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48章 册中秘辛与太后的眼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章 册中秘辛与太后的眼泪

乾清宫的烛火,一夜未熄。

林锋然独自坐在御案后,一页一页,逐字逐句地翻阅着那本从南宫墙根下挖出的册子。他的脸色,从最初的震惊,逐渐变为铁青,最后沉淀为一种近乎冰冷的凝重。

这根本不是一本简单的“纪事”,而是一本详尽的“密录”!记录者显然是一个能够接触到核心机密、且对朱祁钰(景泰帝)抱有极大不满甚至敌意的人。册子里详细记载了景泰初年,也就是林锋然(朱祁镇)被幽禁南宫头两年里,发生的一系列不为人知的隐秘事件。

最让林锋然脊背发凉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册中明确记录,景泰元年末(也就是土木堡之变后不久),瓦剌太师也先确实曾秘密派遣过一个使团潜入北京,并非为了公开谈判,而是与朝中某位“权重势大”的官员进行了数次秘密接触。接触的内容,册中语焉不详,只用了“所图甚大,非止财帛”来形容。但这次接触后不久,朝廷对于迎回“太上皇”的态度就变得异常消极和拖延。

第二件,更是触目惊心。册中披露,景泰二年夏,也就是林锋然被囚禁半年后,曾有人向朱祁钰秘密进言,建议“仿唐玄宗故事,绝后患以安社稷”。所谓“唐玄宗故事”,便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迫赐死杨贵妃以平息军心。这里的“绝后患”指的是谁,不言而喻!而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册中隐晦地指向了当时以“刚正”闻名、深受朱祁钰倚重的兵部尚书于谦!虽然记录者补充说,于谦随后又“力谏不可,言恐寒天下忠臣之心,事遂寝”,但这进言本身的存在,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林锋然合上册子,闭上眼睛,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一直以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是弟弟朱祁钰的猜忌和王振余党的迫害。现在看来,远非如此!在他被囚禁的那些黑暗日子里,远有关外敌酋的阴谋算计,近有朝中重臣的杀身之险!他能活到“夺门之变”的那一天,简直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

而记录这本册子的人,会是谁?他为何要将这些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秘密记录下来,又为何要埋在南宫的墙根下?是留给后人的警示?还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被“某人”发现?

这个“某人”,会是自己吗?记录者是否预料到了自己会重返皇位,并回到南宫?

无数的疑问在林锋然脑中盘旋,让他心乱如麻。但他知道,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这本册子是一个威力巨大的武器,用得好,可以清除异己,稳固皇权;用得不好,或者时机不对,就可能引火烧身,造成朝局彻底崩溃。

尤其是关于于谦的那条记录。于谦刚被处死不久,天下士林对其冤屈尚且议论纷纷,若此时爆出他曾有“弑君”之议,无论真假,都会让本就脆弱的君臣关系雪上加霜,甚至可能逼反一部分忠于景泰或同情于谦的势力。

不能急,必须冷静。

林锋然将册子小心翼翼地锁进一个密匣。他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立刻拿着这本册子去问罪谁,而是要先消化这些信息,重新评估朝中各方势力的真实面目和潜在威胁,然后制定周密的策略。

…………

第二天,林锋然强打起精神,像往常一样上朝,处理政务。他刻意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对几个在审计案中受到牵连、但罪不至死的官员从轻发落,显示自己的“宽仁”。他要给外界一个信号:内府的风波已经过去,朕要专注于朝政了。

下朝后,他去了慈宁宫给孙太后请安。他想试探一下太后的口风,毕竟太后历经数朝,对景泰年间的事情,应该知道得比谁都多。

孙太后依旧在佛堂礼佛,见到儿子,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问了些日常起居,绝口不提朝政。但林锋然敏锐地察觉到,太后的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母后近日可还安好?瞧着似乎有些倦怠。”林锋然关切地问。

孙太后叹了口气,捻着佛珠:“人老了,难免精神不济。只是……昨夜睡得不安稳,总梦见些从前的事。”

“哦?梦见什么了?”林锋然心中一动,顺着话头问。

孙太后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幽幽地说:“梦见你还在南宫的时候……那时节,天总是灰蒙蒙的,哀家这心里,也跟压着块大石头似的。”

林锋然看着母亲瞬间苍老了许多的侧脸,心中有些不忍。那七年,对于太后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一边是身陷囹圄的长子,一边是继承帝位的次子,她的内心该有多挣扎?

“让母后忧心了,是儿臣不孝。”林锋然低声道。

孙太后转过头,看着他,眼圈微微发红:“皇帝,如今你重登大宝,万事开头难,哀家知道你不易。有些事……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这江山社稷,需要的是安稳。你弟弟他……也已经不在了。”

她这话,像是在劝慰,又像是在提醒,甚至带着一丝恳求。林锋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太后不希望他再深究景泰朝的事情,不希望兄弟阋墙的悲剧再次上演,更不希望朝局因此动荡。

难道太后也知道些什么?关于瓦剌密使?关于那场未遂的“弑君”之议?

林锋然没有追问,只是恭敬地说:“母后教诲的是,儿臣记下了。儿臣会以江山社稷为重。”

从慈宁宫出来,林锋然的心情更加沉重。太后的态度,印证了他的判断:景泰朝的水,深不可测。他现在羽翼未丰,贸然去搅动,很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刚回到乾清宫,张永就神色慌张地送来一封密信。

“皇爷,是……是南京守备太监衙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林锋然皱眉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是南京守备太监亲笔所写,内容言简意赅:前翰林院修撰江文远之女江雨桐,于三日前在返回江南故里途中,所乘船只于镇江段江面遭遇不明身份水匪袭击,随行仆役尽数遇害,江雨桐本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砰!”林锋然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架乱颤。

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和恐慌瞬间淹没了他!这绝不是意外!哪有这么巧的事?她刚离开京城,刚回到南京,就遭遇不测?是灭口?还是警告?是针对江雨桐本人,还是……冲着他这个皇帝来的?

是因为她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情?还是因为……她与自己那段共患难的经历,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他猛地想起那本册子,想起内府审计案中牵扯出的南京线索,想起太后那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一切,难道都串联在一起了吗?

“查!”林锋然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嘶哑,“给朕查!动用一切力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朕倒要看看,是谁,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动朕的人!”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被动等待了。暗处的敌人,已经率先出手了。而江雨桐的失踪,或许就是这场无声战争,正式开始的信号。

(第48章 完)