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 > 第173章 “雷火”式步枪定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雷火”式步枪定型

寒川军械所内,野心勃勃的研发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重炮的轰鸣、速射机构的嘶吼、精密膛线的打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工业交响。然而,在这些着眼于未来的“奇技”背后,一条更为务实、却也至关重要的研发主线,正悄然接近丰收的时节——那便是基于现有燧发枪技术,进行深度优化与整合,旨在打造一款能够立即形成压倒性优势的制式步枪。

禽滑略深知,天马行空的构想需要时间孵化,但寒川军队眼下的战斗力提升,刻不容缓。他将大量精力投入了对“寒川二式”燧发铳的全面审视与再设计之中。目标明确:在现有工业基础之上,集各家之长,去芜存菁,打造一款性能全面超越对手、便于大规模生产、且坚固可靠的“终极”前装燧发步枪。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工程优化。

核心难题一:可靠性。 “二式”铳的燧发机构虽优于火绳,但在北境风沙、雨雪环境下,哑火率仍不容忽视。军械所的精英工匠们,对击砧的角度、燧石夹的弹簧力度、火药池的防潮盖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微调。他们尝试了不同硬度的燧石,改进了火药池的形状以利于火星溅入,甚至为关键部件加上了简易的防尘罩。每一次改进都经过反复的恶劣环境测试,目标是将战场哑火率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

核心难题二:射程与精度。 这直接关系到战场主动权。禽滑略力排众议,坚持为新型步枪加装标准化的照门和准星,并规定了统一的瞄准基线。更关键的是,利用“银龙术”提供的优质钢材和初步掌握的拉削技术,他们开始尝试在枪管内刻制浅膛线。这不是为了使用膨胀弹头(那属于更遥远的后装枪领域),而是为了在发射球形铅弹时,利用膛线赋予弹丸旋转,显着提升飞行稳定性和有效射程。膛线的深度、缠距经过了反复计算和试验,既要有效,又不能过度增加装填阻力。

核心难题三:人机工程与可维护性。 军械所广泛征求了前线精锐士卒的意见。枪托的形状被重新设计,更贴合肩窝,减少后坐力冲击;扳机力经过调整,力求清脆明确;通条的位置和固定方式得到优化,便于快速取用。最重要的是,基于标准化理念,新步枪的关键部件如枪机、击锤、弹簧全部实现互换,战场上损坏后可快速更换,极大提升了持续作战能力。

核心难题四:量产可行性。 所有设计都必须考虑到麒麟工业区大规模生产的能力。禽滑略与量产工坊的大师傅们紧密合作,确保每个零件的加工工艺尽可能简化,适合流水线作业。木材处理、金属加工、组装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

日复一日,军械所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图纸堆满了案头,试验场上留下了无数弹壳和报废的零件。失败是常态,但每一次失败都让设计更趋完善。禽滑略像着魔一样,沉浸在每一个细节的打磨中。林牧之数次秘密前来,从不催促,只是静静地观看试验,偶尔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给予无声的支持。

终于,在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攻关和数十次重大设计修改后,第三版原型枪诞生了。

这一天,军械所核心成员齐聚秘密试验场,气氛凝重得如同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郑知远也应邀前来,他将以一名老兵的直觉,检验这支新枪的成色。

原型枪静静地躺在铺着绒布的托盘上。流线型的枪身比“二式”更显修长精干,胡桃木枪托打磨得光滑温润,金属部件泛着冷冽的蓝光,崭新的膛线在枪口处若隐若现。它看起来不仅是一件武器,更像是一件工业艺术品。

禽滑略亲自担任主射手。他深吸一口气,按照标准流程装填弹药——用量筒精确倒入火药,用布包着铅弹塞入枪口,用通条压实。整个过程流畅而迅速。举枪,瞄准两百步外的披甲木靶。

砰!

枪声清脆,后坐力平稳。远处木靶中心,应声出现一个清晰的弹孔!

“好!”郑知远独眼一亮。

紧接着是速射测试。在助手配合下,禽滑略在一分钟内完成了三次装填和射击,动作干净利落。

可靠性测试更为严酷。枪管被淋上冷水模拟雨水,放入沙尘中翻滚,取出后,再次击发——依然成功!

最后是极限射程和精度测试。在调整照门后,新枪在二百五十步距离上依然保持了可观的命中率,弹道明显比老式滑膛枪平直稳定得多!

数据被迅速记录整理出来:

射程提升约30%。

精度(散布)提升超过50%。

装填速度提升约15%。

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哑火率)降至百分之四以下!

所有数据,全面碾压现有的“寒川二式”以及任何已知的敌军装备!

郑知远迫不及待地亲自试射了几轮。感受着那顺滑的扳机、可控的后坐、以及远超以往的精准度,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主公!此铳…真乃神兵利器!若我军能全员装备,野战之中,可于敌弓弩射程外从容狙杀,压制敌军如探囊取物!”

禽滑略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但眼神依旧严肃:“主公,原型虽成,然量产之前,尚需经过极限疲劳测试,确保其耐久性。”

林牧之接过这支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步枪,掂量着它的分量,抚摸着冰凉的枪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没有立刻欢呼,而是沉声问道:“量产工艺可已准备就绪?成本几何?何时可形成规模装备?”

禽滑略早有准备,呈上厚厚的工艺文件:“回主公,所有零件图纸、加工流程、检验标准均已细化完毕,麒麟区主要工坊稍作调整即可投产。因标准化和工艺优化,单支成本较‘二式’仅增加一成,但性能提升巨大!若全力投产,预计…三个月内,可装备第一个精锐整编旅!”

“好!”林牧之重重一拍案台,声震屋瓦,“此铳,当有名号!其声如雷,其速如电,其光如火,便命名为——‘雷火’式步枪!”

“雷火步枪!”众人齐声重复,眼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

“即日起,”林牧之下令,“‘雷火’式步枪定型!列为寒川军最高机密!禽滑略,你即刻负责,将全部技术资料移交量产工坊,严控质量,加速生产!”

“郑知远!由你亲自挑选精锐,组建‘雷火旅’,进行适应性训练,摸索新战术!此旅,将是我寒川未来的铁拳!”

“王玄策、苏婉清,全力保障‘雷火’生产所需之一切资源!”

“此铳,乃我寒川工业心血之结晶,亦是我寒川迈向强军之路的关键一步!我要让‘雷火’之名,响彻北境,令敌胆寒!”

“雷火”式步枪的定型,标志着寒川的军工体系,从解决“有无”和“基本可靠”的阶段,正式迈入了追求性能卓越、体系优化的新高度。它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寒川工业化思维、标准化理念和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支即将列装部队的利器,必将为寒川的军事格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北境的天空,因“雷火”的诞生,隐隐传来了新的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