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78章 体系审核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夏的行李箱滚轮在高铁站瓷砖上划出清脆的声响时,手机屏幕恰好亮起——是组长陈默发来的消息:“抵达后先联系工厂对接人王工,把《质量体系审核清单》电子版发他,明天八点准时开始现场审核,别迟到。”

她指尖在屏幕上敲出“收到”,抬头看向高铁站出口处的电子屏,“苏州”两个字泛着冷白的光。这是她成为体系审核师的第三年,行李箱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打印好的审核清单、便携式文件夹、备用的黑色水笔。这次要审核的是一家电子元件厂,主要核查ISo9001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光是前期准备的文件,就占了笔记本电脑c盘两个G的空间。

出了高铁站,王工已经在门口等她,黑色商务车的引擎盖还带着日晒的温度。“林老师,辛苦你跑一趟,我们工厂有点偏,路上要四十分钟。”王工递过来一瓶冰水,语气带着几分拘谨。林夏接过水,放在膝盖上,打开手机里的工厂资料:这家厂去年因为产品合格率不达标被客户投诉过,这次审核能不能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续签大客户的订单。

“王工,你们今年的质量目标达成率怎么样?还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我今晚想先看一下电子版。”林夏翻着资料,笔尖在手机屏幕上圈出重点。做审核师久了,她养成了“提前预判问题”的习惯,每次现场审核前,都会把工厂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心里过一遍,避免第二天手忙脚乱。

王工愣了一下,赶紧拿出手机:“我这就让文员发你,去年那事之后,我们整改了不少,就是记录做得还不够规范,您多担待。”林夏点点头,没再多说。她知道很多工厂都存在“重整改、轻记录”的问题,这也是审核时的重点核查项。

到酒店时已经晚上七点,林夏把行李箱里的文件倒在桌面上,按照“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个模块分类放好。电脑提示有新邮件,是工厂文员发来的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她点开附件,快速浏览——3月份有一批电容的耐压值不达标,处理记录里只写了“返工后合格”,没有返工的具体参数、责任人签字,也没有复检报告。

“果然有问题。”林夏拿出便利贴,在上面写“3月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不完整,需补充返工参数及复检报告”,贴在对应的审核清单页上。她又打开质量目标达成率报表,发现“客户投诉率≤1%”的目标,前两个季度都超标了,报表下方却没有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给王工发了条消息,让他明天早上带齐这两项的补充资料。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林夏准时出现在工厂门口。王工已经在等她,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夹,额头上渗着汗:“林老师,昨晚您说的补充资料,我们连夜整理好了,您看看行不行。”林夏接过文件夹,翻到3月不合格品记录那页,这次多了返工的温度、时间参数,还有复检的检测报告,责任人签字也补全了。她点点头:“先放这儿,我们现场核查的时候再对照。”

工厂的车间入口处,林夏换上防尘服,戴上鞋套和口罩。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旁的员工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每个工位上方都挂着作业指导书。她走到第一个工位,指着作业指导书问操作工:“这个焊接温度的标准是多少?你怎么确认自己调的温度符合要求?”

操作工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点紧张,手在控制面板上指了指:“标准是230±5c,每天开工前会用测温仪校准,记录在那个本子上。”林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工位旁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校准记录册,她翻开看了看,每天的校准时间、数值、校准人都写得很清楚,最近一次校准就在昨天。

“不错,记录很规范。”林夏在审核清单上打了个钩,又走到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是检测电容的耐压值,操作工面前放着一台检测仪器,屏幕上显示着当前检测的数值。林夏问:“这台仪器多久校准一次?校准报告在哪里?”

操作工说:“三个月校准一次,报告在设备科,王工说您要的话可以去拿。”林夏让王工去设备科取校准报告,自己则留在检测工位,看着操作工连续检测了十个电容,每个电容的检测数值都在合格范围内,检测记录也实时录入了系统。

等王工拿来校准报告,林夏对照着仪器上的编号,确认报告对应的就是这台检测仪器,校准日期也在有效期内。她在清单上又打了个钩,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至少现场操作和设备校准这两块,工厂做得还不错。

上午的现场审核结束后,林夏回到工厂的会议室,开始整理上午的审核记录。王工端来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问:“林老师,上午看下来,没什么大问题吧?”林夏喝了口茶,说:“现场操作没问题,但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确认,比如你们的供应商评估记录,还有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

下午,林夏查看供应商评估记录。工厂有二十多家供应商,评估记录里详细写了每个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率、交付周期,但她发现有一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已经过期三个月了,评估记录里却没有标注。“王工,这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过期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跟他们合作?有没有重新评估过?”林夏指着记录问。

王工的脸色有点难看,搓了搓手:“这家供应商是我们合作了五年的老伙伴,资质证书正在续期,还没下来,我们想着先继续合作,等证书下来了再补记录。”林夏皱了皱眉:“ISo9001体系里明确要求,供应商的资质必须在有效期内,而且续期期间应该暂停合作,或者要求对方提供临时的证明文件,你们这样做不符合体系要求。”

王工赶紧说:“我们马上整改,今天就跟供应商要临时证明文件,要是他们提供不了,我们就暂停合作。”林夏点点头:“把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写下来,作为审核的整改项,我下次复查的时候要看到结果。”

接下来核查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林夏翻出今年的客户投诉记录,有三起投诉都是因为产品包装破损导致的。她问王工:“这三起投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们采取了什么改进措施?”

王工拿出整改报告,说:“我们查了,是包装车间的封箱机压力不够,导致箱子容易破损,我们已经调整了封箱机的压力,还增加了抽检频次。”林夏又问:“调整后的压力值是多少?抽检频次增加到了多少?有没有记录?”

王工愣了一下,说:“压力值调了,但没记录具体数值,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记录在包装车间的抽检本上。”林夏让王工去拿抽检记录,自己则去包装车间查看封箱机的参数。封箱机的控制面板上显示压力值是0.8mpa,但没有任何调整记录。她在审核清单上写下“客户投诉整改措施未记录具体参数,需补充调整记录及验证结果”。

等王工拿来抽检记录,林夏翻看了一下,确实从上个月开始,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每次的抽检结果都有记录。她在清单上补充了一句“抽检记录规范,符合要求”,然后把清单递给王工:“今天的审核差不多结束了,有三个整改项,我会写在审核报告里,你们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然后把整改报告发给我,我会安排复查。”

王工接过清单,松了口气:“谢谢林老师,我们一定按时完成整改,不会让您失望的。”林夏笑了笑:“不用谢,我只是按标准审核,最终目的是帮你们完善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晚上,林夏在酒店里写审核报告。她把白天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整理出来,每个问题都附上对应的标准条款,再提出整改建议。写报告的时候,她想起刚做审核师那年,第一次去一家食品厂审核,因为紧张,把审核清单上的一项重要条款漏了,回来后被组长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她每次审核前都会把清单背下来,现场审核时逐条核对,再也没出过差错。

凌晨一点,审核报告终于写完了。林夏把报告发给陈默,又给王工发了条消息,提醒他明天早上确认整改项的负责人。做完这些,她才洗漱睡觉。躺在床上,她想起明天就要回公司,下一个审核任务是去广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心里有点期待——每次去不同的城市,审核不同类型的工厂,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她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

第二天早上,林夏跟王工商量好整改项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就收拾行李去高铁站了。在高铁上,她收到陈默的消息:“报告看了,没问题,整改项列得很清晰,下个月去广州的审核任务交给你,资料我已经发你邮箱了。”林夏回复“收到”,打开邮箱,开始看广州那家汽车零部件厂的资料。

回到公司,林夏把苏州工厂的审核资料整理好,归档到对应的文件夹里。陈默走到她的工位旁,说:“小林,你这次的审核报告写得不错,客户那边反馈也很好,说你专业又负责。”林夏笑了笑:“谢谢组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对了,下个月广州的审核,有个新同事跟你一起去,你带带她。”陈默说,“她叫张悦,刚从学校毕业,对审核流程还不太熟悉,你多指导指导她。”林夏点点头:“好,我会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夏一边跟进苏州工厂的整改情况,一边帮张悦熟悉审核流程。她把自己整理的审核技巧笔记借给张悦,还带着她一起模拟审核,教她怎么提问、怎么查看记录、怎么写审核报告。张悦学得很快,没多久就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文件审核了。

到了去广州审核的日子,林夏和张悦一起出发。在高铁上,林夏给张悦讲广州那家汽车零部件厂的情况:“这家厂主要生产汽车刹车片,对质量要求很高,审核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还有成品的性能测试。”张悦认真记着,时不时点头。

抵达广州后,工厂的对接人李经理来接她们。李经理很热情,一路上跟她们聊工厂的情况,说他们最近在申请IAtF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次审核是为了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

第二天早上,审核开始。林夏让张悦先负责文件审核,自己去现场核查。张悦有点紧张,拿着审核清单,手都在抖。林夏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紧张,就按我们之前模拟的来,遇到不懂的就问我。”

张悦点点头,开始翻看文件。林夏去了生产车间,车间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工序都是机器人操作。她走到原材料检验工位,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刹车片的原材料——钢板和摩擦材料。检验员面前放着检验标准和检测仪器,每批原材料的检验记录都很完整,还有供应商提供的材质证明。

“你们的原材料检验频率是多少?有没有出现过不合格的情况?”林夏问检验员。

检验员说:“每批都要检验,上个月有一批摩擦材料的硬度不够,我们已经退回给供应商了,记录在不合格品处理册里。”林夏翻看了不合格品处理册,记录很详细,包括退回的原因、时间、供应商的处理方案,还有重新采购的原材料检验记录。

林夏在审核清单上打了个钩,又走到成品性能测试工位。测试员正在测试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测试设备是进口的,校准报告在有效期内。测试员告诉林夏,每批成品都会抽取10%进行测试,只有全部合格才能出厂。林夏查看了最近一个月的测试记录,所有批次的测试结果都符合标准。

中午休息的时候,张悦找到林夏,有点沮丧地说:“林姐,我刚才看文件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内部审核记录有问题,审核员的资质证书过期了,但是我不敢问李经理,怕问错了。”林夏笑了笑:“没事,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下午我们一起去问李经理,你也听听怎么沟通。”

下午,林夏和张悦找到李经理,林夏问:“李经理,我们在看内部审核记录的时候,发现有位审核员的资质证书已经过期了,按照IAtF的要求,审核员必须具备有效的资质,你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李经理愣了一下,赶紧去查审核员的资质证书,发现确实过期了:“哎呀,是我们的疏忽,这位审核员的资质证书正在续期,还没下来,我们已经安排他参加培训了,等证书下来就补记录。”林夏说:“那你们要尽快完成续期,并且重新安排内部审核,把审核记录补全,这也是这次审核的整改项之一。”

李经理点点头:“我们一定尽快整改,谢谢林老师提醒。”张悦在旁边认真听着,把沟通的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接下来的审核很顺利,张悦也越来越熟练,不仅能独立完成文件审核,还能在现场核查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林夏看在眼里,心里很欣慰——就像当年组长带自己一样,现在自己也能把经验传授给新同事了。

审核结束后,林夏和张悦一起写审核报告。张悦负责整理问题和整改项,林夏负责核对标准条款和整改建议。报告写完后,张悦递给林夏:“林姐,你看看有没有问题,我觉得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林夏翻看了一下,报告写得很清晰,问题找得也很准确,她点点头:“很好,没什么问题,可以发给陈组长了。”

在回公司的高铁上,张悦对林夏说:“林姐,谢谢你这次带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觉得审核很难,现在觉得只要认真准备,仔细核查,其实也没那么难。”林夏笑了笑:“其实审核的核心就是‘按标准办事’,只要工厂的体系执行到位,记录完整,就没什么问题。我们做审核师,不仅是要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工厂完善体系,提高质量,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回到公司,陈默看了审核报告,对张悦说:“这次做得不错,进步很大,以后可以尝试独立负责一些小型工厂的审核了。”张悦高兴地看向林夏,林夏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接下来的日子,林夏又接手了几个审核任务,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她还把自己的审核经验整理成培训资料,在公司内部做了一次分享,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天,陈默找到林夏,说:“小林,公司打算提拔你做审核组的副组长,以后负责带领新同事,还要参与审核标准的制定,你愿意吗?”林夏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我愿意,谢谢组长信任。”

晚上,林夏给妈妈打了个电话,把提拔的消息告诉她。妈妈很开心:“闺女,你真棒,以后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林夏说:“妈,我知道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挂了电话,林夏打开电脑,翻看自己这三年来的审核记录。从第一次审核时的紧张不安,到现在能从容应对各种问题,还能带领新同事,她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她知道,未来的工作中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她有信心克服——就像审核清单上的每一个钩,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完成得很好。

第二天早上,林夏穿着得体的职业装,走进公司的会议室。新的审核任务即将开始,她要带领新同事一起,去一家新能源电池厂进行审核。看着会议室里年轻的面孔,林夏想起了三年前的自己,她笑着说:“大家不用紧张,我们按照审核清单逐条核查,有问题随时沟通,相信我们一定能顺利完成这次审核任务。”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林夏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新能源电池厂的资料,开始讲解审核重点。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神坚定而自信——这就是她热爱的工作,在一次次的审核中,不仅帮助企业成长,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