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 > 第138章 创新中心启新程,跨域协作结硕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创新中心启新程,跨域协作结硕果

正月初十的灵曦星域,星际枢纽旁的“星际农业创新中心”工地已一片繁忙。灵能起重机将巨大的晶体构件精准吊装到位,蓝晶族的工程师正调试“晶体共振地基”,确保建筑能抵御星际气流冲击;木灵族的工人则在地基周围种植“固土藤”,绿色藤蔓快速缠绕地基,如同为建筑穿上一层生态铠甲。陈砚站在工地中央,看着设计图上三大实验室的布局,指尖划过“抗逆作物实验室”的标注——这里将承载暗星星域乃至更多受暗蚀影响星域的种植希望。

“陈总,抗逆作物实验室的‘暗蚀环境模拟舱’已完成主体安装,下周就能进行密封性测试。”项目负责人小李拿着进度表快步走来,“不过暗星星域送来的高浓度暗蚀土壤样本,比预期更复杂,需要调整模拟舱的能量参数,才能精准还原暗星的土壤环境。”

陈砚接过土壤样本,灵能监测手环显示样本中暗蚀残留浓度达1.2%,远超现有品种的耐受极限。他立刻联系暗星星域的卡隆部长:“卡隆,样本已收到,我们计划在模拟舱中增设‘梯度暗蚀区’,从0.5%到1.5%逐步测试,这样能更精准找到3号品种的抗蚀临界点,为后续品种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卡隆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期待:“太好了!我们已准备好5000亩试验田,就等创新中心的改良品种和种植方案。另外,暗星的农户听说要建实验室,都主动申请参与田间试验,想亲眼看着自家土地长出高产大豆。”

与此同时,洛城大豆纤维产业园内,老周正带领技术团队调试新投产的“抗暗蚀纤维”生产线。车间里,灵能纺纱机以每秒300转的速度运转,大豆纤维与“绿藤星域”进口的灵能植物纤维交织,形成兼具抗蚀性与透气性的新型面料。老周拿起一段面料,用灵能检测仪测试:“抗蚀率99.2%,透气性提升15%,完全满足暗星医疗防护服的升级需求!”

一旁的暗星医疗物资采购代表看着检测数据,满意地点头:“这批升级后的防护服,我们要追加10万套订单,优先供应暗星北部的边境医院——那里的暗蚀残留浓度高,医护人员急需更安全的防护装备。另外,我们还希望合作研发‘儿童抗蚀防护服’,针对暗星儿童的体型和皮肤特性做优化。”

老周立刻让设计团队调出儿童体型数据:“没问题!我们会在面料中加入‘柔肤灵能纤维’,减少对儿童皮肤的刺激,下周就能出样品。对了,草原星域的3万套骑马服已进入最后质检,下周就能发运,您要不要顺便看看样品?”

在海洲星际渔港,张社长正陪着德国采购商参观“星光虾”育苗基地。育苗池内,淡蓝色的灵能水波纹中,无数米粒大小的星光虾苗在游动,水质监测仪实时显示着水温、盐度等参数。“这批虾苗采用‘灵能诱导育苗技术’,成活率比传统方法提升25%,生长周期缩短10天。”张社长指着池中的灵能装置,“而且我们通过‘星际海鲜联盟’的可持续认证,每只星光虾都有‘生长溯源码’,消费者能查到捕捞、加工、运输的全流程。”

德国采购商拿起手机扫描溯源码,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这批次星光虾的生长环境数据,他笑着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客户最看重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海洲的星光虾完全符合要求!除了已订的50吨,我们计划再追加100吨,进入德国的高端超市和米其林餐厅。”

张社长立刻安排发货事宜:“您放心,我们的‘灵能深海冷链运输船’能保持-40c恒温,3天内就能抵达德国,虾的新鲜度不会有任何问题。另外,星雾带的‘星光蟹’捕捞季下个月开始,您要不要提前预订?”

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则在春节后迎来了首批“星际农业认证课程”学员。在“太空农业体验区”,学员们围着真实的空间站种植设备,听太空农业局的专家讲解“零重力环境下的灵能灌溉技术”;在“暗蚀土壤治理实训区”,学员们亲手操作“灵能土壤修复仪”,看着暗蚀残留浓度从0.8%降至0.2%,脸上满是兴奋。

“太神奇了!这种修复仪要是能推广到我们星域,就能盘活大片闲置土地。”来自荒芜星域的学员阿明激动地说,“我们星域有很多土地因暗蚀残留无法耕种,要是能和创新中心合作,引进抗暗蚀品种和修复技术,就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小吴立刻记下阿明的需求:“我们会把你的需求反馈给创新中心的生态保护实验室,他们正在研发小型化的土壤修复设备,适合偏远星域使用。另外,下个月创新中心会举办‘抗逆作物种植培训班’,你可以报名参加,现场学习3号品种的种植技术。”

3月初,“星际农业创新中心”的三大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在首场“跨域技术交流会”上,来自15个星域的农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抗暗蚀品种改良”“智慧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大议题展开讨论。

抗逆作物实验室的负责人王博士,展示了3号品种的最新改良成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在3号品种中植入了‘绿藤星域’灵能植物的抗逆基因,使其在1.5%暗蚀残留的土壤中,成活率仍能达到85%,亩产提升10%。下周我们会在暗星的万亩示范田进行大规模种植试验,预计夏收就能看到成果。”

暗星星域的卡隆部长立刻表态:“我们已组织了100名农户参与试验,配备了灵能灌溉、智能施肥等全套设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另外,我们还希望与实验室合作,研发耐极端干旱的大豆品种——暗星的部分区域降水稀少,急需耐旱品种。”

智慧农业实验室则推出了“星际农业协作平台3.0版”,平台新增的“技术交易模块”上线首日,就有20项技术成果达成交易:火山星域引进了“高温环境灵能降温系统”,碧波星域采购了“水下农场智能监测技术”,荒芜星域预订了“小型化土壤修复设备”。

“平台3.0版还能实现‘技术需求精准匹配’,”实验室负责人李工演示道,“比如某个星域发布‘耐盐碱品种需求’,平台会自动匹配有相关研发成果的实验室和企业,大幅提高技术转化效率。目前已有50个星域入驻平台,未来还会接入更多星际资源。”

生态保护实验室则与绿藤星域签订了“灵能植物生态修复合作协议”,计划在暗星、荒芜等受暗蚀影响严重的星域,种植“净化藤”和“固土草”,构建“抗暗蚀生态屏障”。“灵能植物不仅能修复土壤,还能改善局部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实验室负责人赵博士说,“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在暗星建成10万亩生态修复示范区,打造‘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交流会结束后,“四地农品”与10个星域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涉及抗逆品种推广、智慧农业设备采购、生态修复项目合作等多个领域。陈砚站在创新中心的观景台,看着远处穿梭的星际飞船和忙碌的实验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四地的小范围合作,到覆盖多星域的星际农业联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集研发、生产、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四地农品”正一步步实现“让跨域协作的光芒照亮每一片需要耕耘的土地”的愿景。

4月初,暗星星域的“抗暗蚀大豆”万亩示范田迎来了播种季。陈砚带领创新中心的技术团队,亲自前往暗星指导播种。在田间,灵能播种机沿着预设路线精准播种,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和肥力,无人机则在空中喷洒“水织灵能肥”。暗星的农户们围在田边,看着绿油油的幼苗破土而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以前这片土地因暗蚀残留,种什么都长不好,现在有了3号品种和这么先进的技术,终于有希望了!”农户老卡激动地说,“等夏收的时候,我要把最好的大豆送给创新中心,感谢你们为暗星带来的改变。”

陈砚拍了拍老卡的肩膀:“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未来,创新中心会继续改良品种、升级技术,让暗星的更多土地变成良田,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下,万亩示范田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曳,远处的星空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陈砚知道,这只是星际农业合作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星域等待帮扶,更多的技术等待突破,更多的梦想等待实现。但他坚信,只要“四地农品”坚守初心,只要星际农业联盟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在浩瀚的宇宙中,开辟出一片属于农业文明的繁荣天地,让丰收的喜悦传递到每一个星辰下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