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02章 寻找破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法工作会议上的短兵相接,让楚峰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赵卫国此人的老辣与难缠。对方位高权重,深谙官场规则,善于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装真实意图,既能居高临下施压,又能摆出关怀姿态提醒,让人难以抓住明显的把柄。正面强攻,显然不是上策。

回到石崖镇,楚峰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大力推进大河村试点,仿佛并未将会议上的交锋放在心上。但他内心深处,一刻也未停止对赵卫国的分析和对其弱点的搜寻。他知道,对付赵卫国这样的“老江湖”,必须找到其真正的命门,一击必中。

他再次调阅了赵卫国的公开履历和其分管领域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与城建、国土、重大项目审批相关的部分。结合之前掌握的一些零散信息和柳依依日记、林曼妮提供的线索中提及的“雅茗轩”茶会、某些房地产商名字等,楚峰将怀疑的重点,锁定在了清风市近几年几个重大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项目上。这些项目涉及资金量巨大,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是最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的温床。

楚峰避开可能存在的耳目,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联系了两位信得过的老战友:一位在省审计厅工作,另一位是知名的财经调查记者。他请求他们,利用非官方渠道,协助秘密查询与赵卫国关系密切的几家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清风市龙腾置业”、“盛世地产”等在相关项目中的资金流向、股权结构变更以及与其有关联的空壳公司情况。同时,他也让赵永刚通过纪检系统内部的特殊关系,谨慎地了解赵卫国个人及家庭成员名下资产情况,尤其是其子女出国留学、配偶经商等敏感信息。

线索的收集需要时间,且必须万分小心,以免打草惊蛇。然而,一个偶然的发现,为僵局带来了突破口。

这天傍晚,楚峰在办公室加班,再次梳理近期收集到的信息。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玻璃。他无意中翻开一份几天前的《清风晚报》,在不起眼的社会新闻版块,看到一则简短的报道:《我市着名民营企业家、龙腾置业董事长张天龙先生向市博物馆捐赠明代青花瓷瓶一对》。

报道旁边配有一张捐赠仪式的小照片。照片上,身材微胖、满面红光的张天龙正双手捧着一个精美的锦盒,递给市博物馆馆长。而站在一旁,笑容可掬、作为见证嘉宾出席仪式的,正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国!

楚峰的目光猛地一凝!张天龙!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正是他重点怀疑的、与赵卫国过从甚密的那家“龙腾置业”的老板!而捐赠的明代青花瓷瓶?楚峰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柳依依日记中提到的“雅茗轩”茶会上的“青瓷”、“窑火”等隐晦词汇,以及明德教授提及的“瓷窑会”将官员、商人比作“青瓷还胎”的隐喻!

一种强烈的直觉击中楚峰!这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慈善捐赠!明代青花瓷,价值不菲!张天龙为什么要捐赠?赵卫国为什么恰好出席?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隐秘的利益输送方式?比如,以“捐赠”为名,行“雅贿”之实?或者,这本身就是“瓷窑会”内部某种“贡献度”的体现和仪式?

楚峰立刻拿起电话,打给那位财经调查记者朋友,压低声音:“老陈,帮我个忙,非常紧急!重点查一下清风市龙腾置业的张天龙,特别是他近期的收藏品交易记录,有没有购买过高价古董,尤其是瓷器!还有,查一下市博物馆最近接收捐赠的账目和鉴定记录,看看那对青花瓷瓶的来历和真实价值!要快,但要绝对保密!”

挂掉电话,楚峰的心跳有些加速。他感觉自已可能触摸到了冰山的一角。赵卫国这类官员,直接收受现金的风险太大,他们更倾向于这种看似“高雅”、不易追查的“雅贿”——古玩字画、珍贵艺术品、甚至是稀缺邮票、名贵兰花等。这些东西价值难以准确估量,易于隐藏和转移,而且披着“文化交流”、“支持公益”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如果能够证实张天龙捐赠的瓷器是近期高价购得,或者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亦或是博物馆的鉴定记录有问题,那么,赵卫国出席并见证这次捐赠的行为,就变得极其可疑!这很可能成为打开赵卫国问题缺口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雨,越下越大了。楚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被雨幕笼罩的城市,目光深邃而坚定。对手隐藏得很深,防护得也很好,但他们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只要做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现在,他已经发现了一丝微光的线索,接下来,就是顺藤摸瓜,耐心而坚韧地追查下去,直到揭开全部真相。他与赵卫国,与“瓷窑会”的这场暗战,进入了更加惊心动魄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