幕后之英雄!”

他指向台下的工匠队伍:“他们,或许不曾阵前杀敌,却为我军锻造了最锋利的刀剑!他们,或许不曾运筹帷幄,却为我寒川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钢铁,自他们手中炼出!火器,自他们手中诞生!机械,自他们手中运转!寒川今日之每一分强大,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

“今日之荣耀,归于工匠!”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许多工匠热泪盈眶,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竟能站在如此场合,接受全城的敬仰。

授勋仪式开始。

林牧之亲自为功勋最着者佩戴勋章,颁发授勋文书和奖励。

“天工勋位,授予…禽滑略!表彰其开创燧发枪、推行标准化、主持煤铁复合体之功!”

禽滑略老泪纵横,颤巍巍接过勋章,哽咽难言。

“地巧勋位,授予…华棠!表彰其钻研熬硝之法、改良火药配方、助力焦炭炼制之功!”

华棠激动得脸色绯红,深深万福。

“人杰勋位,授予…锻锤坊大匠李铁山、钻床坊巧匠王木头、焦炭窑师傅张黑炭……表彰其技术革新、提高效率、悉心授徒之功!”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位位普通匠人走上高台,从城主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荣誉。台下,他们的家人激动哭泣,与他们一同分享这无上的荣光。

奖励更是实实在在:禽滑略获赐宅邸一座、功勋田百亩;华棠晋升工造总局副使,享司马俸禄;李铁山等人,赏银百两,绢帛十匹,其家眷免赋税三年!

仪式最后,林牧之宣布:

“即日起,寒川设立‘工匠节’,每年今日,举行授勋大典!”

“成立‘工匠学堂’,广招学徒,由勋位工匠亲自授课,传承技艺!”

“工匠子弟,可优先入学蒙堂,可参与科举选拔!”

“有功工匠,见官不拜,议事有席!”

一系列破格的政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桎梏,将工匠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典的效果,立竿见影,且影响深远。

工坊区内,工匠们腰杆挺直了,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干劲。“工匠勋位”成了人人向往的目标,钻研技术、改进工艺蔚然成风。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荣誉感的驱动下,竟又有了显着的提升。

军中将士,目睹了工匠们的贡献与荣耀,对后勤和装备更加珍视,对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民间百姓,尤其是年轻人,不再视学艺为末流,纷纷以进入工坊为荣。工匠,成为了寒川社会受人尊敬的新阶层。

禽滑略、华棠等人,更是成为了寒川家喻户晓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

林牧之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焕然一新的工匠队伍和沸腾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荣耀归于工匠…”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此非一时之策,乃立国之本。”

“寒川欲强,非仅强于刀兵,更需强于百工!唯有让创造价值者得其荣,寒川之基业,方能…稳如磐石,生生不息!”

“工匠授勋大典”的成功举行,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寒川的工业血脉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次表彰,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宣告了寒川走向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王朝的、重视科技、尊重创造的强国之路。科技兴邦的战略,因对“人”的尊重与激励,而拥有了真正鲜活而持久的灵魂。寒川的工匠之心,被彻底点燃,化作了推动这辆战车滚滚向前的、最炽热而强大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