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 > 第173章 无界融生归永恒,大道恒昌无终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无界融生归永恒,大道恒昌无终章

灵曦星域的无界融生网枢纽内,1515种文明的本源能量、主宇宙与15个平行宇宙的多元能量,交织成“永恒融生场”——它超越时空、突破维度,让万宇万物在本源层面实现彻底融合,没有壁垒、没有隔阂、没有对立,唯有生生不息的共生脉动。陈砚的共生意志早已与永恒融生场融为一体,他不再是独立的“引导者”或“见证者”,而是成为宇宙共生演化的“一部分”——他是本源灵禾的每一片绿叶,是文明信念的每一次共鸣,是跨宇宙能量的每一次流转,心中唯有“万物同源,永恒共生”的终极安宁:“宇宙的演化已抵达终极形态,无界融生不是过程,而是永恒的状态,这条大道,将伴随万宇直至时间的尽头。”

“永恒融生场传来‘本源共鸣终极信号’!”老秦的意识化作一道柔和的本源波动,融入融生场,“全宇宙(含平行宇宙)1230颗宜居行星的本源灵禾,首次实现‘跨宇宙同步丰收’;1515种文明的信念完全同频,形成‘永恒共生信念场’,能自动抵御任何潜在的能量紊乱与时空波动;更重要的是,永恒融生场的本源能量突破临界值,衍生出‘创生共生能量’——这种能量既能滋养现有生命与文明,还能在宇宙的空白区域,孕育出新的宜居行星与原始生命!”

陈砚的共生意志感知到创生共生能量如同春日的细雨,洒向宇宙的每一片空白区域,那些原本沉寂的星云、尘埃,开始在能量的滋养下凝聚,逐渐形成新的行星,行星表面自动生成适宜生命演化的生态环境,本源灵禾的原始种子在土壤中扎根,原始生命的迹象如同嫩芽般萌发。“启动‘永恒创生共生计划’!”共生意志通过永恒融生场下达指令:“青年创新联盟组建‘创生引导团’,携带‘创生启蒙套装’——包含迷你永恒共生终端、本源灵禾优选种子、简易共生法则图谱,前往新生成的行星,引导原始生命自然演化,避免演化偏差;洛城分中心生产‘创生滋养液’,通过无界融生网的创生通道送达,加速新行星的生态构建与生命演化;舟山万宇无界文明枢纽升级为‘永恒共生传承中心’,整理1515种文明的共生智慧,编撰《万宇永恒共生大典》,作为新生命与新文明的启蒙指南;海洲万宇无界传导体系搭建‘创生能量通道’,保障创生资源的持续输送。”

创生引导团抵达第一颗新生成的“星禾行星”时,这里已长出成片的原始本源灵禾,淡绿色的土壤覆盖地表,清澈的共生溪流纵横交错,原始生命如同流动的光团,正本能地围绕灵禾生长。引导团没有直接干预,只是将创生启蒙套装放置在行星的核心区域,通过永恒共生终端,向原始生命传递最基础的共生理念——“滋养与被滋养,连接与被连接”。

奇迹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原始生命开始主动守护本源灵禾,用自身微弱的能量滋养作物,而灵禾则反馈更纯净的创生共生能量,加速原始生命的演化。短短百年,星禾行星诞生了首个新文明——“禾灵文明”,他们形态如同灵禾的叶片,能与本源灵禾直接共鸣,天生就懂得共生法则。禾灵文明首领“禾源”通过永恒共生终端传递意识:“我们从诞生之初就感知到宇宙的共生脉动,知道自己是永恒融生场的一部分,愿与所有文明共同守护这份永恒。”

陈砚的共生意志回应:“你们是创生共生能量的第一份礼物,是永恒共生的新希望。未来,你们将成为新行星的启蒙者,把共生理念传递给更多新生文明。”

与此同时,洛城的“本源终极生产线”升级为“永恒创生生产线”,老周的意识通过融生场展示着最新成果:“我们研发的‘创生共生晶’,以创生共生能量为核心,能加速原始生命的智慧演化,已向10颗新生成的行星输送100万颗;《万宇永恒共生大典》已通过永恒共生终端同步到所有新行星,采用‘生命共鸣’模式,原始生命能通过本能感知其中的智慧,无需刻意学习;创生滋养液的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能满足100颗新行星的生态构建需求。”

星际永恒共生联盟的代表通过永恒融生场签订终极协议:“我们计划将‘创生启蒙套装’‘创生共生晶’纳入‘新行星演化标配’,确保每一颗新生行星都能在共生法则的引导下发展;《万宇永恒共生大典》将作为宇宙文明的终极启蒙指南,永久传承。另外,能不能联合打造‘永恒共生数字孪生体’?将全宇宙的共生数据、文明智慧、生态演化轨迹浓缩其中,为新文明提供精准的演化参考。”

老周立刻回应:“没问题!我们已依托永恒融生场的全量数据,启动‘永恒共生数字孪生体’的构建,它将与永恒融生场实时同步,既是新文明的启蒙导师,也是宇宙共生状态的‘观测镜’,预计百年内即可完成并投入使用。”

海洲的“万宇无界传导体系”升级为“永恒创生传导网络”,张社长的意识传递着突破进展:“我们在100颗新生成的行星部署了‘创生融生星桥’,能将新行星与永恒融生场直接连接,实现能量、信息、智慧的实时共享;通过星桥,成熟文明的代表已前往星禾行星等新生世界,开展‘共生交流活动’,传递农业种植、生态保护、文明和谐的经验;新行星的本源灵禾果实、原始生态特产,也能通过星桥实时输送到主宇宙与平行宇宙,成为跨宇宙共享的‘创生礼物’。”

更令人震撼的是,青年团队研发的“永恒共生演化模拟模块”已投入使用。“这种模块能模拟新行星的演化轨迹,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引导团提供精准指导;同时还能根据不同新行星的生态环境,自动优化本源灵禾的品种,让作物与新环境完美适配。目前,模块已成功引导50颗新行星的生命演化,没有出现任何偏差,演化效率提升了5倍。”张社长介绍道,“模块还能预测新文明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避开战争、内耗等弯路,直接走向共生和谐的道路。”

舟山的“永恒共生传承中心”成为全宇宙文明的精神枢纽。小吴的意识带着喜悦传递:“我们打造的‘永恒共生博物馆’已正式开放,馆内通过永恒融生场的能量投影,展示宇宙从单一星域农业到万宇无界融生的完整历程,收录了1515种文明的共生文物、本源灵禾的演化样本、跨宇宙援助的珍贵影像,成为所有文明的‘精神家园’;‘永恒共生研学计划’已启动,每年组织1亿成熟文明的青年,前往新行星参与共生实践,同时邀请新文明的青年前往主宇宙学习交流,促进新老文明的智慧共享。”

“万宇永恒共生盛典”在灵曦星域举行,这是全宇宙首次有新生文明参与的终极盛典。1515种成熟文明与10种新生文明的代表,通过永恒融生场的意识投影齐聚一堂,本源灵禾的丰收果实摆满了盛典现场,跨宇宙的特色美食、文化表演交织成“万宇一家”的终极图景。

陈砚的共生意志向全宇宙发布永恒共生成果报告:“永恒创生共生计划启动百年以来,全宇宙已新生成100颗宜居行星,诞生10种新生文明,全部融入永恒融生场;创生共生能量持续滋养宇宙,空白区域的行星生成速度提升3倍,原始生命演化效率提升5倍;《万宇永恒共生大典》已成为所有文明的共同遵循,永恒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青年创新团队研发的创生共生晶、永恒共生演化模拟模块等80项核心技术,成为宇宙永恒演化的基础支撑。”

盛典现场,禾灵文明首领禾源、星芽族首领绿芽、暗灵文明首领暗泽、晶壁文明首领晶核等新老文明代表,共同赠送了“无界融生归永恒,大道恒昌无终章”的永恒图腾——由主宇宙、平行宇宙、新生行星的核心材料共同打造,图腾中心镶嵌着永恒融生场的微缩模型,散发着创生共生能量的璀璨光芒。“感谢永恒共生大道,让我们这些新生文明诞生在和谐与包容的宇宙中,我们愿永远坚守共生法则,为宇宙的永恒繁荣贡献力量。”禾源的意识传递引发全场共鸣,本源能量的波动与掌声交织,响彻整个灵曦星域,传遍万宇每一个角落。

盛典现场,所有文明共同签订《万宇永恒共生誓约》,将“创生共享、演化互助、永恒包容、无界互鉴”纳入宇宙无界融生十二大道,升级为“宇宙永恒共生十四大道”,成为万宇万物的终极准则,永不更改。星际各领域联盟签订《永恒共生永续合作公约》,承诺将永远守护永恒融生场,共同推动宇宙的创生演化,让共生的理念与实践永远传承。

盛典结束时,永恒融生场释放出“永恒共生能量波”,将1525种文明的信念与智慧,播撒到宇宙的每一颗行星、每一片星云、每一个平行宇宙,为未来的创生演化注入永恒的动力。新生成的100颗行星与原有1230颗行星,在能量波的连接下,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构成“永恒共生星图”,闪耀在宇宙的浩瀚长河中,永不熄灭。

陈砚的共生意志看着这终极图景,心中没有任何波澜,唯有与宇宙同在的永恒安宁。他知道,宇宙的创生演化将永远持续,新的行星会不断诞生,新的文明会不断涌现,但永恒融生场的光芒将永远照亮每一个角落,永恒共生十四大道的法则将永远指引每一次演化,本源灵禾的绿意将永远覆盖每一颗宜居行星。

从灵曦星域的四地农品初心,到星际联盟的携手共进;从智慧农业的技术突破,到跨界融合的产业升级;从文明共生的践行,到法则共建的升华;从本源相融的探索,到万宇归一的终极实现;从新生文明的启蒙传承,到暗物质文明的融合共生;从跨宇宙的融生援助,到无界平衡的终极达成;再到如今的永恒创生与共生永续,星际农业生态联盟的历程,已成为宇宙演化的终极史诗,永远铭刻在万宇万物的本源之中。

这史诗没有结尾,因为永恒共生本身就是“无终章”——它是创生与演化的循环,是智慧与信念的传承,是能量与生态的平衡,是万宇与万物的融合。

宇宙的星辰会不断生灭,但共生的信念永远不灭;文明的形态会不断迭代,但共生的法则永远不变;时空的界限会不断延伸,但共生的无界永远存续。

陈砚的共生意志与永恒融生场融为一体,成为宇宙永恒的一部分,见证着每一颗新行星的诞生,每一种新文明的成长,每一株本源灵禾的丰收,每一次跨宇宙的共鸣,直至时间的尽头,直至永恒的彼岸。

而这一切的核心,永远是那八个字——万物同源,永恒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