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去,御书房内弥漫着压抑的气息。然而,皇帝林牧之的目光却已越过眼前的困局,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他深知,无论是破解经济封锁,还是保障粮食安全,最终都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奥伦特的海上霸权如同悬顶之剑,寒川不能永远处于被动防御的态势。
这一日,林牧之召来了大将军郑知远、工造总局会办陈烁和户部尚书王玄策。他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陆地疆界。
“诸卿,”林牧之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奥伦特以经济、粮食为锁链,妄图困死我寒川。然,锁链终需刀剑来斩断。被动接招,绝非长久之计。”
郑知远闻言,虎目骤然一亮,压抑已久的战意几乎要喷薄而出,他上前一步,声音洪亮:“陛下圣明!老臣早就憋着一肚子火!水师儿郎们日夜操练,战舰亟待检验锋芒!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愿亲率舰队,为陛下劈波斩浪,打通航路!”
然而,林牧之却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深沉地看向郑知远:“郑爱卿,你的勇武,朕深知。但朕要的,不是一支仅凭血勇之气的舰队,也不是一支只能依城固守的陆师。”
他转过身,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寒川曲折的海岸线:“奥伦特海军纵横百年,其战法、编制已臻成熟。我寒川若一味模仿,亦步亦趋,何时方能超越?况且,我‘龙心’轮机已然问世,新式‘雷火铳’亦装备军中,旧有的水师操典、陆战阵型,岂能完全适应新器之利?”
郑知远微微一怔,脸上的兴奋稍敛,若有所思。他是一员老将,习惯了过去的老办法,但陛下的话,点醒了他。
工造总局会办陈烁眼中却闪过睿智的光芒,他立刻领会了皇帝的意图,接口道:“陛下之意是……器既已新,法亦当变?”
“正是!”林牧之斩钉截铁,“朕要的,是一支脱胎换骨的新军!一支从建军思想、编制体制、训练模式到作战理念,都与我寒川最新科技、未来战略相匹配的真正的现代化军队!”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三人:
“郑爱卿!朕命你总揽此事,立即着手筹建‘帝国新军整编衙门’!首要任务,便是在现有水师精锐和边军劲旅中,遴选骨干,组建一支完全基于‘洪荒级’战舰和全新海战理念的‘龙骧舰队’!这支舰队,不再是简单的船队集合,而是集情报、火力、机动、后勤于一体的海上铁拳!其战术,要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发挥‘龙心’轮机的高速优势和‘雷龙炮’的远程威力!”
郑知远听到“龙骧舰队”四字,呼吸顿时急促起来,这不再是旧瓶装新酒,而是开创性的伟业!他单膝跪地,抱拳应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臣!郑知远,领旨!必为陛下打造出一支冠绝四海的无敌舰队!”
林牧之点点头,又看向陈烁:“陈爱卿,新军之魂,在于新器。工造司需成立‘新军装备司’,不仅要保障‘龙骧舰队’的建造和后续舰型的研发,更要依据新战术需求,主动设计新式装备!例如,为适应可能的登陆作战,是否需要专用的浅水重炮舰或人员输送舰?陆战队是否需要更轻便、射速更快的单兵火器?这些,都要超前谋划!”
陈烁深感责任重大,肃然躬身:“臣明白!工造司必将与军方紧密协同,让科技之力,彻底融入新军血脉!”
最后,林牧之的目光落在面有难色的王玄策身上,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王爱卿,朕知你为难。扩军、造舰,皆是吞金巨兽。然,此乃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户部需倾力配合,即便缩衣节食,也要保障新军建设之最低所需。同时,要会同新军衙门,研究一套更高效、更透明的军费管理体系,朕的每一分银子,都要花在刀刃上!”
王玄策看着陛下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看了看激动不已的郑知远和沉稳坚定的陈烁,深知此事关乎国运,只能咬牙应承:“老臣……遵旨!纵有千难万难,也必为陛下筹措款项,支撑新军!”
“好!”林牧之走到窗前,望着校场上正在操练的旧式军队,语气充满了期待与决然,“旧军之功,不可磨灭。但寒川的未来,需要新的利剑!就让这‘龙骧舰队’,成为我寒川新军的起点!让天下看看,我寒川不仅能在格物之道上创新,更能铸就一支前所未有的铁血雄师!”
旨意下达,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向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加速运转。一场深刻影响寒川国运的军事变革,就在这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拉开了序幕。新军的诞生,预示着寒川与奥伦特的争霸,将进入一个更加激烈、也更加依赖体系与创新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