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 > 第93章 樱节聚知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分的风裹着樱花的甜香掠过苏城时,小广场已彻底换了模样——两排樱花树缀满粉白花朵,枝头挂着彩色纱灯,树下摆着木桌木凳,桌布上印着稻穗、海带、果实的图案,连空气里都飘着樱花茶的清香。陈砚刚走到广场入口,就被热闹的人声裹住,战术终端弹出实时数据:“今日到访人数超300人,涵盖苏城、洛城、江城、舟山四地,物资交换区已准备就绪,樱花节可如期启动。”

“老陈!我们来啦!”洛城小队的队长举着一袋面粉,快步走过来,身后跟着推着小车的队员,车上装满了菜籽油和新蒸的馒头,“这是洛城今年第一茬小麦磨的粉,给苏城的伙伴们尝尝鲜!”话音刚落,江城的队伍也到了,队员们抬着竹筐,里面装着红彤彤的柿子酱和刚晒好的柿子饼,“我们还带了果林的枝条,想跟苏城的樱桃苗嫁接,明年就能结出更甜的果子!”

广场中央的物资交换区早已摆开阵势。苏城的居民们将晒干的海带、瓶装的樱花蜜、温室种的菠菜整齐摆放;舟山的科研人员则带来了新培育的番茄苗和蔬菜种子,旁边还放着种植手册,耐心给大家讲解种植技巧;海洲来的阿嫂支起小锅,现场制作樱花酥,金黄的酥皮刚出炉就飘出香味,吸引了不少孩子围拢。“刚烤好的,热乎着呢!”阿嫂笑着递出一块酥饼,孩子咬下一口,甜香瞬间在嘴里散开,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快来这边看!”张大爷的声音从广场东侧传来,他正带着一群人在樱桃苗旁忙碌,手里拿着嫁接工具,“这是江城带来的果树枝条,咱们今天就试试嫁接,成功了明年就能吃到‘苏江樱桃’!”围在旁边的人里,有洛城的农民,有江城的果农,还有舟山的科研人员,大家凑在一起讨论嫁接角度、绑扎技巧,时不时有人提出疑问,张大爷都耐心解答,手里的动作却没停,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株嫁接。

陈砚刚要上前帮忙,就被阿玲拉到修配店门口。店里的玻璃柜里摆着新做的樱花书签,还有用阿凯留下的工具改造的小摆件——螺丝刀磨成的樱花簪、扳手弯成的挂钩,旁边还放着一本留言册,上面写满了各地伙伴的祝福。“队长,你看这个!”阿玲举起一个木牌,上面刻着“苏城修配·四地共建”,“以后不管哪个基地的农具坏了,都能来这里修,咱们免费服务!”

广场西侧的表演区也热闹非凡。老吴拿着笛子,站在临时搭的戏台上,一曲《春满苏城》刚响起,台下就有人跟着节奏拍手;李婶带着几个阿姨唱起山歌,歌词里满是重建的故事,从菜苗发芽到稻子丰收,从海带满塘到樱花绽放,每一句都唱得人心头发热;最热闹的是孩子们的节目,阿远和小女孩领着一群孩子,手里拿着樱花枝编成的花环,跳起了简单的舞蹈,粉白的花瓣随着动作飘落,台下掌声不断。

正午时分,临时食堂飘出了大锅菜的香味。李婶带着四地的居民一起动手,用洛城的面粉做馒头,用江城的柿子酱做甜汤,用舟山的番茄苗炒青菜,用苏城的海带炖排骨,满满一大锅菜端上桌,大家围着桌子,不分地域,不分彼此,吃得格外香甜。“以前灾的时候,哪敢想能有这样的日子!”洛城的一位老人喝着甜汤,眼眶微微发红,“现在不仅有饭吃,还有这么多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傍晚的时候,樱花节迎来了最热闹的环节——放河灯。大家来到稻田旁的水渠边,手里拿着用彩纸做的河灯,灯芯里点着小小的蜡烛。阿玲拿出一盏特别的河灯,上面画着樱花树,树旁站着几个人影,是她照着阿凯的笔记里的插画做的。“这盏灯,送给老周、阿凯、陈默他们。”她轻声说,将河灯放进水里,看着它顺着水流漂向远方,烛光在水面上泛着温柔的光。

其他人也陆续放下河灯,水渠里很快就飘满了点点烛光,像撒了一河的星星。有人在灯上写着“愿明年收成更好”,有人写着“愿家人平安”,还有人写着“愿四地永远同心”。陈砚看着缓缓流动的河灯,想起刚到苏城时的满目疮痍,想起无数个为重建奋斗的日夜,想起那些逝去的伙伴,心里满是感慨。

他掏出战术终端,翻到之前的记录——从樱绽新元的期待,到如今樱节聚知音的热闹,苏城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四地的同心协力。他点开新的记录,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第六十二个净化日,樱花节启,四地相聚,苏城成了所有人的知音。老周、阿凯、陈默,你们看,我们不仅守住了这片土地,还让它成了连接希望的桥梁,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终端屏幕的光映在脸上,风里传来远处的笑声和河灯烛光的摇曳声。陈砚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四地协同发展的新开始。以后,他们会一起培育新作物,一起改进种植技术,一起举办更多的丰收节、樱花节,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家的温暖。

夜色渐深,广场的纱灯依旧亮着,映着满树樱花,泛着柔和的光。阿玲在修配店门口,给留言册盖上了樱花形状的印章;张大爷还在樱桃苗旁,检查白天嫁接的枝条;老吴则拿着笛子,坐在樱花树下,继续吹奏着悠扬的乐曲。陈砚站在广场中央,看着这温暖的一切,心里无比笃定:苏城的未来,会像这樱花节一样,热闹非凡;会像这四地的情谊一样,长久深厚。

那些逝去的人,也从未真正离开。他们的希望,像这满树的樱花,像这流动的河灯,像这悠扬的笛声,融入苏城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四地伙伴的心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丰收,每一个幸福的瞬间。

第二天一早,樱花节的余温还未散去。四地的伙伴们一起在稻田里播种抗寒小麦,一起在果林里给樱桃苗浇水,一起在广场上收拾纱灯。离别时,大家约定:“明年樱花再开时,我们还来苏城,一起看樱花,一起庆丰收!”陈砚挥着手,看着车队渐渐远去,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苏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个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每一个在这里找到知音的人,都会成为故事里最动人、最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