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82章 民心所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财政审计的举措在镇政府内部引起震动,但楚峰明白,真正的根基在基层,在民心。他决定暂时将机关内部的博弈放一放,把主要精力沉下去,到最贫困、矛盾最突出的村里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选定的第一个点是全镇最偏远的南山村。这里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困苦,信访矛盾也多。

去之前,楚峰没有大张旗鼓地通知村里,只带了党政办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年轻干事小刘,坐着那辆破旧的吉普车就出发了。山路崎岖颠簸,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村口。

南山村的村支书老马和村委会主任老田早已接到电话,在村口等着。看到楚峰从破吉普车上下来,一身朴素衣着,两人都有些意外,连忙迎上来。

“楚镇长!您怎么亲自来了?这路不好走,该我们到镇上去汇报工作的!”老马搓着手,有些局促。

楚峰笑着和他们握手:“老马、老田,别客气。我来就是看看大家,听听大伙儿的声音,不是来听汇报的。走,咱们直接去村里转转。”

楚峰没去村委会,而是让老马和老田带着,沿着坑洼的村道,随机走进路边的农户家。看到有老人在门口晒太阳,他就蹲下来递根烟,拉家常;看到有村民在修房子,他就上前搭把手,问问建材价格、人工费用;看到有妇女在河边洗衣服,他就问问用水方不方便,孩子上学远不远。

起初,村民们看到镇里来了“大领导”,都有些拘谨和戒备,说话吞吞吐吐。楚峰也不急,就聊些家长里短,说说种地养猪的事,语气随和,没有一点官架子。慢慢地,村民们的话匣子打开了。

在一户低矮的土坯房前,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正愁眉苦脸地修补漏雨的屋顶。楚峰走过去帮忙扶着梯子。

“老人家,这房子有些年头了吧?下雨天漏得厉害吗?”

老汉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几十年老房子了,一下雨就成水帘洞!村里像我家这样的破房子多了去了!想修,没钱啊!找村里,村里说没指标;找镇里,以前那个周书记来了几回,照个相、吃顿饭就走了,屁用没有!”

旁边的村支书老马脸色尴尬,想解释什么。楚峰摆摆手,对老汉说:“老人家,房子是大事,安全第一。这事我记下了,回去就研究,想办法解决一批最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问题。”

老汉将信将疑地看着楚峰:“你说话能算数?别又是糊弄我们老百姓吧?”

楚峰郑重地说:“老人家,我叫楚峰,是新来的镇长。我说话算不算数,您看我以后怎么做。要是解决不了,您到时候指着鼻子骂我!”

这话把老汉逗乐了,周围几个看热闹的村民也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走到村小学,楚峰看到几间教室的窗户玻璃碎了,用塑料布钉着,操场坑洼不平。他眉头紧锁,问老马:“学校条件这么差,镇里教育经费没拨下来吗?”

老马苦着脸:“拨是拨了,可这点钱,修修补补都不够!以前打报告申请维修资金,层层审批,到最后就没音讯了。”

楚峰对身边的小刘说:“记下来,南山村小学门窗破损、操场不平,列入急需解决的实事清单,回去优先协调资金。”

中午,楚峰就在村支书老马家吃便饭,一碗面条,一碟咸菜。吃饭时,几个闻讯赶来的村民围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反映问题:有的说低保名额被村干部亲戚占了,有的说山上的林木被外人偷砍了没人管,有的说合作医疗报销手续太麻烦……

楚峰一边听,一边让小刘详细记录。他对村民们说:“乡亲们,大家反映的问题,我都记下了。有些事,可能一下子解决不了,但只要我们党委政府知道了,就会想办法去推动。以后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到镇里信访室找我,我每周都会抽时间接待。”

吃完饭,楚峰又去看望了几户特困户,送上了自己带来的一点慰问品。看到有的老人因病致贫,缺医少药,他心情沉重,叮嘱老马和老田要多关心照顾。

临走时,不少村民自发来到村口送行。那个修房子的老汉拉着楚峰的手,激动地说:“楚镇长,你跟以前的官不一样!是真心来听我们说话的!我们信你!”

回镇的路上,小刘感慨地说:“楚镇长,今天南山村的村民,对您的态度变化真大!刚开始还爱答不理,后来都抢着跟您说话!”

楚峰望着车窗外连绵的群山,深沉地说:“小刘,老百姓最朴实,也最聪明。你是不是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心里有杆秤。我们当干部的,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把心贴近群众,才能听到真话,赢得信任。机关里那些勾心斗角,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面前,一文不值!”

这次南山村之行,像一阵春风,迅速在河阳镇的各个村落传开。“新来的楚镇长没架子,能听进老百姓的话”、“是真心想办事的官”这样的评价,开始在各村流传。一些原本对镇政府充满不信任的群众,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楚峰趁热打铁,接下来几天,又连续走访了另外几个贫困村和矛盾集中村。他不再仅仅听村干部汇报,而是直接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了一些能够立即处理的小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也承诺限期研究答复。

他的务实作风,逐渐赢得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初步认可。一些原本观望的中层干部,也开始主动向他汇报工作,提供真实情况。河阳镇沉闷的局面,终于出现了一丝松动的迹象。楚峰知道,争取民心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他必须用持续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来巩固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