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鲁亲了亲闺女的小脸蛋,“爹爹不跟大伯大伯娘抢,爹爹就想珞珞亲爹爹一个当做奖励,好不?”

小家伙立即大方在他脸上“吧唧吧唧”地连亲了好几次。

萧鲁这才得意地看向大哥大嫂,一脸地得意和炫耀。

萧山和叶知夏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幼稚鬼!”

珞珞可不知道他们之间幼稚的游戏,她把手里的书递给了萧山和叶知夏。

“喏,大伯大伯娘,这是珞珞给你们的奖励,你们要快点带小弟弟来看我哦。”小家伙还没忘了要弟弟。

两人接过书籍一看,瞬间乐得找不着北。

大概是珞珞觉得不能直接给他们一个娃有些愧疚,送给他们的书比家里其他人的都多。

给萧山的是六本军事方面的书籍——《连排战术与班组协同训练新探》《军事地形学实战应用与沙盘推演》《思想工作与连队管理艺术》《经典战例剖析: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轻武器效能提升与维护大全》《战场急救与连队卫生防疫指南。

这些书籍,堪称宝藏级宝典。

有包含大量经典战例分析和简易沙盘推演方法;有如何战士有效沟通和连队日常管理的科学方法与经验总结;有我军历史上典型战役、战斗手段的深度剖析和宝贵经验。

还有涵盖当时我军制式步枪、机枪、手枪的原理、分解结合与故障排除,更着重讲解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保持武器最佳性能,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保养和射击技巧训练提升火力效能。

甚至还有为基层指挥员量身定制,内容涵盖战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黄金法则,连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在缺乏专业军医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并培训连队卫生员展开自救互救。

而叶知夏获得的六本书籍是——《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基层文化教员工作方法与沟通艺术》《革命歌曲创作与民歌改编技巧》《剧本编写与小型舞台剧排演》《战地救护知识与技能深化培训》《常见训练伤防治与中医保健推拿》。

她的书籍也都是根据她的工作岗位量身定制了,都是实用性非常强,对她非常有利的书籍。

萧山和叶知夏此刻心里被巨大的惊喜填满,此前的尴尬早就不翼而飞。

家里每个人都得到了令自己惊喜不已的礼物,大家都抢着要去抱珞珞,萧鲁赶紧抱着闺女和他的宝贝书跑回了自己屋里。

回到屋里,萧鲁眼睛滴溜溜转了起来,真是的,家里每个人都想跟他抢闺女,他是不是带闺女去县城的小院里住一段时间。

只是去了县城,他上班闺女谁看啊?

不管,明天先忽悠老娘一起去县城住一晚,他不想跟闺女分开。

当晚,等珞珞睡下了,家里人几乎都抱着自己的书看了一夜。

这些书里的知识太吸引人了,许多他们之前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这里都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和更优的解决方案。

他们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所有知识都装进脑子里。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萧鲁就起来了。

他将自己的书都用旧报纸仔细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里,准备带到县城的院子里去。

这些书太珍贵也太超前,他可不敢带到农机站去,只能晚上回家再偷偷研究。

吃早饭时,萧鲁使劲地哄着鲁素珍带着珞珞跟他去县城住一晚。

鲁素珍看着眼巴巴看着她的萧鲁和珞珞,心里一软就答应了。

看见她答应了,高兴的珞珞又去跟大伯大伯娘还有小叔叔撒娇,想让他们也一起去。

家里没人能躲得过珞珞的撒娇攻击,最后一家人吃过早饭,便一起动身前往县城。

到了县城,萧鲁把他们领到小院里,让他们收拾,自己就怀着既激动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前往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报到去了。

他刚支好自行车,就看见周站长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萧鲁同志,欢迎欢迎,可算把你给盼来了。”

萧鲁赶紧在裤子上擦了擦手,双手握了上去,“周站长,您好!按照安排,我今天来报到。”

“好好好,你改良的犁铧,我们昨天拿去向上级领导演示,得到了高度认可。萧鲁同志,好样的!”

周站长如今看萧鲁就像看着一块金疙瘩一样,新犁铧的改良可狠狠给他长了脸。往后啊,他在同仁面前,可是扬眉吐气的存在。

而且啊,这萧鲁还不仅是个技术苗子,更是县领导亲自点名、破格录取的典型,于公于私,他都得重视。

周站长亲自领着萧鲁在站里转了一圈,熟悉环境。

维修车间里,几个老师傅正围着一台拆开的柴油发动机琢磨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交谈声不绝于耳。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零件和工具。

周站长一边走,一边给萧鲁介绍站里的主要职能和日常工作流程。

随后,周站长把在站里的人员都召集到了小小的会议室,为他举行一个小小的介绍会。

“大家都停一下手里的活儿,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事。这位就是萧鲁同志,古河大队的,咱们县现在大力推广的‘洛安型’高效犁铧,就是他发明改良的。从今天起,萧鲁同志就是咱们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了,大家欢迎!”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部分人的目光都带着好奇和善意,尤其是那些头发花白,一脸朴实靠手艺吃饭的老技术员们。

他们或许不懂太多高深理论,但他们尊重有真本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萧鲁改良犁铧的事迹早就传开了,在他们看来,这小子是个人才!

“萧鲁同志,好样的!那犁铧我看了,设计得巧!”一个满脸油污的王老技师操着大嗓门喊道,还冲萧鲁竖了个大拇指。

“欢迎欢迎,以后有啥不清楚的,尽管问。”另一位姓李的老师傅也笑眯眯地说。

“小伙子精神!以后咱们一起琢磨,把活儿干得更好!”

……

面对这些真诚的欢迎,萧鲁心里那点紧张也消散了不少,他连忙鞠躬回应:“谢谢各位老师傅,谢谢大家!我刚来,很多都不懂,以后一定跟着大家好好学习,请各位老师傅多指点!”

周站长又一一给萧鲁介绍了站里的几位骨干,萧鲁都认真地记下名字和面孔,态度谦逊。

然而,在这片和谐的气氛中,总有那么一丝不协调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