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95章 发展思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察团满载而归,回到河阳镇的第二天,楚峰顾不上休息,立刻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专题会议,听取考察团成员的感想和初步建议。与会者除了考察团全体成员,还扩大到镇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与考察前的沉闷判若两人。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张婶嗓门最大:“楚镇长,这回可真是开了眼了!人家红岩村那民宿收拾得,比咱镇上的招待所还干净!饭菜也像模像样!我看咱村也行!我家那院子回头就按他们那样拾掇拾掇!”

王彩凤比较细心,说:“我觉得溪谷村搞那些体验项目挺好,让城里人动手参与。咱这山上蘑菇、笋子、野果多,能不能也让游客来采?咱们教他们认,还能卖钱!”

李老四这次也积极了不少,虽然还是有点顾虑,但话变了:“楚镇长,合作社我看行!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得抱团!就是……这启动资金从哪来?改造房子、买材料都得钱啊!”

赵大山作为支书,想得更远一些:“楚镇长,我看啊,咱们不能完全照搬红岩村或者溪谷村。人家起步早,有基础了。咱们得想想,咱清水村有啥别人没有的特别之处?怎么才能让游客来了觉得新鲜,还想再来?”

赵大山这句话,说到了楚峰的心坎上。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考察让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同质化竞争的风险。如果清水村只是模仿别人搞农家乐、民宿,很难在众多新兴的乡村旅游点中脱颖而出。

楚峰示意大家安静,说道:“大山支书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思考的核心问题——差异化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必须找到属于清水村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他走到窗前,指着远处清水村的方向:“大家想想,我们清水村最宝贵的是什么?是那条清澈见底、一年四季不断流的清水溪!是那片没有污染、空气新鲜的山林!是咱们这比镇上、县里凉爽得多的夏天!还有,咱们这的山坡地,虽然种庄稼产量不高,但日照足,通风好。”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红岩村靠民宿和徒步,溪谷村靠农耕体验和康养,都搞得不错。但我们能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子?比如,充分利用咱们优质的水源和特殊的山地气候,发展特色种植?种点高附加值的、既能观赏又能赚钱的东西?”

“种啥?”张婶好奇地问,“种果树?咱这以前也种过苹果、梨,结的果子又小又酸,卖不上价。”

“或者种药材?”有人提议,“咱们山上本来就有不少野生药材。”

楚峰摇摇头:“果树和药材,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也大。我在想……咱们能不能种花?”

“种花?”会议室里一片愕然。李老四直接嚷起来:“楚镇长,种花能当饭吃?那玩意儿中看不中用啊!”

楚峰耐心解释:“老李叔,种花不是为了看,是为了产业!大家考察时也看到了,现在城里人越来越喜欢自然、喜欢美。如果我们能把清水村的山坡地,变成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海,春天看油菜花、杜鹃,夏天看百合、向日葵,秋天看菊花、格桑花……一年四季都有花看,这本身不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吗?游客来了,可以赏花、拍照、买鲜花、吃鲜花饼、喝花茶……甚至我们可以发展花卉深加工,比如提炼精油、做干花工艺品。这样,就把第一产业(种植)和第三产业(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了!”

这个想法有些超前,村民们一时难以消化,议论纷纷。

“种花?技术咋弄?种子从哪来?销路咋解决?”

“这得投多少钱啊?能挣回来吗?”

“咱们这土能行吗?别种不活白忙活!”

楚峰知道,这个想法需要科学论证,不能拍脑袋决定。他对赵大山说:“大山支书,光靠我们想不行。我的想法是,两步走:第一,马上请专家!请省里或市里农科院的专家来咱们村实地考察,对咱们的气候、土壤、水源进行检测分析,看看到底适合种什么花,有没有可行性。第二,咱们自己先搞个小试验田。选一两块向阳、靠近路边的坡地,不用太大,先种点常见的、容易活的花试试看,积累经验。”

赵大山点点头:“楚镇长,您说得在理!是得请明白人来看看。种花这事,听着是新鲜,但真要干,得稳当点。”

楚峰又对镇农业站的站长说:“老孙,你马上联系市农科院,看看有没有研究花卉或者特色种植的专家,把我们村的情况说一下,诚恳地邀请他们来指导。费用问题,镇里想办法解决。”

农业站长老孙连忙答应:“好的,楚镇长!我回去就查联系方式,尽快联系!”

会议结束,楚峰的想法像一颗种子,在清水村干部群众心中播下了。虽然大多数人还将信将疑,但“种花”这个新奇的概念,连同考察带来的冲击,已经开始搅动这片沉寂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