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方草原与疆土之上的硝烟,历经数月征战杀伐终于渐渐散尽,空气中残留的火药气息随凛冽朔风慢慢淡去,只留下狼藉过后的沉寂。

但端坐于汴京紫宸殿的赵桓心中清楚,属于他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这场战争无关金戈铁马的厮杀,却关乎王朝北疆的长治久安。

这是一场围绕土地归属与部族人心展开的深层较量。他并未效仿历代中原王朝,急于对归降游牧民族推行诸如中原礼制、儒学学堂等传统政策,而是采取更为直接强硬的策略,从生产根基上改造那片广袤的北方土地。

京杭铁路这一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正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向北方草原腹地延伸,铁轨在工匠与民夫协作下节节铺展,蒸汽机车的轰鸣打破了草原千年寂静。

伴随铁路铺展的,是皇家矿业集团下属一座座规划整齐、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农场外围筑起简易木栅栏,内部已初见开垦的田垄雏形。

神机阁工匠在皇帝一道道加急圣旨催促下,全力运用简化版蒸汽机动力与新式炼钢技术,工坊内炉火熊熊、锤声铿锵,工匠们夜以继日加紧生产两种关键物品:其一为高碳钢打造、更坚固耐用的钢铁犁,能轻松破开北方坚硬冻土;其二则是农官耗时数年改良培育的占城稻品种——产量惊人、生长期更短的黄金稻,足以适应北方较短的无霜期。

各项准备就绪后,赵桓正式向所有归降的女真、契丹部落颁布措辞严厉却条理清晰的旨意。

旨意明确两条路:要么彻底放下世代相传的弓箭弯刀,加入国营农场成为登记在册的农业工人,每日遵循工时劳作八小时,农场统一包食宿,按月领取固定薪水与定量米粮;要么全族迁徙至更北苦寒之地的矿山,终身从事煤矿开采,生计由矿场统一调配。

旨意下达之初,反抗之声在各部落此起彼伏。那些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习惯逐水草而居自由驰骋的牧民,根本无法忍受被束缚于固定土地、按部就班劳作的生活,不少人对这种圈地为牢的安排充满抵触。

然而,当他们亲眼目睹第一批顺从旨意的农业工人,在短短三个月秋收时节后,便领到足以供全家老小安稳食用一整年的金灿灿黄金稻,还搬进农场新建、墙体厚实能御寒风的温暖砖房时,所有牧民的固有观念都发生剧烈动摇。

以世代引以为傲的弓马技艺,换取全家人免于冻饿的温饱与安稳居所,这样简单直接的得失权衡,即便目不识丁的牧民也能清晰明辨。

游牧民族延续上千年的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为生的生活方式,在这场由钢铁农具与高产粮食共同发起的工业化改造浪潮面前,遭遇釜底抽薪般的根本性冲击,传统社会结构与生产模式迅速土崩瓦解。

不过,赵桓雷厉风行的铁腕政策,在稳定大部分部族的同时,亦催生了一批坚决抵抗的新敌人。

部分骨子里最为顽固、对宋人怀有深仇大恨的女真与蒙古部落,始终无法接受这种失去自由的生活。他们毅然舍弃世代赖以生存的肥沃草场,带着对赵桓政策的怨恨一路向西迁徙,朝着更为荒芜遥远的阿尔泰山脉艰难进发。

就在那片人迹罕至的荒漠与山脉之间,一名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年轻部落首领,正凭借先祖赫赫威名与自身过人谋略,悄悄将这些流亡部落的部众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一股饱含对宋复仇火焰的新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