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的工业体系在“质量风暴”的淬炼和“技术突破”的艰难探索中,逐步走向正轨与深化。麒麟工业区机声隆隆,流水线稳定运转,寒川铳的产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初步实现了自给自足。然而,就在这看似平稳发展的表象之下,一场关乎寒川未来战略方向的激烈争论,却在高层内部悄然爆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城的大辩论。

争论的焦点,源于一次意外的大捷。

郑知远麾下的精锐斥候队,在一次针对萧铁心粮道的奇袭中,意外遭遇并全歼了一支护送重要物资的敌军精锐。战利品中,除了急需的粮草,更包括数十支工艺精湛、结构奇特的重型火绳枪以及两门堪称艺术品的小型青铜野战炮!这些武器,其设计之精巧、做工之细腻、用料之考究,远胜寒川目前自产的任何装备,尤其是那两门轻便而威力不俗的小炮,更是寒川工匠梦寐以求而未能攻克的技术。

战利品运回寒川,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

将士们抚摸着那光滑的枪身、冰冷的炮管,啧啧称奇,爱不释手。

工匠们则如同发现了宝藏,围着这些“洋货”拆解研究,惊叹于其簧片韧性、闭气结构、炮身铸法等细节,自觉受益匪浅。

这种“缴获即所得”的快速提升方式,与寒川目前投入巨大、进展缓慢的“自主研发”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被摆上了台面:寒川未来,到底应该优先依靠自身力量艰苦研发,还是应该更主动地寻求通过军事行动缴获、逆向仿制来快速提升实力?

争论迅速从军工体系蔓延到整个决策层。

以郑知远、孙疤瘌为首的军方强硬派,力主“缴获优先”:

“主公!此乃捷径!”郑知远独臂挥舞,情绪激动,“我等浴血奋战,缴此利器,顷刻便得!若靠自造,需耗多少铁料、炭火、工时?需经历多少失败?战场之上,生死一线,岂容慢工出细活?”

孙疤瘌附和:“正是!与其闭门造车,不如主动出击!专打敌军辎重、工匠营!俘其匠人,夺其图谱,岂不事半功倍?此乃以战养战之上策!”

以禽滑略、华棠为首的工造革新派,则坚决主张“自造为本”:

“主公!万万不可!”禽滑略急得白须乱颤,“缴获之物,虽好,然终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核心技艺,他人岂会轻易让我等掌握?今日得一铳,明日得一炮,然其冶金秘法、加工诀窍从何而来?若敌军更新换代,我等岂非永远落后挨打?”

华棠也郑重道:“自造虽艰,然每一步突破,皆化为我寒川自身之血肉!技艺得以传承,工匠得以成长,体系得以完善!此乃长治久安之基!依赖缴获,无异饮鸩止渴,终将受制于人!”

以王玄策、苏婉清为首的务实派,则试图寻找平衡:

“二者皆有其理。或可…仿制与自研并举?择其缴获之精品,逆向破解,融入自身体系…”

“然资源有限!人力、物力、财力,投于仿制,则自研必受挤压!”禽滑略立刻反驳。

“反之,若一味埋头自研,错过眼前增强战力之良机,岂非迂腐?”郑知远针锋相对。

都督府内,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消息传出,寒川城内,从军营到工坊,从酒馆到街巷,人们也在热烈讨论着“自造派”与“缴获派”的优劣。

“当然是抢来得快!咱们兄弟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好家伙杀敌吗?”

“屁话!抢来的用完就没了!自己会造,才是真本事!咱们工匠的手艺,才是寒川的根!”

“可是…自己造,太慢了呀…”

“慢工出细活!没听主公说质量就是生命吗?”

争论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了实际工作。一些工匠开始对自主研发项目产生怀疑,觉得不如直接研究缴获品来得实在;而部分军官则热衷于策划针对敌军后勤的袭击,对装备自产的进度变得不耐烦。

核心层的分歧与民间的争论,最终汇聚到了林牧之的面前,等待他的决断。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而是关乎寒川立国根本、发展哲学的重大战略抉择。

林牧之没有立刻表态。他先是让人将那两门珍贵的青铜炮和所有缴获的火绳枪送入工造总局,命禽滑略组织最顶尖的工匠,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拆解、测绘、分析,务必弄清其所有技术细节和优劣。同时,他要求皇甫嵩的情报司,全力搜集关于这些武器来源地(疑似与海外西夷或南方朝廷工部有关)的一切情报,评估其技术潜力与获取难度。

十日后,一场决定寒川未来走向的最终军议召开。

禽滑略首先呈上了一份厚厚的《敌械析评奏报》。

“主公,诸位将军,”禽滑略语气沉重,“此批械具,确属精品,尤其青铜炮,冶炼、铸模、镗孔技艺,远超我等当前水平。然…其核心之青铜配比、退火秘术,以及火绳枪机簧片之特种钢材炼制与热处理诀窍,经我等全力剖析,仍…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强行仿制,非但耗时日久,且性能必大打折扣,尤以寿命为甚!”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更紧要者,此等技艺,皆系于他人独有之矿源、秘传之工艺。即便俘获其匠人,若无其特定原料与完整传承,亦难复制。若我军械体系建于此类仿制之上,则命脉…始终操于他人之手!”

皇甫嵩随后补充情报:“据查,此类军械,确为南方朝廷通过海路,重金购自西夷佛郎机人,其核心技艺,西夷视若珍宝,封锁极严。即便缴获更多,亦难窥其全豹。”

结论已然清晰:缴获可解一时之渴,却难育不竭之源。

林牧之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墙面上那幅巨大的寒川疆域图。

“诸公之争,朕已明了。”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缴获,可得利器,可振士气,乃战术之需。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自造,方为立国之本,强盛之基,乃战略之选**!”

“寒川欲在这乱世中真正崛起,非为一方流寇,掠食四方;而当为参天巨木,根深蒂固!其根,便是这自主研发、精益制造之能力!”

“今日可缴火绳枪,明日敌军换装燧发枪,我待如何?后日敌军推出重炮,我又待如何?永远追逐其后,永无真正强大之日!”

“唯有将核心技术掌握于自己手中,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方能…制人而非受制于人!”

他看向郑知远等将领:“缴获之事,不可偏废。凡战场所得敌之精良器械、图谱、乃至匠人,皆需全力争取,送至工造总局剖析研究,取其精华,启发自身思路。然,绝不可本末倒置,将建军立国之希望,寄托于掠夺之上!”

他又看向禽滑略等工匠:“自造之路,虽艰虽慢,然每一步皆踏实。工造总局需从此次缴获中汲取灵感,知其优长,明其不足,化为己用,加速自身研发。朕要的,不是仿制品,而是…吸取众长、青出于蓝的寒川造!”

“自此,”林牧之最终定调,“寒川国策:以自造为根本,以缴获为补充;以创新为灵魂,以实干为阶梯!资源优先保障自主研发,战场缴获服务于技术研究!此议,无需再争!”

一锤定音!

“主公英明!”王玄策、苏婉清等长舒一口气,躬身领命。

禽滑略、华棠等工匠更是激动不已,深感责任重大。

郑知远、孙疤瘌等将领虽略有遗憾,但也明白了长远大计,肃然应诺:“末将遵命!必为工造总局,掠回更多‘好样本’!”

争论平息,方向明确。寒川的战略重心,再次坚定地回到了自主创新、科技兴邦的道路上。那两门珍贵的青铜炮和火绳枪,没有被简单仿制,而是被送入新成立的“技术研究院”,成为剖析、学习、乃至超越的标杆。

“自造 vs 缴获”之争,如同一场思想上的淬火,让寒川上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追求,更加坚定了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决心。科技树的长成,注定漫长而孤独,但唯有如此,方能孕育出真正属于寒川的、无可替代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