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将,骑着战马朝着他飞奔而来,老远的,一个人在马上对着他大吼道:“小兄弟,宋剑飞将军在哪里,请给我们引荐。”
这还用引荐吗,这里孤零零的就我一个即将的逃兵,没有别人。
你们为什么不早来,那样我也能上战场,装把大的,也不至于让人一见就是个逃兵。
狼狈的宋剑飞就艰难地在地上爬起来,摇摇晃晃一阵之后,站稳了身子,平息了自己的心情,确认了眼前的情景不再是虚幻,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之后,他这才确认,自己不用再跑了。
挺起胸膛,底气十足的大声的回应:“我就是抗日锄奸挺进纵队的司令宋剑飞,请问对面的两位将军是谁?”
这两位将军如疾风般疾驰而来,瞬间便抵达了宋剑飞的面前。他们身手矫健从疾驰的战马上利索地跃下。
落地后,他们步履稳健地朝着宋剑飞走过来,同时向宋剑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张志忠将军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本人是歼灭山口旅团临时前敌总指挥张志忠。”
紧接着,孙桐萱将军也高声通报道:“本人是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孙桐萱。”
宋剑飞听到这两个名字,心中猛地一震,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了几下。这两个名字对他来说,简直如同雷贯耳。张张志忠,这可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啊!
就在宋剑飞感觉天旋地转的时候,张志忠将军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稳稳地扶住了他。关切地问道:“宋司令,你没什么事吧?”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对宋剑飞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宋剑飞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闭上眼睛,稍稍定了定神,然后缓缓睁开,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微笑,对着张志忠说道:“对不起,让二位见笑了。昨天中午到现在,我滴水未进,再加上高度紧张,所以一时有些虚脱。不过,稍作休息,应该就无大碍了。”宋剑飞为自己刚才的失态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然后不顾其他立刻拉住张志忠的手请求:“川军兄弟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呢,还在强渡沂河,我得立刻打电话给王铭章军长,让它停止强渡沂河。”
孙桐萱笑了:“没这个必要了,因为我的20师已经和他会合了。”孙桐萱将军的话让宋剑飞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这下宋剑飞才算是真正松了一口气,然而猛然想起莒县:“不好,你们既然来了,那么莒县我的那些军需物资就不必销毁了,我得立刻派人通知他们,不用炸毁了。”
但这时候,宋剑飞心中的心急却显得有些多余。局势的演变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
于学敏和赵汉魂这两个人,并没有遵从宋剑飞所下达的军令,炸毁那些至关重要的物资。
但这并非是他们有意违抗命令、违背军令。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在莒县这个地方,突然爆发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政变。
他们二人竟然被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川娃子,轻而易举地软禁了起来,而这个川娃子手中仅仅握着一根木棍!
这一次战斗中的缴获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
华北方面军为了精心策划这场徐州会战,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他们预测,这场战役将是华北地区的最后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其胜负结果将直接左右整个中国战局的走向。
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若能成功歼灭第五战区六十万的国军主力,那么整个华北地区将再无国军有组织的反抗力量。
而国军方面自然也深知这一结局的严重性,因此,为了避免陷入被动,他们必定会拼死抵抗。这场会战无疑会异常惨烈。
军力对比上,敌众我寡,这无疑给华北方面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他们并未因此气馁,反而迅速做出了决策:兵力不足弹药凑。
华北方面军深知,装备的优劣在战争中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这两个师团提供最先进、最精良的武器装备。从重型火炮到轻型武器,从汽车到坦克,从弹药到后勤补给,各种物资应有尽有,而且数量极其庞大。
这些丰富的物资,将成为第10师团和第5师团,在战场上的重要支撑,使他们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国军时,能够拥有更强的火力。
华北方面军相信,通过提升装备水平,他们能够在装备上对国军形成绝对性的碾压,从而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
比如说这次缴获的第五师团的战略储备,需要特别记住的是,这可是长期作战的战略储备物资。
单单步枪就有5万支,轻重机枪近千挺。各种口径火炮足足有百门之多。完全够第五师团打一年会战级别的消耗。
最让宋剑飞心心念念的就是迫击炮,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就有五百门。
想当年志愿军一个军,有五百门迫击炮,面对五倍的联合国军,就硬是打赢了汉江阻击战。
而相应的弹药更是充足得堆积如山。更有粮食罐头。夏装被服更是不计其数。
面对如此丰富的军火物资储备,任何人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将这些物资运走对于未来川军和挺进纵队来说意义非凡。
这些物资无疑将极大地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为他们在以后战场上取得胜利提供坚实的保障。
因此,于学敏和赵汉魂这两位将领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些军需物资全部转运并妥善隐藏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于学敏充分发挥了他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专长,带领着他的团队全力以赴地开展动员鼓励工作。
因为有无数的粮食罐头,他们先对那五千多鬼子抓来的劳工开展工作。一手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教育,让这些劳工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一手是给予充足的物资奖赏,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五千民夫立刻就在这种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加持下。彻底的归心,愿意为物资转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于学敏带着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立刻下乡,深入到莒县农村发动群众。
他们挨家挨户地宣传,给足粮食工钱。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他们就动员了一万民夫和百姓。这些人热情高涨,热火朝天的朝着远处的沂蒙山里运物资。
但毕竟是路途遥远,而且人扛肩挑运输的数量有限。经过了一天的艰苦运输,所有的军需也只不过运走了1\/5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