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科技兴邦的宏伟愿景,恰似一幅壮丽长卷在观星阁内徐徐铺展,为这片饱经战火淬炼的土地,清晰指明了通往未来的光明征途。林牧之与核心重臣满怀激荡,将 “富强仁爱、先进和谐、开放自主、引领时代” 十六字箴言,镌刻入治国方略的核心要义。一时间,诏令频传,“寒川长远发展规划署” 应势而立,《科技兴邦发展纲要》紧锣密鼓起草,各部门摩拳擦掌、各司其职,朝野间一派万象更新的蓬勃气象。

然而,历史的规律从未改变 ——任何伟大愿景的起步阶段,往往伴随着最现实、最棘手的挑战。寒川迈向新纪元的步履尚未踏稳,一场突如其来、关乎技术伦理与民生根本的尖锐矛盾,便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这场风波的源头,是 “天工计划” 下蒸汽机技术的首次大规模民用试点。经禽滑略团队全力攻关,“寒川一式” 固定式蒸汽机历经数次迭代,稳定性与可靠性已显着提升。工造总局审慎选定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项目作为突破口:在寒川核心粮仓区 “丰登原” 腹地,修建一座大型蒸汽动力提水灌溉站,旨在彻底解决这片肥沃平原长期受春旱威胁的顽疾。

方案一经提出,便获王玄策等农政官员全力支持。此举若成,不仅可保万顷良田旱涝保收,更能向天下直观展现科技惠民的巨大潜力,与 “仁爱” 愿景高度契合。勘察测绘、方案设计、物料调配迅速推进,一台经加固改良的蒸汽机,连同配套铸铁水管、抽水机组,被有序运往丰登原。工造总局工匠即刻开工,泵房搭建、设备安装热火朝天,工程进展远超预期。

未曾想,工程推进途中,却意外遭遇当地民众 —— 尤其下游村落居民的强烈抵触。起初仅是零星的疑虑与观望,可随着泵房地基开挖、巨型锅炉与烟囱拔地而起,流言如野火般在乡间蔓延:

“官家要造‘吞烟吐火的铁怪’抽水!这怪物一动,恐会抽干我等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脉!” 下游村落的老族长拄着拐杖,率数十名村民拦在工地前,语气中满是焦灼。

“正是!我下游数十村落,祖祖辈辈靠‘玉带河’(流经丰登原的主河道)活命!你们在上游这般蛮干,把水都抽去浇灌官田,我等的田亩灌溉、日常饮水该如何是好?” 一名中年农夫情绪激动,声音响彻河畔。

更有甚者,将蒸汽机与此前 “摄取地气”“破坏风水” 的谣言关联,疾呼:“这铁怪启动之日,不仅抢水,还会惊扰地龙,引得河水改道、大地震动!此乃欲断我等生计之根!”

民怨迅速积聚,请愿书如雪花般递至县衙,乃至王玄策的案头。下游村民更自发组织巡逻,日夜守在工地外围,阻拦建材运输,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当地官吏多次出面安抚,可面对百姓对未知技术的恐惧、对生存资源的深切担忧,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消息火速传回主城,王玄策面色凝重地向林牧之禀报:“主公,丰登原之事恐生民变!百姓并非抗拒灌溉之利,实则忧心资源分配不公与技术应用的未知风险!此事若处置失当,‘仁爱’愿景刚落地便成空谈,更会严重挫伤民心,阻碍科技惠民全局!”

林牧之闻讯,并未动怒或下令强行弹压。他敏锐洞察到,这绝非简单的 “刁民闹事”,而是新纪元面临的第一个典型挑战:当先进技术应用,与传统生活习惯、资源分配格局及民众认知局限发生碰撞时,如何化解矛盾、真正践行 “和谐” 与 “仁爱”? 这正是检验其愿景能否经受现实考验的关键契机。

他当即下令暂停丰登原灌溉站施工,并作出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亲赴丰登原现场办公,倾听民声、化解纷争,不携仪仗、轻车简从。

数日后,林牧之抵达风波核心的丰登原。在王玄策、禽滑略及数名侍卫陪同下,他径直前往聚集最多抗议村民的玉带河畔。面对一张张满是焦虑、戒备乃至愤怒的面孔,林牧之未登高处训话,而是步下车驾,立于一块土坡之上,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

“乡亲们,”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朕即林牧之。今日至此,非为用强,只为听大家说心里话。这灌溉站是利是弊,咱们当面锣、对面鼓,把话说透、把理讲清。”

这番坦诚开场,让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村民们面面相觑,难掩惊愕。

一名胆大的老农颤巍巍问道:“都督… 您… 您真愿听我等草民之言?”

“自然。” 林牧之坚定点头,“科技兴邦的根本,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若将好事办成坏事、伤了乡亲们的心,便是朕之过、朝廷之过。”

随后,他耐心倾听村民代表的倾诉 —— 对水源截流的恐惧、对 “铁怪” 的迷信、对官府 “重上游轻下游” 的担忧。林牧之全程专注,不时追问细节;禽滑略则在旁用通俗语言,拆解蒸汽机工作原理,反复强调 “抽水量可控,绝不会吸干地下水”。

待众人说完,林牧之未急于反驳或承诺,而是提出务实方案:“空口无凭,不如实证。今日便由禽滑略先生率工匠,在此做一场小规模公开试验—— 用小型蒸汽机抽少量水,实时测量下游水位变化;同时请王玄策大人即刻组织人手,实地勘察水文、制定上下游用水公平分配方案,方案定稿后公之于众。若试验证明确无危害、方案能保公平,诸位是否愿信朝廷一次,让这利国利民之事继续推进?”

这番诚恳务实的表态,极大缓和了对立情绪。村民见都督亲至、耐心倾听,且给出具体解决办法,而非一味强压,抵触心理渐次消融。

接下来几日,一场别开生面的 “科技现场听证会” 在玉带河畔展开。禽滑略亲自动手操作小型蒸汽泵演示,邀村民代表近距离观摩,甚至允许亲手触碰机器,破除 “铁怪” 的神秘感;王玄策则带吏员与村民代表沿河岸勘察,共同测算流量、商议分水比例,最终拟定《丰登原灌溉用水管理章程》—— 明确 “优先保障下游基本生活用水与河道生态流量,上游灌溉用水实行定量分配与轮灌制”,并设立 “水事会”,由官民共同参与监督执行。

透明与参与的力量远超预期。当村民亲眼目睹蒸汽泵未引发灾难、反而能高效提水,且自身权益被写入章程、有监督权时,疑虑与恐惧逐渐被好奇与接受取代。

林牧之趁热打铁,当众宣布:“科技之用,首在为民。自今日起,寒川凡兴办涉及民生的新技术工程,须恪守‘三公一参’原则 ——事前公告、方案公开、结果公布,全程须有当地百姓参与评议!违者,严惩不贷!”

最终,丰登原灌溉站顺利完工,在当年春旱中发挥关键作用:上游良田得以及时灌溉,下游村落不仅未缺水,还因河道定期疏浚,水量更趋稳定。此事作为 “科技惠民、官民共治” 的典型案例,迅速在寒川境内传扬。

返回主城后,林牧之对心腹重臣总结:“丰登原一事,为我等敲响了新纪元的第一声警钟,亦上了深刻一课。科技之舟,航行于民心之海。若漠视民众感受、不顾公平正义,再先进的技术,也终将触礁沉没。”

“我们所倡的‘仁爱’‘和谐’,从非空谈。它要求我们推动每一项新技术时,都必须俯下身段听民意、权衡利弊保公平,确保科技之利能惠及最广大民众。唯有如此,科技兴邦之路方能行稳致远。”

寒川新纪元的第一个挑战,以独特方式锤炼了统治者的智慧,完善了科技应用的伦理规范,更让 “科技为民” 的理念首次真切照进现实。这艰难却宝贵的一步,为寒川后续的科技征程,奠定了更稳健、更人性化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