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方有金山”的消息自边陲驿站传出后,如燎原野火般不胫而走,短短数旬便传遍大宋朝野。无论是朝堂重臣的府邸私议,还是乡野村夫的田间闲谈,这则消息都是不可或缺的谈资。

皇帝欲以“黑石头”(后世所称之煤炭)炼钢铸造“神机”的传闻,更似长了翅膀般,成为汴梁街巷间最新的热议焦点。酒肆茶馆里,说书人将其演绎为“神石铸兵,可破万军”的传奇,引得听众惊叹连连、热议不休。

一股狂热而原始的财富渴望,旋即在市井之间迅速蔓延。商贩们开始囤积北上的粮草物资,流民们相互邀约着奔赴北疆碰运气,连城中破落子弟也整日盘算着如何在这场“金山热潮”中分一杯羹。

而已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能源与矿业集团”的北方开拓总署,在秦桧一手操盘下,宛如沉睡多年苏醒的巨兽,从文书往来、物资调运到人员征调,全方位进入高速运转模式,各项指令源源不断从总署衙门发往北方各地。

秦桧对赵桓的意志贯彻得极为精准,心中全然不顾儒家倡导的教化与仁义之道。数十万金国降卒,连同那些桀骜不驯、不愿归顺大宋的游牧部落民众,在他冰冷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个可精确换算为“工时”的数字,毫无温度可言。

在极北那片常年冰雪覆盖、寒风如刀割的土地上,一座座虽简陋却配备新式工具的高效矿场,在监工皮鞭与俘虏苦役中迅速落成,黑黝黝的矿洞入口在白雪映衬下更显刺眼。

死亡在此早已是家常便饭——矿井坍塌引发的矿难、零下数十度严寒造成的严重冻伤,或是因不堪折磨反抗被监工当场格杀的俘虏,每日都在矿场各处上演,皑皑白雪上常沾染着触目惊心的暗红。

这些浸染血色与苦难的矿场报告,被部分坚守儒家仁政道义的御史洞悉。他们冒着被秦桧报复的风险,将实情整理成册后冒死呈至赵桓御案之前。御史们跪于大殿声泪俱下,痛陈秦桧草菅人命之恶行,直言其行径堪比历史酷吏,长此以往必失北方民心。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更是叩首至额角淌血,悲愤疾呼:“他这是在拿万千俘虏的人命,去换自己的滔天政绩啊,陛下!”

赵桓面无表情地凝视着这些字字泣血的奏折,神情毫无动容。他先是沉默片刻,继而当着满朝文武震惊的目光,将弹劾秦桧的奏章一封封亲手拾起,缓缓投入御案旁燃烧的火盆中,纸灰随跳动火焰飘散空中。

“进步,总要付出代价。”皇帝的声音毫无温度,冷冽如北方冬日呼啸的寒风,在寂静大殿中清晰回荡。

“今日他们在矿场流淌的血与汗,是为我大宋子孙后代,在未来战场上少流百倍、千倍鲜血!这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

“从今日起,谁再敢以任何理由阻挠北方大开发进程,便是与朕为敌,便是与大宋光明未来为敌!”赵桓的话语掷地有声,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这一刻,赵桓周身散发出令满朝文武皆感胆寒的气场,那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志,连空气似都因这份威压变得凝重,百官皆屏息凝神,无人再敢多言。

而这股来自汴梁皇宫的铁血意志,恰似一根锋利尖针,跨越千山万水,深深刺痛了远在江南、以文人士族为首的另一群人,其原本平静的生活自此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