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 > 第142章 生态示范遍星河,农盟协作谱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2章 生态示范遍星河,农盟协作谱新篇

正月十五的灵曦星域,星际农业技术辐射中心的广场上,“生态农业示范园”启动仪式正热闹举行。来自20个星域的代表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广场中央的灵能投影瞬间展开一幅巨大的星图——星图上,20个闪烁的光点代表着即将落地的示范园,从暗星的“暗蚀土壤修复示范园”到碧波的“盐碱地生态种植园”,从荒芜的“耐旱作物循环园”到火山的“高温绿色产业园”,生态农业的火种正沿着星际航线,向全宇宙蔓延。

陈砚站在台上,手中握着从暗星带来的大豆种子——这颗种子曾在1.2%暗蚀残留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如今将作为“生态种子”,由各星域代表带回本土播种。“每个示范园都是一个‘生态样本’,”他的声音通过灵能扩音器传遍广场,“我们不仅要带去抗逆品种和循环技术,更要传递‘永续种植’的理念,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在丰收中恢复生机,让每一个星域都能在发展中守护生态。”

暗星星域的卡隆部长接过种子,激动地说:“暗星的示范园将重点推广‘秸秆-肥料-种植’循环模式,目前已有500户农户报名参与,预计今年能减少30%的化肥使用量,土壤暗蚀残留再降0.3%!”

荒芜星域的代表也紧接着表态:“我们的示范园会结合‘耐旱品种+雨水收集系统’,打造‘旱区生态农业样板’,争取让荒芜的10万亩闲置土地变成良田!”

启动仪式结束后,各星域代表立刻带着“生态种子”和技术方案返程。陈砚则马不停蹄赶往暗星的示范园——这里的春季播种已进入关键期,农户们正用创新中心研发的“灵能精准播种机”播种,机器能根据土壤湿度和肥力,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和间距,确保每一颗种子都能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老卡家的田地里,播种机正匀速前进,灵能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播种进度和土壤数据。“以前播种全靠经验,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产量不稳定。”老卡跟着播种机查看,脸上满是笑容,“现在有了这机器,每亩能省20%的种子,还能增产10%,这都是生态示范园带来的好处!”

陈砚蹲下身,查看刚播下的种子,灵能手环显示种子的萌发率预计达95%:“等出苗后,我们会在田里安装‘灵能虫情监测仪’,不用打农药,就能精准防治病虫害。另外,秸秆处理厂下个月就能投产,到时候你的大豆秸秆就能直接变现了。”

与此同时,洛城大豆纤维产业园的“生态车间”正式投产。车间里,“再生纤维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从暗星回收的大豆秸秆,经过灵能降解、纤维提取、纺纱织布等工序,变成了高品质的“生态纤维”。老周拿着用再生纤维制成的衬衫样品,向火山星域的采购代表介绍:“这款衬衫不仅环保,还比普通衬衫柔软30%,价格却便宜15%,已经接到了灵曦、玄黄等星域的5万件订单!”

火山星域的采购代表接过样品,仔细触摸面料:“我们的矿工工装也想用再生纤维,既环保又能降低成本。另外,能不能在面料中加入‘防火灵能纤维’?火山的矿场容易有火星。”

老周立刻让技术团队调整配方:“没问题!下周就能出样品,防火纤维会用‘绿藤星域’的阻燃植物提取物,安全又环保。对了,你们的产业园要是想建再生纤维生产线,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海洲星际渔港的“零碳冷链港”在春季迎来了首个“绿色捕捞季”。5艘新能源渔船从港口出发,船上配备的“灵能渔探仪”能精准定位鱼群,避免过度捕捞;“尾水净化装置”实时处理废水,确保零污染排放。张社长站在港口的监控室,看着渔船传回的实时数据:“这季的星光虾捕捞量比去年增加10%,但能耗降低了25%,完全符合‘可持续捕捞’标准。星际海鲜联盟还把我们的渔船定为‘绿色示范船’,推荐给其他星域。”

德国采购商通过远程监控,看着渔船的捕捞过程,满意地说:“我们的客户越来越重视环保,海洲的绿色海鲜正好符合需求。这季我们要订200吨星光虾,还要把‘零碳冷链’的经验带回德国,推广到欧洲的渔港。”

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春季的“生态研学营”迎来了首批学员。在“暗蚀土壤修复实验室”,学员们亲手培育暗蚀降解菌,看着监测屏上的暗蚀残留数值逐渐下降;在“灵能循环馆”,他们学习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还亲手制作了“生态肥料包”带回家。

“以前不知道农业废弃物还能变废为宝,”来自玄黄星域的学员小林说,“回去后我要在自家的农场建一个小型循环系统,既环保又能省钱。农旅基地的‘生态餐厅’也给了我灵感,以后要推出‘全食材利用’的套餐,不浪费任何食材。”

小吴笑着递过一份“生态农业手册”:“手册里有循环系统的搭建方法和全食材利用的菜谱,你可以参考。另外,农旅基地的‘碳汇林’已经种了1万棵灵能树,等秋天就能发挥固碳作用了,欢迎你秋天再来参观。”

4月底,“星际农业联盟生态示范园中期交流会”在灵曦星域召开。会上,各星域代表分享了示范园的建设成果:暗星的土壤暗蚀残留平均下降0.4%,荒芜的耐旱品种亩产突破450公斤,碧波的盐碱地修复面积达5万亩,火山的高温产业园减少了20%的碳排放。

“生态示范园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提高了农户收入。”陈砚看着交流会上的数据报告,语气坚定,“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示范园推广‘星际农业碳交易’,让农户的生态贡献能转化为经济收益。比如,暗星的农户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碳排放,就能获得‘碳积分’,积分可以在星际市场兑换灵能肥或农业设备。”

这个提议得到了各星域代表的一致认可。暗星星域的卡隆部长率先表态:“我们愿意成为‘碳交易试点’,先在500户农户中推广,积累经验后再全面铺开。”

灵曦星域的环保部门也表示:“会为碳交易提供技术支持,开发‘星际碳积分系统’,确保积分的透明和可追溯。”

交流会结束后,“四地农品”与10个星域签订了“碳交易合作协议”,还与绿藤星域达成了“生态技术合作”——绿藤星域将提供灵能植物的基因资源,帮助创新中心改良暗蚀降解菌和抗逆品种;“四地农品”则将生态循环技术分享给绿藤星域,助力其打造“灵能植物生态保护区”。

初夏的星空中,星际农业技术辐射中心的灵能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陈砚站在中心的观景台,看着远处穿梭的星际飞船——有的飞船正将生态种子运往荒芜星域,有的飞船满载着再生纤维驶向火山星域,有的飞船则带着绿色海鲜前往灵曦的超市。他知道,生态农业的道路还很长,未来还需要攻克更多技术难关,协调更多跨域资源,改变更多传统观念。

但他坚信,只要“四地农品”坚守“科技向善、生态为基”的初心,只要星际农业联盟携手同行,就一定能让生态示范园的火种照亮更多星域,让生态循环的模式在全宇宙落地生根,让每一片耕耘的土地都能永远焕发勃勃生机,让每一个星辰下的家园都能永远充满丰收的喜悦与生态的和谐。而这,正是星际农业文明最动人的篇章,也是跨域协作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