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42章 家装设计师——方寸之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章 家装设计师——方寸之间

梅雨季的上海,空气中浮动着潮湿的梧桐叶气息。林夏站在32层的落地窗前,看着雨水顺着玻璃蜿蜒成线,将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切割成破碎的光影。他的工作台上摊着七八个未完成的设计稿,最新那份北欧风方案已经被甲方退回了三次,修改意见栏里密密麻麻写着:不够温馨储物空间不足预算超支。方案旁还放着一张皱巴巴的便签,是今早匆忙间记下的施工队问题——12号楼的瓷砖色差纠纷。

夏哥,李姐说17楼的业主到了,点名要见您。助理小周抱着文件夹探进头来,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梢还沾着雨水,听说这位客户是个网红,对设计要求特别高。昨天她在业主群里发了二十多页的参考图,全是ins上的爆款风格。

林夏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鼻梁,显示器右下角的时间显示下午三点。从早上八点到现在,他已经接了五个修改电话,处理了三起施工队的突发状况。那些精心设计的吊顶方案,那些反复推敲的色彩搭配,在客户眼中似乎永远差那么一点意思。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咖啡杯里的冷掉的美式泛着苦涩的油花。

设计总监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王曼莉抱着ipad走进来,红色指甲敲了敲他的桌面:小林,这个月业绩又要垫底了?她调出后台数据,柱状图上林夏的业绩曲线在团队里显得格外刺眼,现在的客户要的是效率,不是艺术感。你看看小张做的轻奢风套餐,三个月签了十五单。上周他用模板改的方案,客户当天就签了合同。

林夏盯着电脑里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方案,原本的原木色系被换成了夸张的金色线条,开放式书架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定制柜。方案备注里还躺着甲方最新的要求:必须加网红旋转楼梯,预算不够就压缩其他部分。他想起大学时的梦想——做有温度的空间设计,让每个家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现在,他更像是个熟练的拼图工人,把标准化的模块塞进每个户型里,还要时刻提防客户突然冒出的新创意。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语音:小夏,你张阿姨给你介绍了个姑娘,是小学老师,周末有空见个面?人家姑娘条件可好了,还是研究生毕业......他还没来得及回复,业主李小姐的视频通话已经打了进来。

林设计师,屏幕里的女孩穿着精致的家居服,背景是网红风格的样板间,滤镜让整个画面泛着不自然的粉调,我想要的是那种一进门就能惊艳朋友圈的效果,你这个设计太平淡了。她滑动着平板上的参考图,满屏都是浮夸的水晶吊灯和镜面元素,还有这个儿童房,我家宝宝要的是公主城堡,不是这种简单的上下铺!我闺蜜家的设计师给她做了旋转滑梯,你怎么连这点创意都没有?

林夏强撑着耐心解释:李小姐,您家的层高只有2.6米,装水晶吊灯会很压抑。而且儿童房的安全设计必须符合规范,旋转滑梯存在安全隐患......

我不管!李小姐打断他,涂着美甲的手指重重敲击屏幕,我付了设计费,你就得按我的要求来。要是做不出网红效果,我就去你们公司投诉!视频挂断前,他隐约听到背景里传来直播马上开始的提示音。

挂断电话后,林夏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翻出最初的设计稿,那是他熬夜两周完成的方案:柔和的莫兰迪色系,嵌入式的储物系统,还有特意为孩子设计的互动墙面。但现在,这些都要为所谓的网红效果让路。他想起上周看到的新闻,某个网红家装翻车,华丽的设计背后是各种不实用的鸡肋空间,可客户们似乎依然只追求视觉冲击。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下零星几盏灯,林夏盯着电脑屏幕,机械地修改着方案。突然,他的目光落在收藏夹里的一个文件夹上——那是他为老家老宅做的改造设计,还停留在两年前的初版。当时父亲说:等你有空了,再慢慢改。可这一等,就等到父亲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文件夹里还存着和父亲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停在去年:儿子,别太累,身体要紧。

第二天清晨,林夏接到施工队长的电话:林设计师,12楼那家的瓷砖贴错了,业主现在闹着要赔偿!他顾不上吃早餐,匆匆赶到工地。施工现场一片狼藉,业主王阿姨红着眼眶拉着他:我儿子好不容易买的婚房,你们就这么糊弄?这瓷砖颜色和样品完全不一样!

林夏蹲下身,仔细查看瓷砖的铺贴情况。确实是施工队弄错了型号,但更让他揪心的是,这个错误的款式,正是甲方强行要求替换的。当时他坚持用更贵但质感更好的砖,却被一句预算超标驳回。他想起王曼莉说过的话: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客户懂什么设计?

处理完纠纷回到公司,已经是下午两点。王曼莉把他叫进办公室,扔来一份解约合同:17楼的客户投诉你态度不好,要求换设计师。小林,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再这样下去......她的声音渐渐模糊,林夏的目光落在窗外,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就像他混乱的思绪。

走出总监办公室,林夏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医院打来的,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立刻手术。他站在走廊里,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感觉自己像一片被狂风卷起的落叶,无处安放。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来,滴在手机屏幕上,模糊了缴费通知的字迹。

在医院守了三天三夜,林夏终于等到父亲脱离危险。看着病床上插满管子的老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太久没有好好陪伴家人。手机里堆满了工作消息,但他第一次觉得,那些都不再重要。深夜的病房里,他握着父亲布满针眼的手,想起小时候父亲背着他走过青石板路,教他用树枝在地上画画。

出院后,林夏请了长假,回到了老家。老宅还是记忆中的模样,斑驳的墙面,掉漆的木门,还有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霉味和柴火香。他抚摸着儿时刻在门上的身高线,突然有了设计的冲动。这次,没有甲方的指手画脚,没有业绩的压力,他只想为家人打造一个真正舒适的家。

他开始重新丈量老宅的每一寸空间。量厨房时,发现母亲切菜时总是要弯腰拿调料,于是设计了下拉式置物架;测门槛高度时,想起父亲腿脚不便,立刻决定全部改成无障碍设计。白天,他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砌墙、刷漆;晚上,就着台灯修改图纸,常常画到鸡叫。

改造过程中,林夏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他发现,当设计回归生活本质时,那些曾经困扰他的难题都迎刃而解。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昂贵的材料,但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温度。给父亲房间装感应夜灯时,老人笑着说:我儿子比我还懂我。

邻居们听说林家在改造房子,纷纷过来参观。看着焕然一新的老宅,有人问:小林,你这设计能不能帮我家也弄弄?我家那老房子,冬天冷夏天热......

就这样,林夏在老家接了几个改造项目。他不再追求高大上的效果,而是专注于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给独居老人设计防滑浴室,为小家庭打造多功能空间,帮店铺优化动线设计。每一个项目,他都会花大量时间和客户聊天,听他们讲生活中的不便,讲对家的期待。

有位老奶奶想把院子改成菜园,却担心弯腰种菜太累。林夏不仅设计了抬高的种植箱,还在旁边做了带靠背的长椅。完工那天,老奶奶硬塞给他一篮土鸡蛋,眼眶红红的: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这院子这么得劲。

三个月后,林夏回到上海。这次,他向公司递交了辞呈。王曼莉看着他,难得地叹了口气:小林,其实我一直很欣赏你的才华,只是这行......

我知道,林夏打断她,但我想换一种方式做设计。离开公司时,他带走了那个尘封两年的老宅设计文件夹,里面的图纸早已泛黄,但每一笔都重新焕发了生机。

离开公司后,林夏开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没有豪华的办公室,没有庞大的团队,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满墙的设计手稿。墙上还挂着老家的照片:父亲在改造后的院子里晒太阳,母亲在新厨房包饺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

他的客户不再是追求网红效果的群体,而是那些真正需要设计改变生活的普通人。有一次,他为一对年轻夫妻设计婚房。小两口预算有限,但对家充满期待。林夏没有推荐昂贵的材料,而是利用旧家具改造,搭配绿植和手作装饰,打造出一个温馨又独特的空间。交房那天,女主人哭了: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家。

慢慢地,林夏的工作室有了口碑。找他设计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每个设计都要贴合主人的生活方式。他会花大量时间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习惯,甚至人生故事。在他看来,家不是展示的舞台,而是心灵的港湾。

某个深夜,林夏正在为一位作家设计书房。窗外下着细雨,电脑屏幕上,书架的位置、台灯的角度、座椅的高度,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他突然想起刚入行时的迷茫,想起那些被否定的设计,想起在老家改造老宅的日子。

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父亲坐在院子的葡萄架下喝茶,阳光透过叶片洒在他身上,岁月静好。林夏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知道,自己终于在方寸之间,找到了设计的真谛。那些被数据和流量裹挟的日子已经远去,现在的他,在每个平凡的空间里,书写着最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